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阳市建成首个省内林业产业博览园
2018-11-26张志国
山东省莱阳市自2015年2月承担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以来,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林地林木流转、森林资源保险、金融支持等林业配套改革,推动了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在分项改革任务中探索出一条林业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多头并举,扎实推进“三权分离”改革
莱阳市政府制定了《莱阳市林地经营权流转证试点工作方案》,引导规范林地流转行为。目前,全市共流转土地近万亩,培育林业龙头企业19家,林业示范合作社14家,林业产业示范基地2处,有效带动了全市林业产业规模发展。2015年12月成功获批烟台林业产业博览园,成为山东省首个林业产业博览园,发展旅游观光、苗木花卉、科普休闲、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项目。
二、攻坚克难,全面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
探索开展政策性公益林保险,制定了《莱阳市生态公益林保险实施方案》和《公益林保险理赔查勘流程》,完成政策性公益林保险工作,截止目前,共到位理赔款12万元,为森林灾后重建提供了保障。
三、探索完善,积极创新林业金融支持
借助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平台,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实现破题。
四、探索建立林权流转的机制和制度
成立了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为强化集体林权管理提供了平台。出台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试点工作方案,制定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发证管理办法,为林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提供了依据。
通过林业规模化生产,增加了群众收入;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发展多种模式的林下经济,加快了扶贫攻坚步伐,莱阳市百亩以上规模种植和千只以上养殖户达到200多户,年增产值1000万元,趟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子。
推进改革试验的主要经验做法是:
一是在“转”上下功夫,用活土地流转政策,促进林业经营“规模化”。探索开展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放活土地经营权。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将村集体或农户经营的土地林木流转给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或规模大户来经营,着力培育“一体三翼”,有效盘活集体林地资源。“一体”,即建立一个林业产业博览园。以莱阳市姜疃镇濯村为主园,获批了烟台林业产业博览园。抓住姜疃“全国小城镇”建设机遇和濯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品牌优势,大力发展以旅游观光、苗木花卉、科普休闲等为代表的林业产业项目,形成规模集聚效应。目前,已有青滕园艺、宁波滕头集团、北方植物园、山东和裕置业等一批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优的林业企业落户林博园,助力林业产业发展。姜疃镇发展连片苗木花卉基地近万亩,荣获“山东省苗木花卉百强镇”称号;北方植物园汇聚了上千种名贵树种,被山东农业大学授予“北方植物教研实践基地”,并获批山东林木种质资源库;山东和裕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在濯村西山投资建设森林旅游开发项目,现已开工建设。“三翼”,即坚持“龙头拉动、合作促动、典型带动”三种驱动模式。按照“一个优势产业、多家龙头企业”的发展思路,先后培育了12家省、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有效推动林业产业扩规模、提档次。引导林农探索成立股份合作社,通过建立“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树典型、抓示范,引导合作社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提高林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有效促进了林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共培育山东省十佳林业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社4家,烟台市级示范社10家、林业产业示范基地2处。
二是在“护”上做文章,破解损失理赔难题,撑起林业生产“防灾伞”。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探索建立森林保险体系,降低了林业经营风险、提高了防灾抗灾能力。一是“完善制度+市镇组织”全面推动。制定了《莱阳市生态公益林保险实施方案》,把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列入重点工作,由分管副市长靠上抓,各镇街、有关部门配合联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公益林投保面积达到13.6万亩。二是“专业查勘+信息技术”精确定损。制定了《公益林保险理赔查勘流程》,组织专业人员成立查勘理赔小组,采用GPS和电子影像图勾绘相结合,对出险林地、林木进行面积勘测和精准定损,做好理赔善后工作。共处理森林险情31起,到位理赔款12万元,为林木灾后重建提供了资金保障。三是“林业部门+保险公司”共同防损。林业部门和保险公司经过协商,共同建立了防灾防损预警机制。每年从保费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采购防灾防损物资、发放护林补贴,最大限度减少森林险情,起到了良好的预警作用。
三是在“撬”上下气力,探索林业融资路径,打造林业发展“助力器”。莱阳市抢抓集体林权改革发展机遇,用活上级扶持政策,撬动金融资本力量,全力破解林业融资瓶颈制约,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一是引入金融资本,“贷”活林业资源。借助集体林业综合改革平台,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促成了邮政储蓄银行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链式反应,释放了林业生产力。二是实行贴息补助,“激”发生产热情。探索建立长期稳定、低成本的政策性林业贷款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林企林农贷款给予3%的贴息补助,解决了林业发展短期资金不足问题,提高了社会参与营林造林的积极性。三是采取以奖代补,“调”动营造林积极性。市政府克服财政困难现状,每年拿出200万元实行造林补助,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调动镇街营造林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