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生“吟诵”诗词

2018-11-26安琼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海红吟诵古诗词

安琼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而歌之。”可见,“把诗词唱出来”是老祖宗学习、欣赏诗歌之法。

今天,生长在信息社会的学生应该怎么学古诗文?温儒敏教授的建议是:要让学生多诵读,多吟诵。我认为,古时孔子读诗“弦而歌之”就是今天温儒敏教授所提到的“吟诵”,其精髓是一脉相承的。

关于吟诵,温儒敏教授还于微博说:吟诵和朗诵不全相同,这是语文课容易混淆的。吟诵是自主诵读,适合古典诗词和韵律强的文章,不拘一格,用自己喜欢、能更好表达情怀的方式去“唱读”。朗诵则众声合诵,有利于制造氛围,但往往带表演性质,容易形成某些程式化“腔调”。学古典文学要多吟诵,放手去读,不必泥古,能边读边沉浸其中就好。

我最早接触吟诵,是在一次学校培训时拜读了陈琴先生的“素读”法——“诵、悟、议、记”。其中的“诵”就是吟诵,最初我觉得吟诵就是拖着长调大声地朗诵。可是看到陈琴先生说教一年级的孩子吟诵之法,我脑海中不禁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吟诵还有法?”随后我就开始搜集叶嘉莹先生、陈琴先生、徐健顺老师的吟诵视频和相关的吟诵资料,越搜集越感兴趣。原来吟诵是有一定规则的: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规则很奇特。平长仄短入声促,韵字平仄皆回缓;四声对五音:宫商角徵羽;一三五字可随意,二四六位须分明。依字行腔气息匀,节奏点上停一停。依着这样的规则,听着名家们吟诵,有时自己也学吟几句,越是這样,慢慢地发现自己对古诗词的兴趣越发浓厚,吟唱过的古诗词似乎也不像以前那样容易遗忘了。恍然间明白为什么一些有过旧时私塾童子功的老先生,尽管已是发稀齿落的耄耋之年,儿时诵读过的诗词歌赋却能倒背如流。回忆我在教学古诗词时,试图通过详尽而枯燥的讲解使学生记下诵读的诗文,可往往适得其反。

为何我不尝试着把吟诵带进语文课堂呢?

把吟诵回归语文课堂,对于我这“菜鸟级”教师谈何容易?有幸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李海红老师。李海红老师是河北省邯郸市的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她还是素读经典创始人陈琴先生的弟子。教学一线的她已把吟诵教学引入课堂。她告诉我,吟诵教学是要求老师带着孩子们吟诵,具体讲就是唱出来,但吟诵和唱歌是有区别的,是按一定规则的吟诵。在她的引导和帮助下,我也开始尝试吟诵进课堂。首先我克服自卑心理,敢于自己张嘴吟诵,这是“菜鸟级”老师必须走出的第一步。照着李海红老师教的方法,我在班里先讲解吟诵规则,再和学生一起多听多看相关视频,学吟学唱。渐渐地,学生从一开始的排斥、觉得难听,慢慢地变成敢于尝试,喜欢吟诵。李海红老师还强调世面上改版的唱诗,大部分是无规则的瞎唱,不建议带孩子学;而吟诵按照不同的文体特点,有不同的吟诵规则,好的吟诵调是用声音去解释诗文,声音里有对诗词的理解,不是无规则地瞎唱。她还建议我们如果想学吟诵,可以跟徐健顺老师学,首先得自己敢于吟诵。还推荐看徐健顺老师的《普通话吟诵教程》,关注“我爱斯文”微信号学习。

吟诵大师叶嘉莹先生说过:“吟诵传承最好从娃娃抓起,这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百年大计。”吟诵是一种细致的、创造性的、回味式的读书方法和表达方式,是文字、音声和情意的综合表达,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吟诵在我们的语文课堂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海红吟诵古诗词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踏青古诗词
Isolation and callus formation of Gracilariopsis bailiniae(Gracilariales, Rhodophyta) protoplasts*
海红姑娘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吟诵,拥抱经典
古诗词中的新年
韵兮境兮
Novel attribute-based framework for halftone watermar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