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醒狮文化在现代化社会里的嬗变及发展启示
2018-11-26林伟光
林伟光
在广东湛江遂溪农村,每年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都要举行大型的醒狮表演活动。这一项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色彩的民间体育活动,从明清时期开始一直流行到现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追捧。在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都在面临着生存的困境,甚至一些被拯救出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经过改造还仍旧发展不起来。而具有悠久历史的遂溪醒狮却在现代化社会里不断地发展和壮大,经久不衰。为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科研方法对遂溪醒狮文化进行研究,探讨它在现代化社会里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从一个古老的、只限于乡村表演的广东农村民俗节庆体育活动发展为流传全国闻名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品牌。通过探究,为其它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推广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和借鉴经验。
1 遂溪醒狮发展概况
相传在明清时期,遂溪地区出现一头怪兽。每年的年末出来糟蹋庄稼,残害百姓和家禽。人们为了避其害,用竹枝和彩布等扎成狮子的模样,等怪兽一出来就敲锣打鼓,舞动假狮。怪兽见后惊恐而逃。从此,人们认为舞狮具有镇妖除魔的功能,每年春节都敲锣打鼓,扎狮表演,以求消灾除害、祝贺吉祥。还有另一种传说是遂溪地区台风、干旱、瘟疫等自然灾害特别多,民不聊生。于是,人们在正月里通过舞狮来消灾祈福,祈求一年风调雨顺、生活平平安安。为此,醒狮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在遂溪地区形成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如今,遂溪醒狮与佛山醒狮齐名,被称为南派舞狮文化的代表。与北方舞狮相比,遂溪醒狮更讲究的是神似与意在,把武术的动作融合进来,创作出独具一格的威猛夸张、惊心动魄的表扬形式。目前,遂溪有民间醒狮团255个,其中高桩狮有28个,地狮有227个,参与表演的队员达1万多人。醒狮团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表演大赛,并多次代表国家到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表演,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传统表演艺术项目之一。2003年遂溪被命名为中国醒狮之乡,2006年6月2日遂溪醒狮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1]。这标志着遂溪醒狮文化从一个农村民俗节庆体育文化成为全球性的传统文化品牌。
2 遂溪醒狮在现代社会的嬗变
2.1 传承的嬗变
2.1.1 由男到女传承观念的嬗变
我国是一个具有漫长封建思想统治历史的国家。长期以来,“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使广大妇女地位卑微,在社会上没有主体身份和主体价值,更不用说抛头露面去参与社会活动。至于醒狮运动,女人直接被剥夺了参与的一切权力。在湛江农村,狮子具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瑞兽,是平安和吉祥的象征,神圣不可侵犯的。女人由于生孩子和生理期的因素,一直被认为是污秽的化身。而醒狮运动则是人们为了表平安和吉祥,禁止污秽的东西侵犯神灵。因此,舞狮运动一直只允许男人参加,女人只能作为默默的观赏者。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发生了变化,妇女的地位也逐渐地提高,在各个领域担任重要角色。遂溪醒狮打破了传统观念,继广东省顺德之后全国第二个成立龙湾女子醒狮队伍,吸收一群18—22岁左右的年轻女子。龙湾女子醒狮队巾帼不让须眉,在2003年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表演大赛上首次露面,一举获得比赛银奖或最佳巾帼奖,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赞赏,活跃在醒狮这个大舞台。遂溪醒狮这种由男到女传承观念的变迁,不但打破了传承的局限,还创出新例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醒狮运动,促进了醒狮文化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2.1.2 从祠堂走上课堂传承方式的嬗变
传承不但是指文化在时间上流传的连续性,也是指文化传递的方式。在全国众多的传统体育文化中,传承方式主要是以家庭村落的熏陶传承为主。在当代全球化、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年轻人纷纷离家打工或向往新的娱乐方式,从而不愿接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这种传承群体的流失使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遂溪人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保留原来的家族式祠堂传承方式的同时,把醒狮传承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中,成立了一所专门以醒狮等民间艺术培训为主的文化艺术学校,吸收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青少年学员。该校一直以来紧紧围绕着醒狮文化的建设,努力弘扬和大力发展遂溪醒狮艺术,并与广东省龙狮运动协会、黄飞鸿中联武术龙狮协会联合办学,成立“广东省龙狮运动项目训练基地”、“广东省龙狮运动协会团体会员”、“广东省龙狮运动协会南海黄飞鸿中联遂溪训练基地”[2],培养大量的醒狮表演人才,为遂溪醒狮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祠堂走上课堂传承方式的变迁,加强了对青少年儿童传承人的塑造和培养,使遂溪醒狮摆脱后继无人的困境。如今,醒狮文化不但走进遂溪中小学校的课堂,也成为湛江地区各高校的特色教育。从此看来,传承人的培养是保留正在消失和即将消失的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2.2 技术内容的嬗变
2.2.1 内容形式多元化的嬗变
从过去的表演形式来看,遂溪醒狮只有男狮和地狮两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舞狮已经满足不了现代观众的文化需求。“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生存”。遂溪醒狮谨记这条名言,经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创造出除了传统的男狮、地狮之外还有女狮、幼师、太狮、单狮、双狮、多狮等等的多形式、多风格、多套路的表演形式。既有小孩表演的小狮,也有几个成年男子才能抬起的大狮。同时,遂溪醒狮还根据市场的需要和时代的变迁创造出绳索醒狮和夜光狮。另外,在醒狮表演期间还穿插各种精彩的武术表演,比如拳法、兵器、对练等等,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2.2.2 “险、难、惊、新”的技术创新
传统的遂溪醒狮是以单人地狮为主,即是在地上装设的凳、桌、椅和配以盆、桶和箩筐等物品表演为主。在名气上比不上同省的老字号——佛山醒狮。而与遂溪相邻的广西醒狮以难度、技巧出名,观众都被吸引过去。遂溪醒狮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必须进行创新,否则就要遭到淘汰。于是,遂溪醒狮进行了由传统地狮向高桩狮表演形式的创新,经过10多年的时间创造出独具一格的“险、难、惊、新”的表演特点,成为中华一绝。其中文车醒狮团的高桩狮飞越3.7米索桩,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技术的创新,使遂溪醒狮融合了南派醒狮的形神步法和北方舞狮的威武灵动,还形成独具一格的高难表演风格。技术的创新,使遂溪醒狮远近闻名,不再限于乡间的表演,经常被邀参加国内外重要活动的表演,获得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3 功能的嬗变
2.3.1 由娱神到娱人的功能嬗变
从民间传统文化的来源考证,遂溪醒狮文化具有“镇妖降魔、除恶辟邪”的寓意。每年正月十五或二月初二,遂溪县各个乡村纷纷举行醒狮表演为主的游神活动并在醒狮之前进行烧香祭祖,祈求来年的平安。就连醒狮表演所采的“青”,用生菜和利市(红包)悬挂起来,把迎春、添丁和发财三大美好愿望联系起来,其广东话与发财同音,象征吉祥如意[3]。这一切具有浓浓的娱神气息。如今的遂溪醒狮不只是单一的娱神,更多的是娱乐观众。煽情的鼓点和锣声振奋人心,绚丽多彩的脸谱和装饰物过目不忘,惊险刺激的采青扣动人心。这一切使传统的醒狮表演成为一场精彩热闹的舞台剧。以往春节才能看到的醒狮表演,现在在一些重要日子、晚会、活动等等场所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特别是目前最流行的是许多公司企业或店铺剪彩开业,往往都会请来醒狮团表演。第一是图个吉利,第二是娱乐观众,吸引大家注意力。遂溪醒狮由娱神到娱人的功能变迁,为它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市场。
2.3.2 由单一的社会效益到经济与社会效益并驱的功能嬗变
虽然醒狮文化在遂溪地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村村都有醒狮表演团。但是在现在的经济社会,光有社会影响力是不行的。并且以往醒狮团的日常经费主要依靠本村村民的捐献,成员都是义务参加表演,没有任何报酬。因此,遂溪醒狮曾经在一段时期生存出现了困难,醒狮团锐减了许多。在遂溪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遂溪醒狮自力更生,通过为一些公司企业开业剪彩表演和商业演出等方式创造出经济效益,不但解决了生存问题还为团里成员谋利益。据不完全统计,文车醒狮团自从2000年开始每年被邀请参加国内外表演,收入达到40多万元。许屋醒狮团与上海文化艺术创星有限公司签订为期10年在国内外商业演出合同,一年收入30多万。石盘醒狮团每年演出70多场,收入50多万。梅坡岭醒狮团每年演出80多场,收入近40万元。另外,遂溪创办了醒狮表演用具加工厂,产品远销广西、海南等地区。看到醒狮团创造的可观经济效益后,越来越多的人来参与醒狮表演,废弃的醒狮团重新组建起来。遂溪醒狮发生了由社会效益到经济与社会效益并驱的功能变迁,不仅丰富了当地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也使农民群众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拯救了自己,推动醒狮文化的发展。
3 发展启示
3.1 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嬗变模式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人们都存在着一个疑虑:变与不变。变?意味着会把传统的、古老的文化艺术丢弃了。不变?这些古老的、传统的民族文化又与现代化社会格格不入,如何生存。遂溪醒狮文化在现代化社会里选择变。第一,表演时间的变动。传统的遂溪醒狮只限于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三大节日表演。如今,不但在许多重要的节日和活动里都可以看到遂溪醒狮表演,就连平常的公司开业或庆典、老人家祝寿等等活动都可以看到。第二,技术的改变。在表演形式上由过去的男狮、地狮发展到现在的女狮、幼师、太狮、单狮、双狮、多狮。难度也由传统地狮向高桩醒狮、绳索醒狮发展。道具也有原来的桌椅瓢盆扩展荧光、钢丝、绳索、木桩等等。第三,鼓点音乐和服饰的变化。鼓点音乐是整个醒狮表演的灵魂。它的每个节拍指引着狮子的舞步。遂溪人在表演的音乐里融入雷州半岛的鼓点音乐,使现在的遂溪醒狮体现霸气和大度的雷州半岛红土文化特色。传统的遂溪狮头服饰有红、黄、黑三种。红代表关羽,象征财富。黄色代表刘备,象征富贵。黑色代表张飞,象征勇气。以往的狮子头就是简单地用纸、布、竹条糊成,色彩没那么鲜艳。如今,遂溪醒舞的狮子服饰颜色多姿多彩,光彩夺目,处处显露出民族特色。光是欣赏这些服饰就已经是一场美的享受。遂溪醒狮在嬗变的过程中,一直保留“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文化思想。从醒狮的传说来看,“消灾除害、求吉纳福”不但是遂溪醒狮文化的思想内涵,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此,舞狮表演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狮子采青过程。随着时代的改变,醒狮所采的“青”,也由以前的生菜变为现在的生菜、糖果和利市(红包)悬挂起来,把迎春、添丁和发财三大美好愿望联系起来,表达生意红红火火、生活甜甜蜜蜜。从遂溪醒狮文化在现代社会里的嬗变,我们既看到传统文化思想的沉淀,也看到了现代化的影子。这就是遂溪醒狮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嬗变模式。
遂溪醒狮文化在现代化社会里的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嬗变模式,使我们认识到文化在时间的流逝中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既有必然性的变化也有偶然性的变化。一种文化能流传下来,必然符合时代的发展和顺应社会主流意识,被社会所认可和追捧。传统是民族的根不假,但如果固守绝对的原生态,那最初的原生态是什么样子大家未必知道。其实只要保持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出乡土特质、表现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情怀。从而迥异于其它文化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让其活在人们现实中、头脑中的东西,扎根到一个民族灵魂的深处,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根基。[4]
3.2 政府与民间共谋的发展模式
任何一种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但受到民族文化和民众生活的影响与制约,还受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掌控。换句话说,政府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它的扶持与推动作用,往往在短时间内能够使民族传统文化获得社会的支持和认可,蒸蒸日上。韩国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跆拳道站在世界的舞台,成为奥运会的一员,风靡全球。这一切都也离不开韩国政府对它的扶持。遂溪醒狮自然也不例外。在政府扶持之前,遂溪醒狮只是一个活跃在农村乡间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在文化政策和文化旅游热的带动下,遂溪政府大力宣传和弘扬醒狮这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积极推介,多次组织醒狮团参加市、省、国家以及国际性重大表演活动和比赛。遂溪醒狮团走出湛江,踏上了北京奥运会、中法文化年、澳洲凯恩斯文化节的舞台,走向世界。而遂溪县被评为“中国醒狮之乡”和广东省“文化先进县”。遂溪醒狮为本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一,通过“醒狮艺术节”平台,吸引外资,搞活经济。每年的12月8日为“中国醒狮艺术节”。2004年的“中国醒狮艺术节”,遂溪县引进了27个项目共23.8亿元的投资资金。第二,遂溪县旅游局开设“中国醒狮之乡”一日游,促进当地的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第三,遂溪醒狮诞生一批醒狮表演用具加工厂,产品远销国内外。不但促进当地制造业的发展,还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从遂溪醒狮的发展来看,民间团体虽然一直都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主体力量。但是,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席卷的今天,如果只依靠民间力量来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其发展是有局限的,也只限于村落和家庭。如果只依靠政府,也是不可行的。因为农村是民族传统体育诞生和发展的根基。没有这庞大的民间力量和民间基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就像没有土的树苗,光浇水也不能长成参天大树,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遂溪醒狮之所以成为闻名世界的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品牌,在现代化社会里蓬勃发展,最主要的是实行了政府与民间力量共谋的发展道路,实行“政府倡导、社会支持、农民自办”的发展原则。
3.3 乡土共生的传承思想
遂溪全县有248个村庄,而民间醒狮团却有255个,村村都有醒狮团。由于遂溪位于雷州半岛北部,自古以来干旱、雷火、台风、暴雨、海潮等自然灾害特别多。因此遂溪人们特别信奉狮子,认为正月舞狮能够求吉辟邪,并且把醒狮文化深深地烙在心中,祖祖辈辈一代传一代流传下来。每当傍晚时光或农闲时节,一大帮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汇聚在学校操场或祠堂切磋和交流醒狮技艺。老一辈向年轻一辈言传身教醒狮技术,小孩从小就接受了家族和村庄式的醒狮文化熏陶教育。在调查的过程中,许多醒狮表演者纷纷表示醒狮表演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吃饭睡觉一样。可见,遂溪醒狮产生于农村,农村特有的乡土空间孕育了遂溪醒狮,遂溪醒狮与农村紧密不可分。因此,遂溪醒狮之所以在现代化社会里不断地强壮,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遵循乡土共生的传承发展思想,扎根农村。遂溪政府把发展醒狮文化的重点放在农村,扶持和组建村庄醒狮团,经常在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等重要日子举办乡村、乡镇醒狮表演邀请赛,促进醒狮文化的发展,并围绕着“中国醒狮之乡”文化品牌发展一系列的产业,使农民在获得效益的同时也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体育活动,而是融合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哲学理念、价值观念、情感意愿和生活方式等等因素,早已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血液之中,形成厚厚的民族文化沉淀。但是,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改造,往往是只重视运动形式的移植,则形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民族传统体育经过改造后投放社会依然面临生存的困境。遂溪醒狮的成功发展启示:只有扎根乡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有发展的空间和养分。
4 结束语
通过研究得知:遂溪醒狮的成功发展在于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嬗变模式、政府与民间共谋的发展模式和乡土共生的传承思想。这是一个值得我国其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参考和借鉴的案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