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造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平台引领新技术和高端产业创新

2018-11-26江海河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安徽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强磁场合肥科技成果

◎文/江海河(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提供大型研究平台,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大科学装置建设不仅凝聚和培养了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研究团队,而且形成了集群效应,提升了科技创新水平,带动和促进了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在中国科学院的指导下,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坚持加快自主创新,建成了“同步辐射实验装置”“HT-7托卡马克聚变装置”“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聚变装置”“中性束辅助加热系统”“稳态强磁场装置”等5项大科学装置。2017年,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批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新的大科学装置,正在积极争取“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

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铸造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平台

大科学装置建设带动和促进了多学科交叉发展。因此,中国科学院相继在合肥科学岛上建立了强磁场科学中心、核能安全技术所、生物技术与农业工程所、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机构。大科学装置和新型研究机构为国内外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科技合作平台,吸引了众多海内外高端人才加盟参与,提高了合肥和科学岛的知名度。EAST装置已经成为世界聚变研究中心,每年吸引近千人次国外科学家来此开展科学研究;2017年,EAST装置创造了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时间101秒的新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继续引领国际前沿,成为“201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近年来,数百位科学家及团队利用强磁场装置平台进行科学研究,在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等高端期刊上发表文章40多篇。2017年底,强磁场实验装置建成并通过了国家验收,成为磁体技术和综合性能国际领先的创新平台,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匡光力被评为“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新闻人物”。

二、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领新技术和高端产业创新

大科学装置建设带动和促进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众多高新技术的源泉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围绕大科学装置建设,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承担完成了众多国家科研任务,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绩。同时,十分重视大科学装置建设和运行中产生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催生出了离子治疗癌症、低温与超导、环境监测等一批高新技术,有效促进了相关产业技术水平提升。

在聚变关键技术研究方面,获得ITER专项经费已经占我国出资经费近80%,研发了98千安的超导电流引线、直径10米重达300余吨的超导磁体、占地1350亩的4600MVA的交变电源。积极将创新发展的超导技术应用于质子放疗系统的研制,与合肥市合作建立了离子医学中心,引进了一套先进的质子放疗系统,为癌症患者提供先进的诊疗服务;同时,成立了超导质子装备公司,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子放疗系统,提升了我国高端诊疗装备技术水平。目前,该系统研发进展顺利,预计2018年年底完成集成调试。

在强磁场装置建设与运行方面,建成了世界领先的30T水冷磁场与40T稳态混合强磁场、国际唯一的水冷磁体扫描隧道显微系统与三镜组合显微系统,其中显微系统正在与国外公司商谈产业化合作。该平台吸引了8名哈佛博士后来此创新创业,他们不仅带来了国外先进实验室的科研理念,还带来了前沿技术。建成了国际规模最大的激酶靶点细胞筛选库,并在急性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等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成果被选为2017年度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亮点工作。

在大气环境立体探测研究方面,创新研发了系列光学监测技术和监测系统,获得了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技术转移到5家大型环保公司,其中全国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一多半装备都来源于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技术,大气激光雷达探测系统与机动车尾气道边监测系统几乎全部来源于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或其合作企业,PM2.5、烟道SO2自动监测系统也占据全国1/3的市场。研发的多项星载环境监测系统2018年即将发射升空,为解决我国区域环境监测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离子束生物工程应用方面,创制了婴幼儿奶粉添加剂花生四烯酸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合作企业成为全球第二大公司。培育出优质水稻新品种“科辐粳9号”,主要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越了五常大米和泰国大米的水平。研发了缓控失肥添加剂,转让给安徽红四方公司和河南心连心公司,实现了产业化。在淮北实施了“第二粮仓”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应用综合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了中低产田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方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后与省、市政府合作,建立了4个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安徽省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合肥技术创新研究院、淮南新能源中心、皖江新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合肥技术创新研究院经过3年的发展,实现了资本增值2.6倍,已经实现了从市级孵化器到国家级孵化器的跨越。2017年,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被评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成为安徽省唯一一家科研院所双创示范基地。

三、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思考建议

一是加快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的建设,尽快实施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预研,为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奠定基础。提升现有强磁场装置性能,谋划强光磁集成实验装置等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铸造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平台。

二是发挥院地合作平台作用,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领,利用发挥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平台的优势技术资源,组织联合攻关,加速一批院地合作项目落地,突破一批制约全省传统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题,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领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交易所,大力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鼓励培育壮大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产业基金规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安徽科技成果交易所,创新“展示+交易+融资”市场体系,探索“现场路演+在线交易”模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交易。

猜你喜欢

强磁场合肥科技成果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献给绿化合肥的圆梦者
“强磁场”吸引大学生“筑梦”
带电粒子在圆形边界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打造聚贤“强磁场”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