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媒体时代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及其应对

2018-11-26张迁迁

商情 2018年4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媒介挑战

张迁迁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介作为信息(话语、文字、图像)的载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多种媒介形态得以在一个载体进行展现,多种载体同时展现一种信息,也就是所谓的“大媒体”时代应运而生。大媒体时代的到来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范围,进而影响舆论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它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对意识形态的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其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是通过教育者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念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认同、信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将其外化到行动中来实现的。面对大媒体时代带来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探索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新路径,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一个新浪微博名为“洁洁良”的账号公开发布辱华言论,这件事情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起大量网友关注。那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意识形态教育做得不够落地、到位。在大媒体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尽管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不断巩固,但是,也出现了不少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大肆传播。它们的传播和形成大多通过广播、电视节目、电影、书籍等,在一特定人群中进行传递,进而走进高校,通过一些学术论坛、辩论会议等方式登上“高位”。在这一阶段,高校通过传统的课堂教育、媒体等已经出现得媒介形式展开“说教”、“反击”,进而研究相关思潮,主动宣战,传递主流意识形态,这种传播在当时是有效的,也是符合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的。但纵向比较国外高校,因为受到技术限制和高校整体发展水平的滞后,高校意识形态落后于时代的特征非常明显。

(2)高校所处的舆论氛围变得愈加复杂,高校作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客观环境日益受到挑战。高校不再是孤立于社会一角落意识形态高地,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文化的冲击。高校周边“硬环境”日趋社会化,比如网吧、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在市场经济刺激下迅速滋生,学生不再满足于“象牙塔”的保护,在耳濡目染中接受非主流意识形态和亚文化观念的冲击;高校阵地“软环境旧趋市场化,伴随校办企业、校企合作等一系列市场激励的举措大力实施,更多的教师走出去与市场、与社会文化打交道,更多的学生走出校园提前介绍来自社会的洗礼。校园与社会的内在关联度日趋紧密,一些腐蚀性的观念侵入教师的思想,导致意识形态教育丧失人本基础。

(3)高校意識形态教育还面临一些传统的敌对意识形态冲击,通过不断更迭的传播方式走入大学生生活,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抢夺阵地。这一系列挑战导致在不同媒介平台,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同台“竞技”,增加了教育宣传的难度。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开展关乎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面对大媒体时代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诸多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培养出具有中国精神、中国自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就成为当前需要重视的问题。

(1)高校应顺应大媒体时代的潮流,在研究媒介传播形式的规律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结合上下足功夫,利用国培、省培等高校教师培训项目加强高校教师媒介素养的培养,并进行后期推广,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转向;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对课堂教学进行实时跟进、有效监控,避免此前有媒体报道高校老师讲课“吡必中国”现象的出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跨学科合作、跨学科研究,充分研究各个学科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切合点,更好把握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规律,更好的履行国家赋予高校教师的神圣职责。

(2)借鉴媒体融合的经验,加强与新型媒体的合作,建立高校媒体新型合作方式。意识形态教育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手段,有着不同于其他信息传递的特点,服务于国家的主流媒体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方面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主流媒体走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媒介融合传播规律,而高校也理应走出“理论”探讨的阶段,更多的走进实践,恰到好处地利用新兴的官微、论坛、快手、抖音等信息传播媒介,探索出一条“寓教于媒”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新路径。

(3)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理论创新。大媒体时代的到来,让高校这个意识形态之争的“焦点”地位更加凸出。占领“理论高地”,是赢得一切意识形态之争的关键所在。大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不同意识形态来讲都是机遇与挑战共存。谁能在这个关键时期,最先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道路,就是取得意识形态之争胜利的重要一步。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有着良好的科研条件,在这方面理应走在最前端。

意识形态之争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政治系统之争,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宣传,是站在这个政治系统之上的“明珠”。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族未来的持续发展。在媒介融合时代到来,高校必须站在一个“高一度”的格局观中去对待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家学.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N].光明日报,2015.

[2]胡翼青.自媒体力量的想象: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质疑[J].新闻记者,2013.

[3]周瑞金.意识形态工作也要改革创新[J].凤凰评论,2016.

[4]潘祥辉.传播研究的媒介学转向——评德布雷的《普通媒介学教程》[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媒介挑战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