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商田家炳与内蒙古的六所学校

2018-11-26魏晋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田家炳中学学校

魏晋

2018年7月10日凌晨3时,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溘然长逝,享年99岁。噩耗传来,官媒和自媒体悼念追思他的文章如雪片般飞来。此前舆情关注的热点正好是某些演艺明星拿着高薪却签订“阴阳合同”,刻意避税偷税事件正在发酵中,在这个人神共愤的背景下,更彰显出田家炳一类慈善家的高尚与伟岸。

田家炳基金会在讣告里这样表述:

“田家炳先生一生爱国、爱港、爱乡,早年于南洋创业,1958年举家移居香港,凭着坚毅精神及辛勤耕耘,创办化工实业,为业界翘楚。1982年创办田家炳基金会,以‘回馈社会、贡献国家为宗旨,致力捐办社会公益事业,尤重教育,惠泽全国。”“田先生高风亮节,以‘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为信念,倾注心力支持国家教育发展,赢得社会各方的称颂。基金会同仁将秉承其遗志,继续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又一位“仁者寿”的老人离世,引发人们的无尽思考——

2008年10月16日,台塑集团总裁王永庆过世,享年92岁。明德小学,就是王永庆先生在大陆贫困地区创办的一个兴学项目。从2003年开始他启动了捐资兴学项目,截至2014年,共建学校4244所,捐资总额人民币21亿元。

2014年1月7日,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邵逸夫先生逝世,享年107岁。从1985年到2012年,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赠款金额近47.5亿港元,建设各类教育项目6013个。他捐助过的学校均称“逸夫楼”或“逸夫小学”。

2018年7月10日,田家炳先生病逝,享年99岁。田家炳捐资命名的全国中学有166所,小学有41所,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93所大学建有田家炳教学楼,人称“百校之父”,故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

儒家有“仁者寿”的观点。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三位“富且仁”的实业家、慈善家的人生軌迹似乎佐证了“仁者寿”的观点。

经商有三个境界:最低者为奸商,无利不起早,挑到篮子里就算菜,不择手段,以利为本;儒商,在义与利孰先孰后、孰轻孰重、孰本孰末的问题上,主张“重义轻利”,提倡“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以私废公”。说白了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最高境界则为佛商——经商之利,皆为普度众生,经商牟利是手段,扶危救困才是目的。

邵逸夫、王永庆、田家炳显然已经进入第三个境界,“佛商”!

田家炳与当年“卖了大厦救厦大”的陈嘉庚先生极为相似——晚年租住公寓,没有专车,自带水杯,一身西装穿几十年。租房居住后,田家炳的生活愈加简朴。每月3000港元左右的生活费,只吃粗茶淡饭,成为“最慷慨也是最简朴”的富商。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无论是田家炳基金会的收入,还是其公司的周转资金都在减少,而各地助学资金的申请又源源不断地送来。于是,田家炳卖掉自己住了37年的花园式豪宅,改为租房居住。2003年,田家炳基金会已经超支,但他居然向银行贷款600万港元,资助香港理工大学和城市大学;2009年,他将名下仅余的4座工贸大厦捐赠于基金会,把资金收入捐赠给慈善事业。

田家炳曾说:“我最乐意到内地经济较差、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捐款。看到那么多的孩子能因此有书可读,感觉是毕生最大的寄托。”

内蒙古,有6所中学和若干大学(如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书院)与田家炳有关系。被命名为“田家炳中学”的共有6所,分别有赤峰市田家炳中学(即原喀喇沁旗锦山中学),包头市田家炳中学(原包钢十三中)、呼和浩特武川县田家炳中学(原武川县一中初中部)、巴彦淖尔市田家炳中学(原临河铁路中学)、临河区田家炳中学(原临河三中)和呼和浩特市田家炳中学(第四十一中)。

田先生溘然长逝后,作为慈善事业的受惠者,这些学校有怎样的反应?田家炳,在他们心目中仅仅是一个资金的捐助者呢,还是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资源?由于正值暑假期间,本刊记者无法采访所有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只通过电话采访到其中四所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

“感田公之功德,如日如月;承田公之雨露,力量永恒”

——赤峰市田家炳中学

赤峰市田家炳中学坐落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锡伯河从学校的西侧缓缓流过。笔者多次造访过这所普通高中,该校以文化立校,视读书为本,在全区有较大的知名度。

2002年,田家炳基金会捐资250万元,用以新建综合大楼,改善办学条件,于是,她成为内蒙古第一所以田家炳命名的普通高中。

从那时起,他们认定“文化,是发展之根;精神,是文化之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

出手就要高,于是,请启功先生为学校题写了校名,请尚在病榻上的季羡林先生题写了校训,请袁隆平先生题写了学生培养目标,请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先生题写了校风……

当不少普通高中为升学率、“北清率”而殚精竭虑的时候,赤峰市田家炳中学想的则是怎么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怎么用大师精神统领学校文化,让全校师生仰望星空,沐浴在大师们的人格光辉之下,引领师生走上精神生长和发育的制高点——

早在十多年前学校编写了《走近田家炳,走进崇高与伟大》这样的校本教材,原校长巴易尘亲自撰写了骈体文《田公颂》,大厅里塑了田公像,学校设有“田家炳班”……

本刊记者电话采访了校长杨俊青,他激动地说:我们可不能把田家炳先生仅仅理解为捐资盖楼房的人啊,这可是身边最生动的教育资源,假如接受钱,盖了大楼就拉倒了,完事了,那不仅是忘恩负义,也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你得让师生了解、亲近、敬仰慈善家的人格魅力,把田家炳精神作为学校精神,让师生了解田家炳先生心怀信仰、实业报国的感人事迹,崇尚田家炳先生勤俭质朴的人格道德,敬仰田家炳先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高远境界,这比捐钱多少,更有价值!

眼里有“教育”二字,就会把这样的契机利用起来,把文章做大做足——

赤峰市田家炳中学田家炳班班主任耿玉峰:事情真巧, 7月5日,田家炳基金会总干事戴大为先生一行7人刚好到我校参观考察,还到我们的田家炳班,和同学们共同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班会上将一面写满对田家炳先生祝福的班旗交到了戴大为先生手中;戴大为先生代表基金会向同学们赠送了竹简、笔记本和文件夹等礼物,表示了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满意度。在交流中,戴大为先生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认真地解答,并对同学们的未来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同学们将精心设计的班徽赠送给戴大为先生。

不到一个星期,田家炳先生辞世的消息就传到我们学校,全校师生哀恸万分,当然,这与平时学校的感恩教育有关。晚7时整,我们学校在操场上隆重集会,组织全体师生追思哀悼田家炳先生。第二天,学校给田家炳基金会发了唁电:

相关链接:唁电

田家炳基金会并田庆先先生:

惊闻99老人田家炳先生于2018年7月10日凌晨3时溘然长逝,噩耗传来,举校悲痛。

忆田公,倾情教育培育希望;念田公,致力慈善造福苍生;颂田公,名标星座,万众敬仰;效田公,泽被神州,大德景行。

田公大爱,厚德厚道;田公大雅,利国利众。田公远去,精神不老、道德常青。切切教诲,励我学子;暖暖关怀,助我前行。感田公之功德,如日如月;承田公之雨露,力量永恒!

那天,夕阳如血,长风如诉。两千多名师生为田家炳先生默哀三分钟。在静默中,师生们的眼中流淌的是泪,寄托的却是对田家炳先生的感念之情。

学校的追思大会结束以后,“田家炳班”的44名学生又在班级里为田家炳先生举行了小型悼念活动。他们饱含着深情折叠出精致的小白花,然后依次安放在田家炳先生的遗像前,并一一向田家炳先生行鞠躬礼,每个人都点燃白色的蜡烛,为田家炳先生真情祈祷。最后,全体师生高唱了班歌《田家炳颂》,为田家炳先生送行。

相关链接:《田家炳颂》

浩瀚夜空有一颗星,好像点亮了一盏灯。一颗星星一片光,群星灿烂照夜空。一颗星星一片光,群星灿烂照夜空。啊,田家炳,您是天上一颗星,一颗星。啊,田家炳,兴学助教留美名,留美名。

“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行星,叫田家炳星”

——包头田炳中学校长范远方

在得知田家炳老先生去世的消息时,包头市田家炳中学校长范远方正领着一群学生在去陕西师大参加第二届全国田家炳中学高中男子足球邀请赛的路上。他第一时间以校办名义先在学校教师工作微信群里发出了一封唁电,然后嘱托在家的校领导组织一个追思仪式。7月11日上午,在校师生齐聚教学楼的田家炳铜像前,悼念田家炳老先生的离去。

2006年7月5日,田家炳老先生慨捐巨资200万港币为当时的包钢十三中新建了教学大楼,此后学校正式更名为“包头市田家炳中学”。十多年间,田家炳老先生和基金会除了资金上的帮助,还在师资培训、活动举办、助学奖学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现如今,学校发展得越来越好,美丽的校园、琅琅的书声、丰富的活动,让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师生十分感激田家炳基金会对学校的资助。

2016年是田家炳中学挂牌十周年的日子。田家炳先生的长子、基金会现任主席田庆先还专程出席了纪念活动。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行星,叫田家炳星,它的光芒,与群星辉映,照亮每一位受过他惠顾的学子,相信这些学子将继承他的博爱诚朴之风,报国利民。”

饮水思源,感恩他人。这是包头市田家炳中学悼念会上发言稿的原话,也是教育实践中传导的一种理念。

“十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他手中的半瓶矿泉水”

——武川一中校长李强

李校长原是武川县田家炳中学首任校长,后武川县一中改为普通高中,原有的初中部出去另办,既称武川县第三中学,也叫“武川县田家炳中学”。虽然今天他已经不是田家炳中学的校长了,但田先生去世次日,李校长就与教育局领导斟酌起草了一份唁电,发往基金会。

“有幸的是,我们学校恰巧是全国第100所田家炳中学,也是为数不多的田先生专程去剪过彩的学校。”

“2007年夏,武川县田家炳中学大楼落成,田先生亲赴现场剪彩。十年过去了,我不少事都忘却了,但两件小事还历历在目——一是田先生参加完简短的仪式后,就始终和初一的学生们在一起,用不大好懂的南方话不停地问询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二是田先生手里拿着喝了一半的矿泉水,始终不肯放下。当时我说我替你拿着吧,要不放在那里。他摇摇头回答说:放下来就没有人喝了,浪费了……”

这是一个亿万富翁,一个大实业家对半瓶矿泉水的态度。

“尽管田先生低调做人,但我们要高调弘扬社会正气”

——巴彦淖尔市田家炳外国语学校校长宁志明

巴彥淖尔市田家炳外国语学校,原本是呼铁局临河铁路子弟学校,离包兰线及临河火车站是那么地近,学生老师每天听着火车悠长的汽笛声上课下课。

本世纪初,在国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学校由呼铁局划归地方管理后,更名为临河市实验中学。2004年,因田家炳基金会的投入,遂更名为“田家炳中学”,如今挂的牌子是“巴彦淖尔市田家炳外国语学校”。现有初中18个班,高中24个班。学校规模越来越大了,声望也日渐提升。

本刊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远在四百多公里之外的宁志明校长。

宁校长急切地说:“田先生去世的次日,我们学校就给基金会发了唁电,还在我们的校报上做了一期专刊,专门向学生、家长介绍了田先生的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

他说:假如田先生去世了,我们甚反应也没有,那不就是麻木?咱们每天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家长,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田家炳不就是一个特别值得感恩的老人?办教育的成人首先得懂得感恩啊,懂得抓住教育时机!现在的问题是对这样品德高尚的慈善家知道的人太少了,宣传得远远不够。当地居然好多家长把我们学校误解为民办学校,以为是一个叫田家炳的人办的私立学校。尽管田先生主张低调做人,诚实办事,但我们要高调宣传这种社会正气……

由于时间紧迫,又处于暑假期间,本刊记者没有采访到另外两所学校的校长。

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从对小事的反应,即可看出办学者的品味、境界、文野、粗略与精细。

在内蒙古自治区,凡是命名为“田家炳”校名者,基金会投资200~250万港币。在国力明显增强的今天,也许200万元港币不算什么,但在十多年前,200多万对于一所亟需改善办学条件但当地财政又十分窘迫的学校,是一笔雪中送炭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它树立了一个榜样,传播了一种理念——怎样对待财富,怎样为富且仁,怎样摆布人生,怎么培育家国情怀。因而,田家炳不仅仅是个办学资金的捐助者,同时也是一个高山仰止的道德楷范!学校假如只是接受了田先生的捐赠,盖了楼房,改善了办学条件,挂了牌子,以为从此与田先生无关,那么,就不是学校的打法,就不是教育的眼界。

猜你喜欢

田家炳中学学校
因小失大
神奇的同学录
在多解中学创新
天上有颗行星叫“田家炳星”
慈善家田家炳奉献教育薪火相传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