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现场如何急救
2018-11-26蔡明
蔡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常见且高发的意外伤害,据报道,国内每年有数万人因交通事故丧生,不但对家庭造成沉重的打击,同时对社会产生了巨额的经济负担。“时间就是生命”,在我国车祸所致的重度创伤患者中,约有2/3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在伤后30分钟内死于现场或运输途中。因此对广大群众普及现场急救常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简单介绍车祸现场简要急救的基本常识。
人多力量大,切勿单打独斗
当偶遇交通事故发生时,应做以下几点。
首先要观察周围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大声呼救,寻求他人帮助,并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同时快速组织起现场救护小组,分工合作、避免慌乱。
指派人员消除现场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如熄灭发动机、搬离易燃易爆物品等。
遵循“先抢后救、抢中有救”的原则,及时使伤员脱离危险的现场,并组织人员对伤病员进行初步验伤,做好分类,以便及时救治。
初步验明伤员情况,做好分类
交通事故通常会引起多发伤、复合伤,因此在第一时间验明伤员基本情况对于后续救治极为重要。交通事故通常会引起脑、胸、腹部血管破裂,实质性脏器损伤及严重骨折等。因此应首先检测伤员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观察呼吸 可将耳贴紧患者口部,同时平视其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极微弱时可以将小块棉絮或小片树叶贴近鼻孔辅助观察。
测试脉搏 通常在喉结及其两侧肌肉间触摸颈动脉搏动,或在手腕掌侧靠近拇指一边触摸桡动脉搏动。
观察生命体征 通过观察生命体征(主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初步判断患者情况。随后在确定颈椎没有损伤的前提下按照呼吸道、呼吸、循环状态的顺序对患者进行评估,同时注意观察伤员的意识情况,并充分暴露、观察可能受伤部位。骨折伤员一般会出现局部的肿胀、压痛以及肢体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及骨擦感等骨折特有体征。
体 温 最后,应注意对伤员保暖,避免体温过低。
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
通过对伤员初步检查后,需要按照“先救命后治傷,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对伤员分类救治。在救治过程中保持冷静,在专业医务人员赶到前尽量少挪动伤员,如需挪动应注意将头部、颈部、躯干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以免伤情加剧。以下几点均是在救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对于窒息的伤员应首先清理呼吸道,随后进行人工呼吸并行胸外按压;
2.对于大出血伤员应及时进行止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锐器刺伤身体任何部位时,不可擅自将其拔除,应用纱布或布条将锐器周围固定包扎;
3.对于昏迷伤员应在保持气道通畅的前提下保持侧卧位或半俯卧位;
4.有颅脑损伤时不得冲洗或填塞脑脊液流出道,应将头侧向一侧任其流出,同时使用干净纱布等擦拭;
5.发现伤员胸部有开放伤时应及时封住伤口使其不再漏气;
6.注意对于腹部受伤,有肠子或大网膜自伤口流出的患者,在包扎时不可将肠子及大网膜回纳至腹腔;
7.如发现四肢骨折,在转运前先使用夹板或者木棍固定患肢;
8.对于离断的肢体,应用无菌或清洁布包扎包裹,尽量保存于4~10℃环境中,可将断肢包裹后置于塑料袋中再放入冰块中保存,切勿使用液体浸泡断肢。
常用止血方法
多数车祸外伤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出血,出血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以及毛细血管出血。毛细血管出血一般出现在擦伤部位,其特点为出血缓慢、出血量少,一般可以自然止血;动脉出血特别是较大动脉出血时比较凶猛,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表现为血液不停向外流出、颜色较暗,一般远心端压迫可以止血。
下面向读者介绍几种常用的车祸现场止血方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绝大多数开放性出血的情况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加压包扎止血时,先用清洁的毛巾、布块等折叠成比伤口略大的布垫,置于伤口上,然后用毛巾、布条或其他替代品加压包扎。包扎的压力应适宜,以既能止血又不影响远端血运为宜(远端肢体颜色正常)。切勿使用杂草、泥土等其他物品撒在伤口上,这样会引起伤口感染、清创困难。
指压止血法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止血方法,是根据动脉走向,用手指将出血动脉的近心端压迫在相邻的骨头上以切断伤口血运。这种方法适用于头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压迫一侧颈动脉可止同侧头颈、咽部的广泛出血;压迫耳朵前方、下颌关节处的颞动脉可止同侧上额、颞部及头前部的出血;压迫下颌角处的面动脉可止面部出血;在肱二头肌沟触到肱动脉搏动将其压向肱骨可止上肢远端的出血;在腹股沟中部将股动脉压在耻骨上可止下肢出血;手指出血时应压迫指根两侧的指动脉。
止血带止血 对于上下肢出血,或其他止血方法控制不理想的动脉出血可使用该方法。可用三角巾、宽4厘米左右的布条充当止血带,严禁使用电线、尼龙绳、塑料绳等作为止血带。止血带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上肢出血时,止血带应束缚于上臂的上1/3处,以避免桡神经损伤。下肢止血带应束缚于大腿中下1/3交界处。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应加垫布垫或衣物,此外,上好止血带应立即标记时间,并每隔50分钟放松2~3分钟。
正确搬运和及时转运伤员
在车祸现场紧急处理之后,伤员的正确搬运和及时转运对于提高伤员生存率、改善伤员预后至关重要。单人搬运法是抢救时采用的主要方法,其中单人背、抱法最为常用,对于一般伤员,双人采用座椅式或抬式搬运也很常用。
对于怀疑脊柱损伤的伤员,禁止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双人搬运法。正确方法应由多人共同进行,应用均衡力量或滚动的方法将伤员置于木板或硬担架上,颈部下方及两侧加垫衣物等,避免颈椎过伸或摆动。对于怀疑有颈部损伤的伤员,应有一人稳定头部并适当牵拉。所有伤员应根据具体伤情及时转运至相应的专业医疗机构,接受专业的救治。
最后也要提醒广大读者,自觉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以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对于交通事故,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者每周二上午、周四下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