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2018-11-26王欣王新

商情 2018年45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分级评估

王欣 王新

【摘要】建立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考核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检验教学效果的重重要环节。在分级教学模式下,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估考核体系,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考核 分级教学

一、引言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教学大纲》(2007)指出:各校应按照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组织教学,实行分级教学。本着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及其接受英语知识的潜能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评估考核体系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在讲授、辅导、练习、检测和评估考核等方面充分体现层次性。

由此,建立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考核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评估考核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估考核体系,是培养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和迫切任务。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现状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现普遍采用“三分法”,即按照学生的英语成绩由高到低分成三个级别(A、B、C级)进行教学。在考核内容上都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占(40%-60%),终结性考核占(40%-60%)。形成性考核多由平时成绩(20%-40%)(课堂表现,作业,测试,出勤率),口语成绩(20%)评时成绩10%+考试成绩10%),期中成绩(0-10%),网络(0-10%)组成;终结性考核为以学生测试为主的期末考试成绩。

在通过教学考核和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分级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体现的层级性不清,出现明显的单一性、固定性,主观性评价特征,尤其在能力培养层面较为缺乏,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理论依据

分级教学主要依据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的“i+1”语言输入假设主要观点。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语言输入必须具备可理解性,有趣又相关,足够的输入量等特点。语言的可理解性必须具备“i+1”的条件。“i”指的是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i+1是输入的语言水平。语言输入要选择略高于现有知识水平的知识,即“i+1”才符合认知机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语言输入太难或太易,即“i+2”或“i+0”,学习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克拉申的这种循序渐进的观点符合大学外语学习规律。因此,根据学习者的水平进行分级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根据《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中对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用能力量表等级的描述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于三级目标的要求,结合我校A、B、C级学生英语实际能力,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三级别分别为:有(基本、稍强、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能够(基本、较熟练、熟练)地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就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熟悉的话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够(基本、顺畅、较好地、地)理解语言难度(低、中、偏高级)、内容熟悉或与本人所学专业相关的口头或书面材料,(基本、顺畅、较好地)理解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篇章结构和隐含意义。基于分级教学的不同目标,在充分调研学情,采集问卷结果后,制定A、B、C三个级别的评价内容如下:

A级:过程性评估(60%)+终结性评估(40%)

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20%(考勤3%,作业5%,课堂提向与讨论6%,自主与协作学习6%)论文20%,口语20%;

终结性评价:40%。(听力、写作、阅读、翻译)。

B级:过程性评估(40-50%)+终结性评估(50-60%)

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20%(考勤4%,作业4%,测试4%,课堂提问与讨论4%,自主与协作学习4%)口语20%,期中10%。

终结性评价:50-60%。(听力、写作、阅读、翻译)。

C级:过程性评估(40-50%)+终结性评估(50-60%)

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2(P/o(考勤5%,作业5%,测试4%,课堂提问与讨论3%,自主与协作学习3%)口语20%,期中10%。

终结性评价:50-60%。(听力、词汇与语法、写作、阅读、翻译)。

原因依据:A级与B、C级相比,考核维度缩减为四项,无测试项,且课堂提问与讨论、自主与协作学习考核项占比较高,基于A级学生语言基础较好,有较强的参与意识与学习意识,合作式、探究式等灵动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发挥学习者潜在语言能力和协同意识,对语言、意义、思维层面的相互协商、探讨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B级学生语言能力相对基础,考核指标五项俱全,通过考勤、评时测试、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讨论汇报、及自主、协同能力的考核,综台跟踪、全面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C级学生语言基础薄弱,按照语言学习规律,畏难心理严重,参与意识不强,基于小组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评价内容共五项,以鼓励学习积极性为主分配占比权重。

五、结语

通过制定分级考核标准体系,建立过程性考核中能力水平考核及其量化依据,实现考核指标多元化、考核主体多样化、考核方法合理化、考核工具科学化,充分發挥学生学习动能,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顺应学生动态化语言发展,进而健全、完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优化现行大学英语课程考核体系。为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罗海燕,邓海静.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5(11):105-107

[2]魏其艳,陈智,张朋越.高校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7):149-151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分级评估
平时成绩对于学期总成绩的影响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分子生物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201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6题一题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