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个体:教师教学理念的新思考

2018-11-26郭振南

课外语文·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尊重差异个体差异

郭振南

【摘要】教育的核心意义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同自己、提升自己,从而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个体教育的本质在于:教学设计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差异;学习方式上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学评价上承认学生的差异,使之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关注个体;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充分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观念引领教育方向,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学中要树立人人都是有用之才,人人都是可用之才的教育观念。关注个体就是要了解每个人的优长,发挥其优势,挖掘其内在潜能,使每个人都能够人尽其才。笔者认为,关注个体的教育,教师教学理念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教学设计时了解学生差异

树叶有不同,学生有差异。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受到不同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影响,使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前提是“知人”,也就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那么,怎么了解一个人呢?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要通过观察和谈话交流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言行、兴趣、能力、学习方式等。笔者认为,差点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教师也要“知人”,一定要了解学生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和需求,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以学生为本,这样设计的课堂才可能是高效的。例如笔者在设计《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时,通过设计“学习报告单”来了解学生差异。学习报告单包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主要表达特点”“问题及说明”三个部分,教师依据学生填写的学习报告单来设计教学内容。从“学习报告单”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已经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问题,笔者把学生的疑问点、兴奋点转化为教学设计的起点,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差异,以学生差异为依据进行设计,才会让每个有差别的学生找到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最终达到个性的和谐发展 。

二、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差异

学生有差异,教学有不同。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教学都不是以生为本。关注个体的教学应强调在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学生的差异当作教学资源来开发。

《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中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挥学生的长处,克服学生身上的不足。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激发学生的自身价值,才可能促使学生奋发上进。教师对受教育的对象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现并开发學生潜在的能力和闪光点,不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及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

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在参与、体验、思考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的个性飞扬,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置教学目标,把那些比较简单的、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而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留给优等生解答。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第2自然段是运用三个比喻写小艇的样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语言精练,语句优美,表达方法很有特点。学生在填写学习报告单时,“主要内容”一栏填写的是“小艇的样子”;在“主要表达特点”一栏大多数学生填写的是“比喻”,但是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三个比喻?三个比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的理解是不系统的,是模糊的,是浅层次的。教学时,教师抓住学生填写“比喻”这一表达特点,围绕学生的问题来设计三个层次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把小艇比作“独木舟”“新月”“水蛇”这三个事物,理解其表面的意思;接着体会三个事物都与小艇有相似之处,作者所用的三个比喻的准确与巧妙,突出了小艇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由文字中走到文字后,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与作者一同感悟文字当中流淌、蕴含的情感。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及时敏锐地捕捉和恰当地处理错误的资源。教师要对学生的一系列表现做出及时反应,如遇到突如其来的提问、与众不同的声音、错误的认知时,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使其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学习方式上尊重学生差异

学习有不同,生生都有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怎样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差点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认真地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因素,要在学习方式上尊重学生差异。接受式和发现式是学生的两种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这两种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学生“接受”和“发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是教师必须面对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口不深的井里,住着一条鱼和一只青蛙。那只青蛙除了坐井观天,还经常跳到井外,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鱼对此十分羡慕,请求青蛙讲一讲井外的新鲜事物。青蛙便向鱼介绍起了它所看到的牛,青蛙对鱼说:“牛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头上长着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着四条腿……”鱼边听边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想象着牛的样子:鱼一样的头、鱼一样的身子和鱼一样的尾巴,头上却长了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了四条腿……这就是鱼所想象到的“牛”——“鱼牛”。这是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一个故事。笔者认为就算“青蛙”讲得再具体、再明白,“牛”的形象也要“鱼”自己在心中构建,构建的过程就是根据“青蛙”的讲解,“鱼”借自己已有的经验理解和接受。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更多扮演了“青蛙”的角色,教师在讲“牛”却往往忽视了学生构建的不是“牛”,而是“鱼牛”。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思维习惯、知识基础、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是不一样的,是有差异的,当然知识的构建也就不一样。“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个学生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要知道“不同的学生达到同样的知识水平和范围,他们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

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预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引导者、指路人。适时地调整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同样的时间里,个性化地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上承認学生差异

学生有差异,评价要多元。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评价强调,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甄别选拔,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关注个体的教学评价要强调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低年级学生照教师的“范画”画了一棵树,树叶涂成了红色,并且在旁边又加了一团黑色。教师就问:“黑板上的树叶明明是绿色的。你为什么画成红色的呢?树叶有红色的吗?”学生回答:“树旁边加黑色是树的影子,我见过红色树叶。”“谁叫你乱画的,你没看见老师就画了一棵绿色的树吗?”学生看看范画,再看看教师严肃的脸,呆呆地点了点头,并顺从地把树的影子涂抹掉了,把红色的树叶改成了绿色树叶。这个案例给人以很深的思考,小学美术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重要的不是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发现学生的作品中的“亮点”,尤其是面对着不同学生的不同作品,评价应是有区别的,要起到激励作用。但是,这个案例中老师的评价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失去了自信心,甚至没有了个性。

关注个体的评价不是给学生一个精确的结论或者告诉他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分析现有的差异,发现其特有的优点,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这些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

关注个体的教育是让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要在研究学生差异、了解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让每个学生适应其能力水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尊重差异个体差异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