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新闻记者的民生风格和民生素养培养途径分析

2018-11-26吕勇刚

记者摇篮 2018年8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记者

吕勇刚

【摘 要】民生新闻是社会新闻重要类型之一,因其新闻内容与市民生活高度贴近,广受民众关注。民生新闻要出彩出新,除了找准民生新闻定位及做好节目选题立意外,还要重点围绕新闻的核心元素之一,即民生新闻记者素养下足功夫,做足文章。本文以县市电视台民生新闻分析为例,对民生新闻记者民生风格的养成及民生素养培养的途径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民生新闻 记者 民生风格 民生素养

民生新闻从电视新闻诞生之日起,凭借其紧抓群众生活脉搏,内容直面群众冷暖,形式多样自由等特点,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节目形式。民生新闻具备的贴地气属性,连同新闻内容的互动性和时效性,全面展现出了新闻形式到内容的民本色彩、平民视点。县市级电视新闻节目普遍重视民生新闻,作为民生新闻记者而言,要具备社会民生热点的快速捕捉能力,需要不失时机地强化自身民生素养,借以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率。

一、当前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及县市电视台民生新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民生新闻渐成县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撒手锏”“重头戏”。在此背景下,民生新闻节目面临着同质化竞争风险,在民生新闻的一些报道内容及题材上不免重合雷同。受此影响,民生新闻面临着收视群体的分流及新闻资源的浪费,多种民生新闻栏目在重点新闻现场的追踪上集中发力,在栏目的策划及包装上大同小异,究其原因,在于民生新闻节目未聚焦定位好立足点,全面兼顾反而样样不精。

其次,民生新闻节目在节目内容设置及节目信息的传递上偶有偏差。民生新闻扮演着解百姓之难,分政府之忧的角色,要站在民生的立場上,将民生问题装入摄像机,让民生问题背后的隐性原因剖析放大,从微观中见宏观。而当前诸多民生新闻节目将群众生活琐事,尤其是博人眼球的个人纠纷、婆媳矛盾等大加报道,民生问题等同于琐事奇谈。这就暴露出某些民生新闻节目在新闻宗旨及报道方向上与预期存在偏差。

二、民生新闻记者民生风格和民生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途径

1.民生新闻记者民生风格及民生素养的重要性。民生新闻根植民众,从新闻的立题、策划、采访、制作等各个流程都需要民生记者获取新闻素材。民生新闻记者唯有确立民生风格,秉持民生素养,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保障民生新闻素材的鲜活度、真实性。民生新闻记者在群众中找寻新闻线索和材料,树立民生风格强烈的采访特点,群众才能给予其信任,更多的新闻人物才能走到摄像机和话筒前。反之,如果民生新闻记者采取高于采访群众的定位,营造出一种高高在上的不对等姿态,被访者难免有不舒服、不自在的感觉,给出的新闻信息和线索也就面临着失准的可能。

从众多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可知,优秀的民生新闻记者,在素材采集及人物采访时,都会将自己主动定位到市民阶层,以市民身份与群众对话交流,致力于扮演信息传播者及沟通润滑剂的角色,在节目的后期制作编排上,也从市民视角出发,节目风格凸显亲和力,在接地气中不断强化民生新闻王牌节目属性,节目获取成功就不难理解。例如,河南广播电视台的《都市报道》《民生大参考》《小莉帮忙》等民生节目,都具备此特点。

2.民生新闻记者民生风格和民生素养培养途径。基于民生新闻记者民生风格及民生素养的重要性,县市电视台在制作民生新闻节目时,首先要突出新闻节目的民生立场,针对新闻前后背景,采用民生视角分析解读。而要提高民生新闻记者的民生风格,可从以下途径入手:

以民生理念贯穿新闻节目的选题立意。民生新闻节目要出新,需要围绕民生这一主轴,在新闻节目的选题立意上做到不偏不倚。作为民生新闻记者来说,要凸显自身的民生记者思维,想群众所想,做群众喜闻乐见而又给人以启发的民生新闻。在新闻节目选题上,民生新闻记者可发挥自身新闻素材涉猎广泛的优势,多从社会公共事件、医疗养老、教育就业等民本新闻题材中撷精细选。通过以群众关切为报道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的民生风格。此外,在民生新闻节目的选题上,民生新闻记者要肩负弘扬正能量的责任,对小的民生问题背后的现象进行引导式报道和挖掘,不过分宣扬丑陋的真实,而要通过新闻链的追踪,给电视观众呈现单个新闻事件深层的原因和思考。

民生新闻要摆脱枯燥乏味之感,使新闻内容及线索既有价值又有趣味,可以参考报纸专刊制作的方法,就某个新闻片断延伸出来,形成民生新闻记者独具个人民生风格的系列新闻报道。

以平易近人姿态严格要求自己。民生新闻记者及新闻节目制作者在新闻品牌的打造上厥功至伟,但不可喧宾夺主,将自我置于新闻当事人或受访人之上。民生新闻记者要以新闻服务者自居,以平易近人的姿态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倾听话语、观察民情,深挖细琢新闻背后的价值。作为民生新闻记者,一方面自身要在社会阅历中广泛积淀,在纷繁复杂的新闻海洋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新闻事件和节点,经常与受访群众进行接触,形成或深刻深邃、或风趣幽默的采访风格,增强民生新闻节目的亲和力。另一方面民生新闻记者在采访或主持时要采用接地气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受访人陈述详情和表达观点,在不失新闻真实性和大方向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运用方言的形式,拉近记者与新闻人物及电视观众的心理距离,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结语

民生新闻节目紧贴群众基层生活,表达群众利益诉求,是县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民生新闻节目要形成浓厚的民生风格,离不开民生新闻记者民生素养的稳步提升。只有从民生新闻节目的选题立意、节目深度策划、新闻记者个人风格的塑造等多个方面凸显民生性,民生新闻节目才能常做常新,收视率才能节节攀升。

(作者单位:濮阳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宗秋.责任、正义、勇气——民生新闻记者的职业坚守[J].传媒,2018(09):67-68;[2]卢静.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记者应具备的新技能[J].新闻世界,2018(02):6-8;[3]李楸,陈天宝.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心理[J].新媒体研究,2016(06):102+115.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记者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及倾听技巧
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