APP下载

采煤塌陷区湿地生态改造的对策研究

2018-11-26吴书松王梦兰单露宝

商情 2018年46期
关键词:湿地

吴书松 王梦兰 单露宝

【摘要】采煤塌陷区的问题日趋严重,然而传统的治理模式弊端多、治理困难。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朱仙庄煤矿采煤塌陷区的治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提出可持续性改造利用模式,为其他地区的塌陷区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 湿地 生态改造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采煤塌陷区面积持续扩大,尤其是皖北地区,截止到2016年末,皖北六市塌陷区面积已达到77012.40公顷;预计到2020年,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将达到101208.52公顷。朱仙庄煤矿位于宿州市埇桥区东郊,年均煤产量约为200万吨,是宿州市重要的采煤基地,同时也作为皖北地区主要的煤矿城市,是华东地区电力的主要供应地。因采煤导致朱仙庄镇年均塌陷土地面积达到20hm2,使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坏境恶化,极大地影响到群众的生产生活。

笔者及其团队于2018年上半年,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在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镇开展了“采煤塌陷区湿地的生态改造”为主题的实地调研活动。此次调查发放纸质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4份,回收率达到84.7%,数据真实可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国内外采煤塌陷区的改造模式研究

笔者及其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等方法,总结了国内外的几种塌陷区改造模式,准备为朱仙庄采煤塌陷区的成功改造提供参考借鉴。

第一,淮北煤矿塌陷区主要有五种改造模式:即:深层水产养殖复垦模式、浅层造地种植复垦模式、煤矸石填充模式、短期鱼鸭混养式经营复垦模式和重建矿区生态环境复垦模式。

第二,河北矿区塌陷区改造模式。浅层塌陷区主要采用削高填凹,划方整平,挖深填浅,规复种植和修缮农田基础设施这种治理方法,以保障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中度塌陷区治理方法是挖深填浅,建鱼塘、筑台田,形成上粮下渔的生态格局。深度塌陷区的治理方法有三种:一是对斜坡地采取划方整平,规复耕作,建设大棚蔬菜、瓜果等经济田;二是对常年积水但不是很深的塌陷区采取挖池筑堤,建立网箱鱼塘;三是对积水深的大规模塌陷区综合利用,建立鱼鸭鹅混养基地或者水上游乐项目等。

第三,美国矿区塌陷区改造模式。美国的塌陷区的改造方法以复垦和作为湿地加以保护为主。总体来说,与国内的治疗方法相差不大。复垦,即将挖沟回填相结合,而回填与挖沟相结合是指局部的综合治理。另外,改造为湿地保护区,即重建塌陷区的生态系统。

第四,德国矿区塌陷区改造模式。德国政府和学者,从矿区当地的经济生态与社会等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针对鲁尔工业区发展规划和景观生态重建等具体的实施计划,主要是第三产业的倾向发展,即将改造型和保护型的塌陷区改造模式转变为生产型与休闲型的,再生利用的改造模式,综合利用农田水利等设施,使休闲利用与生态重建相结合,以此来实现矿区的生态恢复并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朱仙庄煤矿采煤塌陷区的治理改造现状

首先确立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塌陷区治理体制;其次是始终坚持“先塌陷、后治理、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当地政府和淮北矿业集团在朱仙庄镇建立了工人村,让塌陷区附近的居民得到了安置,并准备将工人村旁的一块塌陷区改造成生态公园,供当地居民娱乐;但由于淮北矿业近年来的收益不好,使得塌陷区改造的资金链断裂,导致生态公园没有完全建成,成了烂尾工程;资金缺乏是目前塌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之一。其次,部分塌陷区只进行了简单的物理填埋,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且任有大面积的塌陷区未得到治理,正处于闲置状态,这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水土流失。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地居民对塌陷区改造现况的一些看法,如下表所示:

三、朱仙庄煤矿采煤塌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

(一)改造主动意识不强烈

目前国内通常采取土地复垦技术对塌陷区进行再生利用和系统恢复,而土地复垦按照“谁损坏,谁复垦”的原则,正是这一原则,塌陷区改造问题成了“烫手的芋头”,双方都缺乏改造的决心和主动意识;根据实地调研我们得知,朱仙庄镇采煤塌陷区湿地改造工程是由淮北矿业集团负责实施,但由于最近几年淮北矿业的效益不好,导致缺乏持续的改造资金,最终导致塌陷区改造工程成了“烂尾工程”。首先是当地的部分官员和村民缺乏对塌陷区改造和环境保护的意识;遇到土地塌陷问题不能够积极的向当地政府反映,从而导致塌陷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其次,改造过程中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最后,有些村民思想固化不愿意配合政府的搬遷工作,导致无法进行塌陷区综合治理改造。

(二)治理改造模式不具体

目前,朱仙庄镇采煤塌陷区采用的改造模式主要是复垦法。而传统的复垦法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不能有效利用塌陷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导致其大量闲置;二、塌陷区复垦难度大,耗费高;三、耕作层难以保护和利用,浪费了大量的土壤资源;四、传统复垦法使耕地质量差,复垦后的耕地需要熟化和改良才能用于耕种。

(三)改造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对朱仙庄镇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却不够针对和具体。当前的皖北地区采煤塌陷区治理任务多是由淮北矿业根据自身情况实施开展的,随意性强,因此政府要结合朱仙庄当地的社会民俗文化与其地理位置出台一套有效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关于朱仙庄镇采煤塌陷区湿地生态综合治理规划方案书》。

四、朱仙庄镇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改造对策

采煤塌陷区湿地生态改造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首先要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其次,塌陷区改造要因地制宜;在参考国内外其他地区改造的成功案例时,提出符合当地的塌陷区改造方案。

(一)提高对采煤塌陷区改造的重视

对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改造是当下建设美好乡村和美丽中国的必要条件,需要政府企业高度重视,共同努力;同时需要牢固树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塌陷区治理体制,引导塌陷区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积极推动塌陷区改造任务的进行,企业要实施政府制定的改造方案,对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改造。

(二)提高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识

美好乡村建设是指净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政府要积极开展关于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工作的相关会议,对当地居民开展基础素质教育并培养他们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识,使当地居民能够积极配合塌陷区生态改造。

(三)努力发展第三产业

当今国内外对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大多倾向于“改造型+保护型”;而根据朱仙庄镇塌陷区周边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应该采用“生产型+休闲型”的综合改造模式;即综合利用萧县灵璧石景观艺术和马戏文化等宿州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将塌陷区打造成特色生态公园或者水上乐园,吸引游客游玩,使旅游休闲与生态重建相结合。使塌陷区改造倾向于向第三产业发展靠拢,这样既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的生态和精神文化的双向发展。

(四)采取综合型的改造模式

由于塌陷区改造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塌陷区的深浅程度和面积大小不同,对朱仙庄镇采煤塌陷区的改造采取综合型的改造模式;针对常年积水但面积较小的塌陷区采取挖池筑堤,建立网箱鱼塘;针对积水深的大规模塌陷区综合利用,建立鱼鸭鹅混养基地,并倾向于向第三产业发展,采用“生产型+休闲型”改造模式,建立宿州特色生态公园和水上乐园,并与宿州野生动物园靠拢,建立宿州特色休闲娱乐带,以此来吸引游客游玩,使休闲娱乐与生态重建相结合,以此来实现矿区的生态恢复并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五)颁布塌陷区治理改造的政策

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当地居民加入到塌陷区改造中来,对塌陷区改造进行投资。即在塌陷区改造期间投入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持,在塌陷区改造后相关旅游景点开放后,实现连本带利式回收资金,并且可以优先拥有在生态公园及水上乐园周围门面房的权利。惠民政策的出台即能够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主动性,又能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收入同时也推动了塌陷区改造工程的进行。

五、结语

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做了相关部署,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了要求,而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必经之路。因此,朱仙庄镇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改造,对促进当地的美好乡村建设、推进生态和精神文明双向发展、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立强.采煤塌陷区复垦与再生利用研究: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中国林业经济,2013(2).

[2]许良刚.宿州采煤塌陷区湿地生态重建模式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6(2).

[3]夏海山,王凌绪,夏正伟.采煤塌陷区规划的景观策略与方法——以山西司马矿景观生態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7(10).

[4]杨瑞卿.煤塌陷区人工湿地的可持续景观规划——以徐州市九里湖人工湿地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5).

猜你喜欢

湿地
烟台市湿地资源时空变化分析
浅议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天津官港湿地森林公园藻类植物调查分析
关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探讨
基于遥感数据的黄河口湿地变化研究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基于遥感影像的湿地解译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