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人田径运动的发展方案

2018-11-26王春雷

商情 2018年44期
关键词:德尔菲法

王春雷

【摘要】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举办的第15届夏季残奥会当中,我国的残疾人运动员获得了107个金牌、81个银牌、51个铜牌,以239枚的总奖牌数稳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这是从2004雅典残奥会以来我国连续4届在比赛当中获得金牌榜首位。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极大的鼓舞了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我们的社会开始对残疾人运动员给与更多的关注。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提供残疾人田径运动的发展方案,为我国残疾人的田径事业更加活跃、取得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材料。为了达成上述的研究目的,笔者为了提取不同角度和多样化的深层意见,找寻了与研究主题有关联的,有两年以上指导残疾人田径训练经历的教练员、与残疾人田径有关的训练基地或基地的工作人员、残疾人体育学界的专家,使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建构了一个总结性评价。

【关键词】残疾人田径 残疾人运动 德尔菲法 AHP

一、研究的目的及必要性

当今的中国社会在各大产业急剧飞速发展的过程当中,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给我国人民带来了物质上的极大丰富,但与此同时,各种疾病、产业灾害、交通事故的增加也使我国残疾人的数量逐步递增。目前我国的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的6.21%左右。其中一部分残疾人通过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仅与社会形成良好的和谐共存关系,通过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追求,还提高了自身的康复机能,对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举办的第15届夏季残奥会当中,我国的残疾人运动员获得了107个金牌.81个银牌、51个铜牌,以239枚的总奖牌数稳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这是从2004雅典残奥会以来我国连续4届在比赛当中获得金牌榜首位。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极大的鼓舞了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我们的社会开始对残疾人运动员给与更多的关注。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提供残疾人田径运动的发展方案,为我国残疾人的田径事业更加活跃、取得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材料。

二、中国残疾人田径运动的发展过程

残疾人田径运动(Track and field sports for the dis-abled)是指将古希腊时期使之竞技化的走、跑、跳、跃、投掷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动作,结合残疾人的身体特点而改编的现代体育运动。早在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的壁画中就出现了描绘田径运动的场面。田径比赛起源于古希腊奥运会,最早的田径比赛是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希腊奥运会上进行的短距离赛跑,跑道为一条长192.27米的直型通道。在公元前708年的第10届奥运会上,跳远、铁饼、标枪等田赛项目才正式列入比赛项目。

田径这个体育项目是在20世纪初由西方的传教士传播到中国的,刚开始只有在教会创办的学校之间开展田径比赛,后来逐渐普及到全国的各大国立和私立学校。行走、跑和跳本来就属于人类的运动本能,人人都可以参与,于是这项体育比赛形式很快风靡中国,成为老少皆宜的体育项目之一。当今的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是由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创办的、专门由残疾人运动员组成的世界大型运动会。残奥会的起源于英国,1948年伦敦第14届夏季奥运会期间,英国的一些热衷于残疾人爱心事业的知名人士为轮椅运动员组织了一场名为斯托克曼德维尔的运动会,之后英国在1952年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残疾人运动会,这场运动会就是当今残奥会的雏形。

1960年的罗马汇聚了来自全世界23个国家的4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第9届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这就是第一届的残奥会。从1960年开始,残奥会每经过四年都会举办一次。1988年的第八届残奥会之后规定了每届残奥会和夏季奥运会在同一城市举行。

到今天几十年过去了,从首届残奥会23个国家的400多名运动员,到2016年的第15届里约残奥会,共有来自160多个国家的435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这场体育盛典。残奥会的规模壮大不仅标志着时代的发展,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進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1984年06月第一次参加了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第7届残奥会,在之后的4届残奥会上一共派出215名运动员,获得金牌80枚、银牌72枚、铜牌52枚,有59名中国运动员突破了共75项世界纪录,其中25人破了残奥会纪录。2002年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冬季残奥会,共派出4名运动员参加了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兴起,证明我国正逐渐向先进国家看齐,在关注和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上迈出了前进的步伐,也证明我国的综合国力正在突飞猛进的提高。

三、残疾人田径发展现状及难题

我国现有将近700名专业从事残疾人田径运动的职业运动员。他们隶属于各省的残疾人运动员训练队伍,平时在各自的省市运动队参加集训并代表各自的省市单位参加全国比赛。成绩突出的运动员会根据排名入选到国家队,代表我们国家去参加残奥会、世锦赛、世界杯赛等大型国际比赛。笔者运用德尔菲法和AHP分析法对我国残疾人田径运动员性别、年龄、所属地、伤残类型、训练计划及时间安排、参赛获奖情况、经费投入、科研现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采访了国内知名的残疾人体育界专家、有2年以上训练经验的教练员和部分国家队运动员,根据现场调查及问卷反馈等方式综合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要重视青少年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

体育比赛,尤其田径比赛的赛场是最能够体现《更快、更高、更远》的体育精神的地方。为了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和竞技记录的提高,运动员们会投入大量的身体、技术、心理方面的训练。这是站在竞赛场上的所有选手的终极目标,也是站在起跑线上的所有运动员的必修课,残疾人运动选手也是如此还要克服身体上的障碍,更是不易。田径比赛对于体能的要求比起其他项目要更严格和苛刻一些,目前我国残疾人田径运动员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较为严重,26岁以上年龄段占43.61%。即使是健全人运动员在过了黄金运动年龄之后也会面临体能下降、竞技记录难以提高的难关。因此残疾人运动员后续力量的选拔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作为各地残疾人管理机构的残疾人联合会,应该每年定期组织参加人运动专家和教练员,深入基层,走到各地方县市去发现和选拔优秀的残疾人青少年运动员。有好的体育苗子能做到尽早发现、集中培养,一来使身有残疾的孩子们能有更好的出路,二来为我国残疾人竞技比赛输入新鲜血液,防止田径体育项目的队员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要加強对教练员的教育和培训

如果说运动员是一辆飞奔的火车,那么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则是拉着这辆火车不断前进的火车头。作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首先要有专业的素养和丰富的训练经验。不仅要有迅速发掘运动员潜能的能力,还要能够因材施教,合理的为每一个运动员制订一对一的、科学的训练计划。我国专业从事残疾人运动教练员的人数相对健全人教练员来说少之又少,教练员大多数是大龄的兼职人员,平均年龄为45岁以上,教练员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只是专科和本科的程度,获得硕士以上文凭的残疾人运动教练员寥寥无几。因此笔者认为国家有必要去规范对教练员的管理和培养,定期举办国家、省级的优秀教练员培训班,通过学习先进国家的体育训练方法,鼓励教练员分享自己的训练心得,学习和创新国际化的科学训练方法。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邀请国外的优秀专家来到中国进行讲学,也可以选拔国内的优秀残疾人教练员出国进行访问交流,去提高整体教练员队伍的专业能力。此外,国家也要提高教练员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体育专业生,尤其是获得了高等学历的硕博毕业生把目光投向残疾人体育的事业当中。只有稳定的、丰厚的待遇才能吸引住人才不流失,这是硬道理。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是不可行的。

(三)要增加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专项基金投入

笔者认为,一个国家能否被称为先进国家,主要体现在国家对整个社会的弱势群体的关爱、公共设施细节上的贴心安排及对未来社会的投资上。我国对残疾人的关注还非常少,马路上的盲道、残疾人上下楼梯的专用电梯等公共设施远远不如先进国家普及。这样简陋的社会设施变相的阻碍了残疾人更好的融入我们的社会,也阻碍了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去更好的服务社会。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原本就比健全人更加困难,因此国家需要提供设施完善的训练基地,解决他们训练的后顾之忧。这些建筑和训练设施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专项基金才能完成。和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社会人员的共同进步,尤其对残疾人,我们应该更加关照,消除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当中。

此外,我们也要努力研发残疾人体育训练的各种体育器材,在体育装备上加大功夫,促使残疾人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提高竞技力,在与国外运动员的比赛当中,使我们的运动员赢在起跑线上。

(四)要安排好退役运动员的后续问题

我国残疾人田径运动员的家庭条件普遍都不是很好,大多数的运动员来自农村贫困地区。目前辽宁省的残疾人田径运动员人数最多,人数为45名。残疾人田径运动员总体学历在高中水平以下,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这些运动员在退役之后将面对很艰难的生计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残疾人田径运动员、尤其是那些获得全国以及国际赛事上奖牌的优秀残疾人田径运动员的褒奖制度。能够在物质上保证这些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严格的训练当中。此外也要提高残疾人运动员的整体文化素养,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培养他们逐步走向教练员岗位。由于自身经过了系统的运动训练,经受过国内外大型比赛的洗礼,这些运动员会更好的把自己的练习经验教授给下一代的运动新生力量。国家应给予这些退役的运动员适当的事业岗位编制,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归宿,让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们在退役之后也能持续发挥余热。

四、结论

残疾人田径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太长,残疾人田径运动的训练主要还是依靠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政府的财政投入。近几年我国残疾人的运动能够在国际上取得如此飞跃性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说明政府对残疾人运动事业加大了财政支援。我国在近年来发布了许多有关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规和政策,对我国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但是在一些具体的配套措施和物质投入上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使我国优秀残疾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条件日趋改善,加强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经费还需增加,场地器材还需增设,以保证残疾田径运动员能够得到长期的系统训练,在国际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以此来带动更多的普通残疾人提高体育意识,主动地参与身体锻炼。

参考文献:

[1]徐菁.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2]李群.转型与就业-对我国三省市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

[3]孔云梅.浅谈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J].宗卷,2011.

猜你喜欢

德尔菲法
沈阳市农业补贴改革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
基于德尔菲法的高校学生党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