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六个突出”奋力打造芜湖产业创新高地
2018-11-26杨少华芜湖市科学技术局
◎文/杨少华(芜湖市科学技术局)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以来,芜湖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六个突出”,示范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65.5亿元,比上年增长8.9%;财政收入558.4亿元,增长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44.8亿元,增长15.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芜湖在长三角26个城市综合创新能力排名居第10位。
一、突出高位推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及时制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和知识产权助推产业创新发展政策,每年召开全市创新大会,建立工作督查和考核通报制度,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工作机制。2017年兑现市科技创新系列政策2.3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额15.1亿元。
二、突出制度创新,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给予引进人才购房补贴,提供“一站式”服务。创新重大项目招商办法,对芜湖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的股权投资、“贷转补”、财政金融产品、事后奖补商务部分“一揽子”扶持政策。创新金融监管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社会信用体系综合监管。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多证合一”,广泛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
三、突出人才招引,加速创新资源集聚
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74个,10个团队获省政府重点扶持。集聚各类高端人才477人,其中两院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人,青年“千人计划”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专家2人。
四、突出主体培育,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2017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3家,总数达520家。102家企业被列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序列,68家企业进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培育市科技“小巨人”企业58家,补助资金1.06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12.43亿元。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孵化器17家、众创空间20家,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机器人专利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中国海归创业大赛等高规格赛事。25家单位入围全省发明专利百强,奇瑞汽车继续4年荣登榜首。
五、突出平台建设,打造产业创新中心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定《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研发创新平台、打造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中心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财政支持重大公共研发平台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加快布局下一代智能工业机器人、太赫兹工程中心等重大公共研发平台。组建正县级事业单位芜湖市产业创新中心,隶属市科技局管理。西电芜湖研究院挂牌成立。全市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313家,其中国家级39家。
六、突出成果转化,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全市14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其中奇瑞新能源、芜湖航天特种电缆荣获一等奖。5个专利项目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3个项目获省专利金奖。埃夫特机器人收购意大利ROBOX、WFX公司,中电科钻石飞机成功首飞,现代农机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首台全铝车身“小蚂蚁”乘用汽车上市,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73.5%。
进入新时代,芜湖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精谋实干,奋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现代化创新之城。一是深化改革,着力补齐创新生态不够优的短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进一步完善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全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二是引进人才,着力补齐创新要素聚集不够足的短板。继续面向全球广泛延揽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努力打造中部一流、全国领先的人才高地。三是提升企业,着力补齐创新水平不够高的短板。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支持各类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四是建设平台,着力补齐创新支撑不够强的短板。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加快建设一批高端研发创新平台,吸引国内外创新型企业、知名科研机构、大院大所来芜开展合作。着力推进太赫兹工程中心、西电芜湖研究院等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