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体育旅游保健措施与产品开发研究
2018-11-26张同宽
丁 曙,张同宽
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和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旅游业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随着旅游的深入发展,单一的、单纯的文化休闲、娱乐休闲、旅游休闲和传统的体育锻炼休闲已满足不了人们对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渴望[1]。海洋体育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的旅游选择和高端产品。由于海洋体育旅游是海洋体育与旅游相结合在一起的休闲活动方式,海洋体育旅游能使人在大海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体验海洋体育的特色和海岛风情,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愉悦心情,增进健康;同样,海洋体育旅游还是一项消耗体能、充满惊险、刺激的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与运动方式;旅游者从居住地出发, 到达目的地进行海洋体育旅游活动, 又从旅游目的地返回居住地的整个过程中,气象、气候和海洋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身体劳累和饮食的差异等种种原因,会引起免疫能力下降容易发生一些病症, 在参与活动中也会难免遇到一些意外的伤害事故[2]。因此,在海洋体育旅游中,要采取一些必要的保健措施,以规避、控制和消除在海洋体育旅游中产生的有害健康的因素,或使海洋体育旅游者始终在必要的安全卫生条件下施加以急救性治疗,减轻伤害事故的程度。
2 海洋体育旅游保健的特殊性
我国有3.2万公里长的海岸线,海岸线曲折漫长,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南北两端气候差异大等特点,构成了绚丽多姿的海洋体育旅游资源,蓝天、碧海、绿岛、金沙、白浪是我国海洋体育旅游的主色调,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海洋体育旅游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海洋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内陆游客和沿海城市旅游者参与海钓、海泳、海岛野外探险、滩涂体育、划船等海洋体育活动,同时,不安全因素也随之而来,这也正是开展切实可行的海洋体育旅游保健之所在。
2.1 我国海岸线的地理自然环境
我国东部临海,海岸类型有平原海岸、山地港湾海岸及生物海岸3类。海岸线总长度达3.2万多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公里,岛屿海岸线为1.4万多公里,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36个,我国海岸形势大体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表现为山地港湾海岸与平原海岸交错的格局,特点是滩涂面积多;杭州湾以南,多为海蚀海岸,特点是曲折陡峭,地形险要、岛屿、港湾众多,从北往南有辽宁半岛、山东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庙岛群岛、舟山群岛、万山群岛、南沙群岛等半岛和岛屿。近几年我国的海洋旅游开发一直处于比较积极的状态,其中海洋旅游景点约2000 处、海洋沙滩100多处,有国务院批准的11 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就有大连金石滩、青岛石老人、上海横沙岛、福建湄洲岛、北海银滩、三亚亚龙湾6 个海洋风景区;我国的海岸线既有中温带、暖温带的海上景致,更有热带、亚热带的海洋风光,具备了发展海洋体育旅游的良好资源。[3]
2.2 沿海和海岛地理环境对海洋体育旅游者身体机能的影响
旅游者到海洋体育旅游目的地,参与海洋体育活动首先接触的大海,晕船是旅游者应值得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晕船主要是旅游者的前庭平衡器管接受到抵触信息,中枢神经系统对这种信息产生压力,引发不适应答,发生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群;其次,海泳是参与者体验海洋体育旅游活动的美好初衷,但海泳场地的安全性、安全管理措施、海里的暗流和涌流都威胁着海泳者的生命,造成溺水。再者沿海和海岛地区风大、湿度大的气象条件造成皮肤散发的水份明显减少,留在皮肤上的汗液明显增多,也是影响海洋体育旅游者身体机能的因素,同时,沿海和岛屿的太阳日照强,紫外线辐射量高的特点也会对海洋体育旅游者皮肤造成强烈的照射,形成灼伤,会造成皮肤感染。故此,海洋体育旅游者到沿海和岛屿进行一些海洋体育活动时要做好这方面的防护准备,以防事故的发生。
2.3 海洋体育旅游中常见的病症和事故
2.3.1 晕动症
晕动症,习惯性叫作晕船,人们习惯在陆地上生活和活动,当参与和体验一些海洋体育运动项目,会发生晕动症,这是人处在某些海洋体育的运动平台上和人的运动方式及其运动空间等始终处于相互间互动的动态环境下,产生的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导致大脑接受到来自感觉器官的抵触信息,中枢神经系统对这种信息产生压力,从而引发大脑恶心中枢活动的不适应答,使参与者的身体发生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群等不适,严重者甚至出现心律不齐、虚脱、休克等,特别是没有严重疾病的情况下导致呕吐。
2.3.2 海水溺水
夏天在海泳场,海泳是海洋体育旅游中最普遍、最频繁、也是最容易参与的海洋体育运动项目,游客可在海滩中尽情畅游和戏水,随之而来的危险和溺水也会发生,溺水发生是由于海水是高渗溶液,大量的海水进入呼吸道及肺部后,内循环的大量液体从低渗性的血液内快速转移至肺泡,造成严重的肺水肿及血液浓缩,结果使血压下降导致心力衰竭而死;其次是呼吸道被阻塞或因呛水反射引起喉头、气管痉挛,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急性窒息,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也就是说泳客长时间在海水里,得不到换气和氧气的供应,使其溺水,溺水主要有以下几个客观因素,其一是参与者对海域水情、暗流、潮汐等海况不了解而发生的海水溺水,特别是暗流和涌流,暗流和涌流是指海底水的流动和水的漩涡现象,表现有强大吸力,使人在水里随流而走,造成溺水;其二,泳客受到了冷刺激,海泳一般都会在天气炎热的夏天进行,室外温度高达35度左右,而夏天的海水表层温度一般在24-26度,两者温差在10度左右,海泳者一下了下水会不适应海水的温度,促使身体血管快速收缩,造成心脏和大脑供氧不足,或诱发隐性心脑血管疾病,使人晕厥无意识,发生溺水。
2.3.3 运动性损伤
在沿海和岛屿进行海洋体育活动时由于项目活动的环境、人的运动能力和海洋体育项目的特殊性而造成的运动性损伤;主要有踝关节扭伤、表皮割伤、擦伤最为常见,一般发生在穿越海边崎岖不平湿滑有苔藓的礁石上,人容易发生失去平衡发生跌到导致踝关节扭伤、皮肤擦伤、碰伤;而皮肤割伤一般发生在皮肤与长在礁石上类似“刀型状”的牡蛎壳等贝壳类发生接触而导致表皮割伤。因此, 要特别针对海洋体育活动极富冒险性的特点, 加强安全防护和保健措施, 尽量避免不幸事故发生。
3 海洋体育旅游主要常用保健措施
随着海洋体育旅游的蓬勃发展,海洋体育旅游已经成为人们首选旅游方式之一,到海边进行海洋体育旅游的人与日俱增。做好海洋体育旅游保健措施对于保证海洋体育旅游者的身体健康, 使海洋体育旅游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旅游前做好健康登记,了解健康状况
旅游者决定到海边进行海洋体育旅游前,应参加由旅游部门组织或者自费进行健康检查,了解自己身体健康状况是非常必要的,检查项目包括生活史、病史询问,身高、体重、体温、脉搏、血压的测定,心、肺听诊和肝、脾、胃、肾等主要脏器的物理检查及呼吸功能测定,必要时还应进行临床化验检测,胸部X 线透视或摄片、心电图等,有明显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应告知和了解不宜参与激烈的海洋体育活动项目和内容,以防已防不测。
3.2 做好旅游前的体能储备工作
参与与体验海洋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体能储备,海洋体育旅游也是一项体育+旅游的活动,需要消耗一定的体能,没有一定的体能储备来参与海洋体育活动会容易发生危险,发生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特别是海泳时的体能储备情况。因此,出游前的体能储备可根据海洋体育活动项目的内容和条件选用适当的锻炼内容,进行跑步、游泳、力量等以耐力、力量为主,以缓和中等强度为主渐进式的提高人体的有氧耐力水平,辅以灵敏和柔韧性练习,应避免进行剧烈的锻炼方式[ 4],提倡进行适应性练习,储备体能以达到适应海洋体育旅游过程。
3.3 海洋体育旅游中的健康保健措施
我国海岸线长,南北两端分别处于不同的气候环境,有不同的海水温度、空气湿度、不同气象条件及沿海和海岛的民俗风情,海洋体育旅游时体能会消耗很大,应注意晕动症、紫外线灼伤等情况出现,特别是在海泳时要做好防海水溺水事故的发生。海洋体育旅游中健康防护着装是值得重视的内容,首先要做好在不同的地方要不同着装,在海、岸、礁、岛、船、潮间带上的地方都应各不相同,但基本原则以安全为主,每个游客参与者都有一件救生衣,以防止游客跌入海中,且救生衣比较醒目,目标容易被发现,在海边活动要准备一双人字拖鞋,不要穿皮鞋、在礁石上活动应穿一双溯溪鞋,以防脚被划伤,要穿长裤长袖以防海蚊子叮咬;在船上活动时要预防晕动症的出现,要预先服用药片,以防发生晕船和呕吐。其次海边风大,也比较凉爽,容易着凉感冒,要做好保温工作。第三,整个活动要注意防日光暴晒,海边日照强烈,在海洋体育活动时要注意戴上墨镜、遮阳帽和防晒衣,以防被紫外线灼伤,也可自备一些护肤防晒用品,涂在脸、手臂等暴露的皮肤上以防止晒伤。第四要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到海岛参与海洋体育活动另一个最大的美好愿望,就是食用海鲜产品,一般的外地游客对海鲜生吃后会有明显的肠道反应——腹泻,因此,尽量不要生吃,要食用煮熟的海鲜品,同时,应选择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增加胃肠负担,造成胸闷、心慌。
海洋体育旅游者还应随身带一些晕船药、创可贴、抗生素、止痛药、止泻药等药品。第一天可服用少量的安眠药, 以保证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在民居住宿时要选择有冲洗的淋浴和救生衣,这样可以随时到海滨去游泳,也可随时洗掉你身上的咸味和沙子。
4 海洋体育旅游保健产品研究设计与开发
为保证参与和体验海洋体育旅游活动者的健康与安全,确保海洋体育旅游保健措施的落实到实处,可根据海洋体育旅游活动和海洋环境的特点研究设计和开发相应的保健产品和安全宣传措施,包括海洋体育旅游活动急救包、海洋体育活动安全手册和相应的防溺水的产品和措施等。
4.1 海洋体育旅游活动急救包
从旅游者个人考虑,外出旅游,每个人可根据海洋体育旅游活动的特点和海洋环境等因素,要充分考虑到沿海和海岛地形地貌特征和生活风俗、习惯等因素可能会发生的一些伤害事故,提前准备一些用品,如药品、绷带等急救用品和生活小工具。从旅游目的地考虑,如果目的地是景区,那么景区的企业可向来参与海洋体育活动的游客销售急救包、生活小工具、救生设备,也可采用包含门票费用里,发放一些海洋体育活动常用的保健用品,以备游客急用。当然急救包的销售要根据游客的意愿,不能强行销售。
4.2 海洋体育旅游活动安全手册
海洋体育活动安全手册的编写,要根据当地沿海和海岛的实际情况来编写,要介绍本地的海洋体育旅游活动的相关知识和守则,包括海洋体育旅游的准备工作和装备、沿海地段和海域的危险与否、适宜的海洋体育旅游活动的地段和海域、气候、民族分布、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居住条件、流行病状况、旅途交通、各种海洋体育旅游项目的保健与常见伤病的防治、溺水的救治、海岛野外生存技能、自救技能、海泳技能等等。此外, 还要罗列本地医院、派出所及有关救援组织地址、电话。海洋体育活动安全手册的内容在文字编写上要全、但篇幅不能太长,可以用文图结合来编写,使人通俗易懂,让游客能容易地学习到海洋体育旅游知识和掌握处理一些海洋体育活动急救的技能,当真的伤害事故发生时,可以积极应对,不至于束手无策。
4.3 防溺水产品研究
参与海洋体育旅游活动最大的和最主要危险来自于海泳的溺水事故发生,且沿海和海岛的海滨浴场每年也会发生溺水事故,当溺水者发生溺水时除了被动式被救生员或其他人发现外,被救生后溺水者可能已经昏迷或失去生命体征;被动式救生不是说无效,有时也有效的,主要是溺水者被发现溺水到救援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是否被发现是最关键的,只要及时发现才有救,发现迟了或无发现溺水事件就会发生;因此,被动式救援不是最好,溺水者的自救和求助应是有效方法,溺水者在溺水时前一分钟意识还处于清醒时进行自救和求助是最有效的方法,能提高被救的概率。通过对游泳着装的研究,溺水者溺水时一般只穿一条泳裤的特点,很少有携带其他救生设备游泳时时发生溺水的,因此,设想对泳裤进行改造,在泳裤的侧面(髋侧)安装一个能像潜水艇发射导弹一样的信号枪(弹),溺水者在没有昏迷失去意识前尽可能地掏出信号(枪)弹潜射射向水面,信号枪(弹)发射出水后在空中延时爆炸发出的能被救生员及时发现的彩色救援烟雾,提高被发现的机率,救生员根据烟雾爆炸的区域对溺水者开展救援行动,从而使生命得到援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