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美学视域下特色小镇发展对策研究

2018-11-26荆婵刘贵生卢海英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态美学特色小镇生态环境

荆婵 刘贵生 卢海英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已经逐渐成为了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机制体制的特色小镇要求也得到了明确,而居住环境作为特色小镇要求中的重要部分,则与生态美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文章从生态角度入手,对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生态美学视域下的特色小镇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生态美学;特色小镇;生态环境

近几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国家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各省也公布了省级特色小镇的创建名单,如2017年3月公布的河北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类和培育类名单。可以说,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了未来城镇建设的必然趋势,而对于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的研究也具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分析

(一)生态制度供给不足

特色小镇涉及诸多领域,因而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也是十分复杂而系统的,只有具备了科学完善的顶层设计、制度保障作为基础支撑与理论指导,特色小镇的建设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展开,这一点在近年来的实践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体育总局等部门虽然陆续颁布了“开展特色小镇培育”“美丽特色小镇建设”“千企千镇工程”“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指导性的文件,但实际上对于特色小镇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制度体系与设计规划仍不够系统,如在环保、文化、旅游、林业等部门的支持力度仍然十分薄弱,不仅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同时在法律制度保障与技术支撑上也远远不足,这些都为特色小镇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1]。以土地利用方面为例,特色小镇建设必须要获得农村耕地、宅基地以及集体资产的使用权,从而保证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实现合理的资源调配,但由于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在这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因而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土地的使用还是集体资产的使用,都是缺乏法律依据的,而这对于特色小镇建设的展开就会形成一定的阻碍。

(二)小镇特色千篇一律

特色小镇的关键在于“特色”,只有小镇真正具有了“特色”,与其他城镇相比才能够更具竞争力,而在市场竞争中也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特色抢占先机;同时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只有依托具有特色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传承、演绎和创新乡土文化,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对小镇乡土价值的重塑。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虽然在各地相继展开,但却并未准确把握到自身优势,而是仅仅依靠简单的模仿来推进小镇建设工作,与其他城镇相比往往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呈现出了严重的趋同性,这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2]。单就生态小镇而言,虽然在生态资源方面具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却缺乏长远的规划,对于生态资源的开发缺乏深度,同时以生态资源为依托的产业功能也十分简单,这样不同小镇发展下来,就会出现产业功能重叠、特色趋同的问题。

(三)生态绿色理念薄弱

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因而立足于长期的发展定位与规划设计对于特色小镇来说是极为關键的。一般来说,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虽然是由政府组织和引导,但在市场经济下仍需要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原则,而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生态自然也就成为了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特色小镇往往与地方政府的政绩挂钩,而地方政府部门的生态绿色理念比较薄弱,因而在发展定位上出现了偏差,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也忽略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不仅在产业方向的选择上未能坚持绿色标准,项目审批上也并未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面考虑,最终使得特色小镇建设成为了大兴土木的表面工程,严重违背了市场规律与社会需求,进而导致了“空心镇”的现象。

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特色小镇发展策略

(一)明确地域生态特征

生态美学强调人、自然与社会三者的协调统一,认为自然具有独立价值,因而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只要能够将自然的独立价值挖掘出来,就能够使小镇的生态特色得到凸显,进而让特色小镇严重趋同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此,特色小镇必须要对地域生态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将小镇发展定位确立下来,从而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对当地生态资源展开深层次、多方向的挖掘,避免与其他小镇出现趋同[3]。以河北省石家庄市的藁城区康怡乐生态小镇为例,该地区具有较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生态资源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因而湿地碳汇成为了该镇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对于白洋淀、衡水湖、北戴河、滹沱河等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来说,除了最基本的经济价值,湿地生态价值、文化美学价值、气候调节功能、涵养水源功能等同样是其独立价值中的一部分,而该地区特色小镇则可以在此基础上确立自身的绿色发展方向,进而实现从生态资源向生态特色的转化。

(二)创新小镇建设模式

特色小镇的建设虽然属于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但却并不意味其具有着浩大的工程量,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顺应当下时代发展规律与社会实际需求,营造出舒适宜人、小巧精致且能够给人以更好身心感受与体验的空间环境,只有明确了这一点,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目的才能够明确下来,而建设模式的创新也能够围绕这一原则展开[4]。因此,未来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必须要以居住体验为核心,从多方面入手对空间环境展开优化,力求将小镇融入到生态环境之中,并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例如,在建设标准上,应坚持以生态、绿色、节能为主题,通过对先进技术与材料的充分利用来构建低碳、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在土地利用方面,要采取集约化的策略,对建设土地进行混合功能利用,从而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则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宣传节水理念,并利用水生态修复技术对水环境与水资源进行保护。此外,提倡绿色出行、构建绿色交通模式、非工程措施的利用、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各类污染的治理等也都是特色小镇建设模式中的重要部分。

(三)坚持常态发展策略

特色小镇的特色可以被理解为独特性,对于真正的特色小镇来说,其特色相对于其他城镇来说往往是独一无二的,但由于时间与空间场效应的影响,这一“特色”往往具有着时代性。也就是说,如果小镇“特色”未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适应与变化,那么“特色”就会逐渐成为常态,进而失去其原本具有的优势,使特色小镇的竞争力大大降低。因此,特色小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建设与创新作为小镇发展的常态,对生态资源进行持续性的开发,使其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能够始终保持非常态的特点,同时也要认清时代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并不断将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来此居住与创业,从而保证特色小镇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四)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的小镇大多是以大型村庄为基础建立起来,因而在生态特点方面与乡村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与其他类乡村地区相比,其在地域文化底蕴方面却具有着较大的优势。然而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看,大多数小镇却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无论是道路交通建设,还是污水处理与环境治理工作,都存在着不小的缺陷。生态资源与地域文化虽然是特色小镇的优势所在,但要想将这些优势充分运用起来,则需要以基础设施为依托。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一旦缺乏良好的道路交通建设,那么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就会大大降低,而文化美学价值的吸引力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将基础设施建设重视起来,使自身优势作用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五)注重小镇生态设计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来看,特色小镇发展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对人类居住空间与生态环境的融合,而生态设计则是实现二者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特色小镇的生态设计主要可以分为生态建筑设计、生态景观设计以及生态资源利用三部分,其中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环境特点与自然条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建筑原理展开小镇建筑的设计,使其与周围生态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体,并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此外,在生态建筑设计中也要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以及環境污染问题进行考虑。生态景观设计是指绿植在小镇中的规划设计,从总体上来看,绿植的布置应以建筑为依托,围绕各类建筑对绿植进行穿插,同时保证设计的多样性,如水平方向设计与垂直方向设计、室内绿植与室外绿植以及不同绿植的搭配等。此外,还可以尝试屋顶生态绿化等创新性的设计方案,这样既能够提高室内居住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舒适度,同时也能够将建筑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在生态资源利用方面,则需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倡资源节约为核心目标,从多领域、多方向入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建设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探索出特色小镇的有效发展策略,特色小镇的全面实现以及小镇经济的发展都能够得到极大的促进。

参考文献:

[1]于渊.特色小镇的传播模式研究——以招远淘金小镇为例分析[A].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交通运输部、中国工程院.2018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交通运输部、中国工程院:中国公路学会,2018:9.

[2]邰杰.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研究——江浙沪地区典型性特色小镇景观规划案例的调查分析[J].北方建筑,2018,(03):25-32.

[3]芦文昆.基于多维度融合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8,(04):53-56.

[4]曹骏杰.特色小镇建设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以英、美、西欧为例[J].南方企业家,2018,(02):215.

作者简介:

荆婵,衡水学院中文系讲师,又石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传播学,教育学。

刘贵生,衡水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卢海英,衡水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俗学。

猜你喜欢

生态美学特色小镇生态环境
怀特海有机哲学审美经验观的生态学审视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和谐之美
浅谈绿色设计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