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日本核能战略的走向

2018-11-26庞中鹏

商情 2018年45期

庞中鹏

【摘要】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核态势评估报告》后,日本的动向值得高度关注。美国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可能将“引爆新的军备竞赛”、“引发核战争风险”、“致使新冷战升级”。鉴于日本是唯一遭受过核轰炸的国家,日本表明欢迎美国新版核战略,自然会引发国际社会的担忧。日本在核问题领域的任何言行都是非常敏感的。日本目前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核材料,有其深层目的,同时也考验着日美同盟关系。

【关键词】美国核战略 无核三原则 福岛核事故 日美关系 美日核能协定

2018年2月2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了最新核战略方针《核态势评估报告》(NPR)。报告写明当美国或同盟国受到常规武器等非核武器手段的攻击,进行反击时也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方针,报告还否定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此外还写人将研发低爆炸当量的小型核弹头。这是美国自2010年奥巴马政府时期发布《核态势评估报告》以后时隔8年再次发布有关美国核战略的报告,但是,新版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与奥巴马前政府提出的“无核武世界”却大相径庭,正像国际舆论所指出的那样,美国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洲寄“引爆新的军备竞赛”、“引发核战争风险”、“致使新冷战升级”。

对于日本来说,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且又长期处在美国的“核保护伞”之下,此时美国发布《核态势评估报告》,日本与面自然会表示“乐意”与“欢迎”。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发表谈话称,“对于美国威慑力实效性的确保,以及对日本在内的同盟国作出的扩大威慑力的承诺,美国新的核报告进行了明确,日方予以高度评价”。

在上世纪的1991年,时任总统老布什宣布从所有水面舰船和潜艇上撤除搭载核弹头的“战斧”,但为了防备突发事态而保留了该导弹本身。由于美方认为拥有核舰船停靠日本港口的权利,不排除突发情况下携核舰船进入日本港口的可能性。如果海洋发射型核巡航导弹被导入,就无法否认有可能出现美国舰船携核进入日本港口的一幕。

一方面是日本政府欢迎美国新的核战略方针,另一方面,却是国际社会担忧日本的“无核三原则”有被“架空”的危险,因为以日本目前的技术与资金实力,研制核武器只是时间上早晚与国际社会是否赞成的问题,而且,对于日本这样一个至今仍在有关二战侵略历史问题方面没有作出明确承认、仍旧在模糊、篡改与否定情况下的“特殊”国家,日本任何的关于“核领域”的动向,都是非常敏感的。

首先,日本拥有很多可以制造核武器的核材料。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前,日本就是世界上核电大国之一,拥有很高的核能技术,正是因为日本是核电大国,所以,这就给了日本存储大量核材料的便利。多年来,日本大力开展核聚变、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等尖端核技术研究,大量收购、储存、提炼核原料,囤积超过1.2吨可直接用于制作核武的高浓缩铀和约47.8吨分离钚;其中,有10.8吨钚存于日本国内,足够制造约1350枚核武器,也远远超出普通民用目的的需要。奉行无核三原则,却拥有大量敏感的核材料,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日本与美国在1955年签署了作为目前的《美日核能协定》(2018年7月到期的《美日核能协定》在2018年1月16日确定自动延长,该协定允许日本推进乏燃料的再处理,是日本核燃料循环利用政策的依据)原型的协定,随后从美国进口技术开始核能发电,因为1968年的旧协定,日本在获得美国同意的情况下能够对乏燃料进行再处理,1988年签订的现行协定则允许日本以和平用途对乏燃料进行再处理。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曾宣布实施“无剩余钚”政策,但20多年来分离钚的总量反而增长了一倍。近年受福岛核事故影响,日本能够运转的核电站寥寥无几,核材料供需严重失衡。于是,人们不禁要问,日本储存这么多敏感的核材料到底为何?

第二,日本拥有核材料的野心,有其深层目的。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日本军国主义政权就开展了核武器开发计划,但由于时间紧,以及缺乏核材料与经费,日本在战败前没能研制出核武器。二战后,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允许日本和平利用核能,这就为日本大力发展核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三,日本是否能够拥核,考验着日美同盟关系。其实,从一开始,美国就对日本能够掌握大量核材料,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日本拥核,不管是对美国还是日本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在国际关系史上,曾经有人总结道,日美同盟对于日本与美国双方来说,就是一个“渔夫与魔鬼”的故事,如果说“核武器”是一个魔鬼的话,日美同盟就是那个装魔鬼的铜瓶。不过,对于日本的“核冲动”,这个铜瓶能否就能“密封”住日本的“野心”呢?当年,正是美国解除了日本的核禁令,正是美国的帮助,才使得日本的核能技术与核电发展壮大,但是,随着日本的核材料“私房钱”越存越多,美国如何处理这个棘手问题,也犯起了难。如果说,没有当前朝鲜核与导弹问题的发酵,没有现当今东北亚国际形势的紧张,或许美國会对日本的核野心有所顾虑,但是东北亚的形势,使得美国对日本保有的核祠料与掌握的核技术,有了新的看法:日本是美国的盟友,日本也是美国手里掌握的工具,可以借用东北亚紧张的形势,乘机把美国的战术核武器运到日本的港口,以对朝鲜形成威慑,而美国这么做,当然有着双重目的——一是可以形成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国家的核威慑力,二是也可以同时对日本形成一种牵制,即日本的核野心不能太过膨胀,美国处于“可放亦可收”的自如状态。

但是,真能如美国所愿吗?就在美国发布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之际,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的创始主席蒂尔曼·拉夫说,“美国发布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增加了核战争的风险,投资开发在潜艇和舰艇上使用的新型核武器,会导致出现更多可以考虑核报复的情况,这份文件可以称为核战争蓝图”。1

美国以为可以利用为盟国提供保护的机会,乘机把新型核武器运抵日本,但是,装纳魔鬼铜瓶的封印,还是有被打开的可能。日本“热烈”欢迎美国新版核战略,说明了什么?因为,日本可以乘机趁势抑或“名正言顺”地架空乃至废除“无核三原则”,压抑了许多年的“核冲动”,一旦随着国际时机的“成熟”,日本就转而可以成为“拥核国家”,届时,特朗普的核占蜘各,是福还是祸,终会见分晓。

参考文献:

[1]新华[M].美《核态势评估》报告被迫“回炉”因内容冒犯日韩[EB/OL].2018-03-24http://www.xinhuaner.com/mil/2018-02/07/c_129808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