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自媒体时代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8-11-26吴秋丽李倩郭洁

记者摇篮 2018年8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民参与自媒体

吴秋丽 李倩 郭洁

【摘 要】自媒体为公民自下而上地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优良的平台。借助自媒体,公民可以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全过程,创造与传播公共文化产品,享受与评论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切实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自媒体时代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参与不均等、参与非理性、参与回应度低和线上线下参与欠融合等困境,探索解决路径、推动基于自媒体的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良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自媒体 公民参与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是衡量一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否有效和成功的重要标准。”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行使公民基本文化权利、表达公民真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消除政府供给机制弊端、实现公共文化治理的必然选择。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主导、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单向运作。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为公民自下而上地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优良的平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因此走向更加民主、科学之路。

一、自媒体时代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机遇

自媒体是新媒体的最新发展阶段,包括微博、短视频直播、即时通讯、社交网站等多种形式。基于自媒体的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指公民以个人身份,借助自媒体平台,自下而上地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立、公共文化政策的制定、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以满足公民自身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为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真正实现了文化资源的自由流动,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注入活力。首先,自媒体赋予公民充分的话语权,公民可对公共文化服务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反馈信息。其次,自媒体突破公民参与的时空限制,公民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分享、传播、评论中来,而不仅仅局限在本地区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舞台等固定场所。最后,公民借助自媒体平台创造了草根文化、抖音文化等独特的文化形态,迎合了公民对新型文化的需要,打造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阵地。

二、基于自媒体的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

1.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全程参与。公民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直播等自媒体平台发声,形成热点话题引起文化部门的关注,从而参与到公共文化政策的议程设置、制定、执行、评估等各个环节。公民充分表达文化需求和政策建议,充当文化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网络监督者,对文化政策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

2.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享受与评论。公民在自媒体平台上自由、平等地欣赏来自不同地区的公共文化产品、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并发表自己的评论和见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西安旅发委借助抖音短视频宣传推广西安的文化旅游资源。《西安·访古篇预告》收到了6.3万个赞、1100余条评论,其中不乏对与西安文化的补充说明和文化推介的建议,充分体现了公民通过自媒体对于公共文化产品的观赏和评论。

3.公共文化成果的创造与传播。公民扎根基层生活,是公共文化的思想源头。公民选择不同的文化主题,创作专题片、短视频、图片、动画、文稿等成果,借自媒体发布自创文化成果、转发其他文化资源,使得自身作为民间智囊也成为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新浪微博存在大量创造和传播广场舞文化的民间力量,通过自导自拍广场舞教程、录制广场舞演出视频、分享各地广场舞选段等方式弘扬民间舞蹈的正能量,使公民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共文化服务参与者。

三、自媒体时代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1.数字鸿沟带来的参与不均等。由于所处地区、年龄结构、文化水平、上网技能、参与意识的制约,公民个体之间的文化信息获取量存在较大差异。从地区看,经济发达和贫困地区、城乡之间公民参与程度不平衡;从年龄看,10-39岁群体占网民的73%,而50岁以上群体只占网民的10.4%,中青年与老年人参与程度差异很大。自媒体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其日新月异加深了数字鸿沟的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公民在线享有公共文化服务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均等化。

2.自媒体自身局限带来的参与非理性。自媒体平台布满了缺乏公共文化服务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普通公民,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标准,在面具下自由地发布文化政策建议、创造文化成果、传播文化资源。加之自媒体公共文化信息的采集、编辑和发布缺少政府、党委宣传部门、编辑等等的把关,更易导致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非理性。快手、火山小视频等自媒体兴起初期,存在公民传播和打赏“社会摇”等低俗文化的现象,亟待严格把关、降低公民非理性参与的不良影响。

3.公民组织化程度低、政府不重视带来的参与回应程度低。公民通过自媒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具有参与主体多元、内容丰富、方式多样、时间零碎、地点自由等特点,直接导致了公民线上参与分散和组织化程度低的后果。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多为自上而下的供给,文化部门本位思想较为顽固,对基于自媒体的公民参与重视度和关注度欠佳。尽管公民在参与过程中 “@”了文化部门,如未形成强大热点舆论,往往得不到及时回应和持续跟进。

4.线上线下脱节带来的参与融合度欠佳。基于自媒体的公民参与是带有面具的隐形线上参与,与线下实践相比具有匿名、便捷、高效等特点。

由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等、社区文化服务运行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公民线下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受到了诸多限制。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多元主体、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融合、互动的整体,线上线下的脱节易造成参与的深度、广度不够,影响了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体系的效果。

四、自媒体时代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

1.普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民的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意识。数字鸿沟的存在阻碍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一方面,要普及网络基础设施,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公民群体开展自媒体应用技能培训,将现有资源向偏远地区和弱势群體倾斜。另一方面,公民的真实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立足点,提升公民的文化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文化参与热情,使公民自觉地、积极地利用自媒体平台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尽己所能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2.加强自媒体监管,完善自媒体相关法律法规。自媒体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公民利用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坚实基础。《微信公共平台运营规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使自媒体日渐走上法治之路,但自媒体完整的法律体系仍未形成。自媒体行业自身的把关也尤为重要。抖音在搜索引擎广告投放中借“邱少云,被火烧的笑话”进行推广,出现对英烈不敬的内容,实属自媒体行业严重失误之举。该类事件的发生警示着自媒体行业要时刻重视自身的监管,以免造成不良的文化影响。

3.打开直接对话窗口,推动文化部门与公民参与的良性互动。文化部门应借自媒体兴起之机,注册官方发声平台,随时关注热点话题,对公民表达的文化需求建议及时回应,引领自媒体公共文化发展方向,弘扬公共文化正能量。文化部门的自媒体发声器包括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论坛在线交流平台等。2018年5月,国内七大博物馆集体推出“博物馆抖音创意视频大赛”,通过短视频让中国传统文化和博物馆文化与公民良性互动,使文化遗产通过自媒体平台得到了创造性的传承。

4.构建参与环境,鼓励公民全方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民以个人身份或通过社区、非营利组织等载体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政策听证、公共文化成果的享用与创造等线下实践活动是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传统方式。线上参与和线下参与紧密相连、相互配合、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使公民切实享有新时代公共文化的累累硕果。国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提供了展览预告、文物介绍、电子书等“干货”,使公民可以通过个人微信享受公共文化大餐。此外,将公民线上参与和线下参与积极地融合起来,如公民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在线听取语音导览、预约国博讲堂的优质讲座和参加博物馆的相关投票、建议、评选活动,以推动国家博物馆实体的进一步发展。(作者学校:沧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31-32;[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8-03-05].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3/t20180305_70249.htm;[3]陈觅.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11):39-42.

【基金项目】本文系吴秋丽主持的2017年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自媒體的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HB17-QN053。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民参与自媒体
浅谈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贡献
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
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对策研究
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探析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