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完善金融支持 开展股份权能改革试点

2018-11-26秦诗言

绿色中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花木林权经营权

成都市林地总面积593.2万亩,森林覆盖率39.1%。2015年以来,成都市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为目标,积极推进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目前,改革成效初显,2017年预计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720亿元,比2014年增长65.5%;人均林业收入预计3100元,比2014年增长39.8%。

探索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一是巩固和完善确权颁证成果。针对林权证核发、林权流转、纠纷调处、档案管理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开发了“林权登记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市林权数据信息动态更新、互联共享。二是探索“三权分置”改革。探索林权证、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经济林木(果)权证“三证并行”方式,稳步有序开展了新“两证”颁证工作。目前全市已颁发林地经营权流转证529本16.4万亩,经济林木(果)权证1657本17.8万亩。三是探索林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以生态移民为导向,探索建立林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全市退出农户9716户,退出承包林地50507亩。

探索建立健全林业要素市场。一是积极推进林权流转体系建设。制定了鼓励集体林权入场流转及交易鉴证制度,建成了市、县、乡三级林权流转网络体系,实现了涉林乡镇全覆盖。二是建立完善集体林权估价体系。分区域、分林种、分树种、分龄级对林地林木流转提出了指导价格,出台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指导意见,建立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服务单位和评估专家推荐名录”。三是搭建“蜀林全汇”电商销售平台。构建林业经济、林产业发展与互联网结合的现代林业营销网络。

探索完善财政扶持制度。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支持生态建设、林产业发展力度。从2014年开始,市级财政林业专项资金投入持续增加,年均增幅20%,2017年安排林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二是完善了林业补贴制度。将符合林业发展规划的项目全部纳入林业补贴范围,建立了退耕还林地方直补金制度,对全市57.95万亩退耕还林地按照20元/年•亩的标准向退耕农户兑现补助。三是继续实施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地方补偿机制。在中央和省级财政15元/亩•年基础上,市级财政对全市118.88万亩集体公益林每亩补助30元,年补偿资金超过3000万元。四是积极实施森林保险。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建立起了森林资源风险防范体系,基本做到了政策性森林保险全域覆盖。

探索完善金融支持制度。一是修订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推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动态调整”的农户便捷信贷新模式。2014年以来,全市发放涉林贷款125.9亿元,余额27.4亿元。二是拓宽林权抵押标的物。将花卉苗木、林权纳入了全市“农贷通”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资金使用范围,新“二证”实施以来,新增抵押融资8.21亿元。三是撬动金融支持花木产业发展。在温江等花木种植区推行“联贷联保”“仓单质押”等多种花木融资模式,已实现花木融资30多亿元。四是探索“保单贷”新模式。积极探索“险资直投、支农惠农”融资模式,率先在全省突破“保单+贷款”林业保单融资模式。

探索建立林权流转机制和制度。一是修订完善了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明确了公益林在不改变性质和所有权前提下,允许以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经营权,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业。二是建立林权流转风险防控机制。针对集体林权碎片化、信息不对称、流转风险较大等问题,推行林权预流转,探索建立林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机制。三是着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出台了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的意见,现已培育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41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3处,市级森林人家29家,林业合作社741家,家庭林场156家,培训林业职业经理人680人。

开展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统一经营林地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在培育多样化的现代林业经营主体和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取得明显效果。一是厘清集体林权股改基础;二是成立股份合作社;三是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共赢;四是完善管理制度及利益分配机制。

成都市紧紧围绕改革试验任务,重点开展了6个方面的探索创新。

一是探索经营“共营制”。围绕谁来种地、谁来经营、谁来服务的问题,积极探索实践“林地股份合作社+林业职业经理人+林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林业共营制”,切实保障了农民既不失地又不失利。

二是探索财政补贴“普惠制”。探索公共财政投入按“保护性补助+发展性补贴”政策引导,建立了公益林地方补偿制度、退耕还林直补金制度,市级财政每年投入保护性资金和发展性资金5500万元和1亿元以上,市级财政安排发展性资金补贴覆盖80%申报主体。

三是探索流转“入场制”。依托成都农交所交易平台,建成涉林乡镇交易网点193个,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林权流转网络交易体系。

四是探索流转风险“防控制”。对集体林权流转采取村民委托、合作社牵头、项目评估推介等程序,探索林权预流转和林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建立林地流转适度性及风险防控机制。

五是探索承包“退出制”。以生态移民为导向、以自愿流转为前提,探索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有力推动了生态扶贫、国土绿化。

六是探索花木融资“多元制”。积极探索“互助基金”“联贷联保”“仓单质押”等多种花木融资模式,探索“互联网+”销售模式、供给侧改革经营模式,借力“一带一路”,实现了花木产业走出国门,已实现创汇245万美元。

猜你喜欢

花木林权经营权
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需要备案而非登记
《民法典》时代农村土地经营权法律问题探究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三权分置下的农村土地经营权研究
花木笺
唠叨的妈妈
爱找茬的老师
时间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