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野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11-26邓舒丹
邓舒丹
最新人才市场调查报告显示,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市场将有2400万的供应缺口。我国电商跨越式发展使得该领域也有高达1000万的人才缺口。2016年,仅重庆一地,企业单位净增就业岗位达35.1万个,其中,第三产业的需求量最大。同年重庆地区应届毕业生人数仅20.75万人。从理论上看,毕业生应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然而事实却是,自2009年以来,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处于高水平状态。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性劳动者大军。这种改革不仅仅只是经济学上的概念,将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野下,通过对高职教育如何深度的融台“互联网+”思维、贯通思维、创新思维,不断转变思路、深化改革等问题的研究,将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培养更多适应能力强、有一定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技能型劳动者,为地区、行业、企业提供有效的人才供给。
一、构建多层次、全覆盖、开放性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课程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分散的出现在课程体系中,很少有专业或专职教师对创新创业进行系统理论的指导。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参加大赛,为参赛寻找队友和指导老师。这样认识上的前线和短视,无法实现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和长效性,更无法发挥提升创新创业素质的功能和作用。针对目前实际,在低年级开设1-2门创新创业管理的通识教育课,重点讲授机会识别、团队组建和资源整合等问题;在高年级开设创新创业管理实践课程,鼓励创业尝试,强调个案分析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将创新创业意识和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在讲授专业课程的同时,讲创新创业知识点融入其中。
二、培养构建项目导师加“双师型”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宗旨,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相统一的原则,鼓励和选派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交流实践,让指导教师快速成长。重点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将大量项目活动、竞赛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和教学活动集中到日常工作中,在校内全方位构建工厂实践环境,实现理论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为与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机结合,探索培养构建项目导师加“双师型”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三、打造创新创业文化,增强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校园网等新媒体,对创新创业政策、创新创业知识、成功范例进行有效的宣传,努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各种论坛、沙龙、创意交流茶会、导师下午茶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有创意、会创新、想创业,让创新创业理念、思维深入人心。邀请著名企业家、知名校友、正在创业路上的学长学姐与学生进行交流,组织开展创新创业调查,鼓励学生大胆深入社会,亲历创新创業情境,增强创新创业体验,激发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
四、校企合作,校友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挖掘优秀校友资源,运用创新创业科技园,搭建广联四方的创新创业平台,吸引企业家、优秀校友进入校园,关注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和资金上的扶持,设立大学生培育基金和孵化基金,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完成从创业项目阶段,进入孵化阶段,最后锐变为成果转化落地阶段。真正体现创新带动创业,实现创新价值和驱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