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粉丝群体的传播现象

2018-11-26管月

记者摇篮 2018年8期
关键词:粉丝经济互联网

管月

【摘 要】在网络文化背景下,亚文化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迹象,粉丝现象就是众多的亚文化中的一种,自2005年超级女声等选秀节目的兴起,偶像成为众多受众的追捧对象,粉丝现象逐渐兴起,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粉丝经济等现象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粉丝群体也依附于互联网产生了一些正面与消极影响。本文将以粉丝群体为研究对象,浅析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粉丝群体的特性与产生的影响,并最终以更加理性的思维看待粉丝群体的发展。

【关键词】粉丝现象 互联网 粉丝经济

一、粉丝现象的定义

粉丝现象是依附于大众文化滋生的一种文化形式。粉丝现象首先是由粉丝群体产生的文化形式,是指一个个体或者群体由于对自己内心虚拟的对象或者是现实存在的一个对象的崇拜和追捧的心理造成的文化消费并由此生发的为了自己喜爱的对象过度消费和付出无偿劳动时间的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传媒以及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

粉絲现象属于商业文化的一种,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粉丝群体极其依赖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为他们的生存与集聚提供了强大的场域。粉丝群体也属于一种亚文化现象,与主流文化相比,粉丝的组成成员大部分是青年群体,不同的粉丝群体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群体规范等,所以粉丝群体总体上来说属于一种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粉丝群体也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之下的产物,粉丝群体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生产方式。

二、粉丝群体在网络中的特性

粉丝群体虽由来已久,但在互联网的强大平台下,粉丝群体向更多形式、更自由的方向转变,并由此形成了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独特现象。

1.网络为粉丝提供交互的场域

在网络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互动行为更加容易与简单了,网络中传受双方的界限变得模糊,网络受众可以既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成为接收者,传受双方的互动性更加明显了,而粉丝这一群体由于是属于大众自发的且因某种共同的需求而集聚的群体,粉丝群体之间的沟通主要是依靠网上互动实现的,网络为粉丝提供了话语主导权,在一个粉丝群体内部,如偶像的电视剧宣传、新歌发行等活动,粉丝群体中的意见领袖首先通过网络向粉丝内部成员传播宣传口号、宣传形式,成员在接收到信息后依据意见领袖的旨意开始对偶像的电视剧等作品进行宣传,这是一个粉丝群体内部的网络交互活动。还有就是不同粉丝群体之间的交互活动,比如,不同偶像通过电视剧等方式成为朋友,两家粉丝群体也会互动交流,在百度贴吧中不同粉丝群体会进行友好访问以帮助自家偶像宣传、拉粉,这些是不同粉丝群体之间的网络互动行为。

在传统的粉丝活动中,粉丝的线下交流以及活动组织难度大、时间久,可是依托网络平台,粉丝领袖通过网络便利形成强大的号召力,这种方式既可以在网上形成线上宣传活动,也可以演变为线下的粉丝友好交流会。网络的出现为粉丝提供了线上与线下的交流点与汇集点,在互联网的无形支持下,粉丝群体逐渐壮大与强大。

2.粉丝群体交流的多样化

百度贴吧、论坛、QQ、微博、微信等各种社交平台的出现为粉丝提供了交流的渠道。在网络中粉丝群体的交流更加多样化,不同的社交平台有不同的互动方式,如在百度贴吧里,粉丝通过提问盖楼的方式询问与偶像相关的内容,在QQ、微信里,粉丝群体自发开通粉丝交流群,在微博中,粉丝在偶像微博账号下评论、互动。这些都是互联网为粉丝群体提供的交流平台,交流方式日益多样化,微博、QQ、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成为丰富粉丝交流的场域。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也使得粉丝群体带有了网络特性,如粉丝群体的具体文字表现形式会带有网络用语符号,不同粉丝群体拥有独特的交流用语等。这一切都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互联网符号渗透到了粉丝群体领域。

网络平台有助于粉丝们发现和编织一种“互文性的网络”,并且给了粉丝前所未有的互动可能。

3.网络扩张了粉丝的“生产”行为

在粉丝群体下衍生出来一系列的商业等经济行为,如粉丝经济的出现,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购物逐渐兴起,淘宝、天猫等平台直接方便了粉丝群体购买偶像周边产品,网络无意间扩张了粉丝的购买行为,粉丝对偶像的支持由线上支持转向了实质性的经济消费,网络平台在无意中扩张了粉丝的“生产”行为,彰显了粉丝的购买能力。

网络也为粉丝的“文本生产”和“文本交换”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与传播平台,有别于传统追星族时代的明星创造粉丝,在互联网时代甚至出现粉丝创造明星的方式,2005年的超级女声等随后发展的一系列选秀类节目,就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出现的粉丝创造明星现象,粉丝群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亲自为偶像投票,帮助偶像取得奖项。在如今,对于各种明星的奖项殊荣都会有线上粉丝投票环节,粉丝会利用互联网不遗余力地为偶像投票,这些活动一旦脱离互联网便很难开展,因此,网络的出现与发展改变了以往粉丝与明星的固定关系,在网络时代粉丝拥有较强的“生产”能力,粉丝也可以创造明星。

三、互联网背景下粉丝群体产生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促进文化的繁荣,有利于粉丝群体人际关系的发展。在网络中粉丝群体的交流互动,打破了现实环境社会阶层人员的固化,互联网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的网络身份即用户,这就使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可以加强交流互动,人人都可以在特定范围内畅所欲言,即使处于不同社会阶层人们也可以成为一个粉丝群体。同时,网络匿名化的特点使粉丝拥有更多发言的自由与空间,在一定情况下线上的互动关系甚至会发展到现实生活中,有利于粉丝发展个人的人际关系。粉丝群体的发展产生了粉丝经济,尽管现如今有人批评粉丝经济存在盲目性、非理性等现象,但是不可否认粉丝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粉丝群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的内容,粉丝群体出现的应援文化对国内电影行业、艺术行业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粉丝为应援偶像会包场看电影、看演唱会等,这些都有利于我国艺术文化的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②培养粉丝群体的团队精神。粉丝是一群积极主动聚集的群体,他们有共同的追捧目标,并会为追捧目标无私地奉献个人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在网络平台中,由于言论相对自由的环境会使得多种不同的声音出现,这时候粉丝群体会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反击活动”,形成一种强大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敢于挑战的“PK精神”。“团队精神”是今天的粉丝群体的首要特质,也是其有别于以前粉丝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分散的粉絲能形成团队或群体,无疑得益于网络,网络聚集粉丝,培养了粉丝的团队精神。

2.消极影响

①造成群体极化现象。随着粉丝群体的发展,粉丝成为衡量明星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于是个别草根明星以及想要出名的人开始通过炒作等方式吸睛拉粉丝。在网络上粉丝群体的极化现象也尤为严重,匿名化、法不责众为他们提供了保护外衣,粉丝群体的盲目性、排他性、敏感性等特点直接导致网络骂战的发生,粉丝群体有时为维护自家偶像不惜展开骂战,这种现象不利于互联网和谐环境的发展。

②营造盲目跟从的非理智行为。伴随着互联网平台网络直播也成为一种热门现象,粉丝在攀比心理的怂恿下会为偶像盲目地刷礼物、买周边产品,甚至会花费超越自己经济范围内的费用。粉丝中的青年群体会以此为炫耀,在网络上形成一种非理智的、不健康的消费习惯,导致青少年群体不理智地跟从。因此,粉丝群体在互联网开放的环境下助长了这种不良之风,造成了负面影响,我们不提倡这种盲目的追星行为。

四、总结

粉丝群体作为亚文化中一种较为热议的文化现象,在各种声音之中不断壮大,让粉丝群体传播更多的正能量,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是我们现在正要处理的问题。总之,作为粉丝群体中的大多数青少年群体而言,保持理性追星,不盲目跟从,友好交流,那么粉丝群体就能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高祥. 受众参与视角下的粉丝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2]黄婷婷,宋琴琴.微博视域下的粉丝群体传播[J].编辑之友,2016(10):50-52+58;[3]倪东辉,程淑琴.网络粉丝群体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3,2(01):25-27+40;[4]祝颖.新媒介时代粉丝群体的参与式行为实践研究[D].安徽大学,2017;[5]厉国刚.娱乐时代的“粉丝”文化解析[J].新闻爱好者,2010(04);[6]蔡骐.网络与粉丝群体的发展[J].国际新闻界.2009(07);[7]张扬.百度贴吧与“粉丝群体”的传播[J].青年记者,2008(20);[8]孙慧英.漫谈“粉丝”现象及其文化解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06).

猜你喜欢

粉丝经济互联网
基于“粉丝经济”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