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徒步群体的群体动力机制研究*
2018-11-26旷晓琴杨杰夫
旷晓琴 杨杰夫
休闲徒步群体的群体动力机制研究*
旷晓琴 杨杰夫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参与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96名户外徒步者做测试,并根据群体动力学理论提出五个假设:交往动力、活动效应、舆论宣传、情感动力、价值观动力,来判断徒步群体动力机制的形成,结果5个特征变量均成立。
休闲徒步;群体动力;机制
徒步作为户外运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其参与者的行业、年龄阶层、社会背景、受教育程度、性别、爱好各不相同,他们以健身为主要目的,通过徒步聚集在一起,从团队性质来划分的话,属于健身类临时运动团队。但是,由于社交网络的普及,以及户外运动俱乐部所采用的网络运营模式,使团队成员在活动之余,也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交流,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群体,按照社会学的划分,他们属于非正式团体。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徒步群体中群体动力机制的探索,研究群体在运转过程中群体动力形成的因素,以填补徒步运动在群体组织、人际交往研究方向的空白,同时,也能为户外运动组织者提供一定的管理依据及建议。
1 研究假设
假设1:休闲类徒步群体形成的群体动力来自于群体交往。
假设2:休闲类徒步群体形成的群体动力来自于群体活动。
假设3:休闲类徒步群体形成的群体动力来自于舆论宣传。
假设4:休闲类徒步群体形成的群体动力来自于情感需要。
假设5:休闲类徒步群体形成的群体动力来自于共同价值观。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参加 2016 年徒步中国靖西、德保站的参赛者,他们分别来自于全国各地。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阅读相关的论文,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中国知网进行检索,获得一定数量的相关资料。
2.2.2参与观察法
通过参加徒步运动,深入到徒步团队,与团队成员进行交往、互动,对他们的日常活动进行观察。
2.2.3问卷调查法
2016年12月,在广西百色实地参与由中国登山协会举办的徒步中国—靖西、德保站的徒步大赛,对徒步参与者中的22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9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9.1%。
2.2.4访谈法
对参加徒步的部分参与者及徒步活动主办方进行了访谈,以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
2.2.5数理统计法
用SPSS19软件建立数据库文件进行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休闲徒步群体形成的群体动力特征变量的均值分析
表1 各假设均值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特征变量题项均值均值的标准误差均值均值的标准误差各分量表a值总量表a值 宣传动力Q14.22 0.051 4.1720 0.0512 0.8240 0.8630 Q24.12 0.053 Q34.18 0.051 Q44.14 0.051 Q54.20 0.050 价值观动力Q94.15 0.049 3.9800 0.0325 0.6210 Q103.81 0.160 情感需要Q114.10 0.046 4.1280 0.0457 0.6800 Q124.06 0.049 Q144.22 0.042 交往动力Q184.29 0.044 4.2740 0.0441 0.8460 Q254.28 0.045 Q244.09 0.050 Q264.28 0.038 Q274.37 0.041 Q234.39 0.041 Q224.26 0.048 Q214.22 0.043 Q164.30 0.047 活动效应Q73.50 0.075 3.9070 0.0610 0.7980 Q63.55 0.073 Q84.07 0.051 Q133.93 0.055 Q154.14 0.058 Q174.04 0.060 Q204.02 0.055 Q194.02 0.061
注:量表答案选项中很不同意用1表示,非常同意用5表示,得分越高,越支持假设,当均值>3时,认为基本支持假设。
本研究通过采用主成分正交极大旋转法,将数据整体收敛成5个因子,并按假设及因子分析结果,将上述的5个群体动力因子命名为:(1)交往动力因子、(2)活动效应因子、(3)宣传动力因子、(4)情感动力因子、(5)价值观动力因子。随后对各因子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所得结果见表1。
3.2 休闲徒步群体形成的群体动力机制来自于舆论宣传的假设成立
假设1的均值mean=4.172,可以判断为支持假设。20世纪50年代末,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全民健身政策颁发以来,休闲体育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徒步运动逐渐成为热门,这一结果不仅可以体现国家对休闲体育的重视,也得益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快。2008年奥运会后,体育强国政策进一步刺激了民众的锻炼意识。2016年,攀岩成功入选奥运会,锻炼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地户外运动进入大众视野。而随处可见的报刊亭、人手一部电话、无处不在的WIFI、大大小小的LED屏、各类体育宣传栏,都成为了重要的信息渠道,人们对体育信息的关注与网络、媒体的宣传互利互补,因而,舆论宣传对休闲徒步群体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3.3 休闲徒步群体形成的群体动力机制来自于价值观的假设成立
假设2的均值mean=3.98,可以判断为支持假设。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通过对徒步人群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共同的活动中,交往互动越多,关系越紧密,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有相同的价值观和处事态度。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媒介,他们相处融洽、相互信任、会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在如此互助中,群体的凝聚力会逐渐加强,直至稳固,而这也正是群体动力形成的重要因素。
3.4 休闲徒步群体形成的群体动力机制来自于情感需要的假设成立
假设3的均值mean=4.128,可以判断为支持假设。《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通过对此次徒步活动中徒步团队的调查,非正式结构的群体可以在活动中很好的宣泄自己的情绪,获得一定的存在感,而大部分参与者也表明:在群体活动中能消除陌生感、孤独感,在遇到挫折、困难时,能够获得队友的鼓励与支持,同时,还满足了社交的需要。由此可见,沟通、互动、宣泄感情对休闲徒步群体的群体动力产生效应有积极作用。从情感需要动力效应的均值来看,数值较高,这说明大部分参与者都不否认情感的重要性。在访谈中发现,随着中外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人们的思想不再扭捏含蓄,遇到快乐、有意义的事物都会乐于分享,反之则会理智的沟通,找寻解决的办法。但是,深层次的思想沟通还是会表现出一定倾向性,这是受传统的中华文化影响,含蓄及自我防备意识。
3.5 休闲徒步群体形成的群体动力机制来自于交往的假设成立
假设4的均值mean=4.274,可以判断为支持假设。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马克思曾说“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侣”。而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在休闲徒步过程中,群体由于共同活动的需要会在彼此接触过程中产生和建立相对复杂的关系,使得彼此达到一定的认知度。当然,徒步群体不仅能满足他们交往的需要,还能促进合作,增强队伍的凝聚力,以达到强身健体、提高户外技术水平的目的,好的人际关系更能提高人们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悦!因此,交往效应对群体动力的形成有正向影响。
3.6 休闲徒步群体形成的群体动力机制来自于活动的假设成立
假设5的均值mean=3.907,可以判断为支持假设。在有着共同目的的活动中,一些因素和一些结果而构成的一种因果现象,称之为共同活动效应。美国心理学家阿勒卜特曾做过此类实验,实验设计了特殊的情境,一间大家公用的房间和五间隔开的房间。这些大学生有时一起在公用的房间里、有时单独在隔开的房间里作各种作业,作业的内容包括算术乘法、删掉一些元音字母、辨别双关图形、辨别物体的气味、判断物体的重量、进行自由联想以及评论某些古代哲学家的观点。实验结束后,辨别气味、辨别双关图形,判断重量等作业的成绩,大家在一起比单独一人时更高,实验结果表明:共同活动效应可能有时表现为社会助长作用。而从表1均值可以反馈出,徒步者在参与群体组织的活动时,由于大家对徒步活动作用的理解不同,绝大部分更认同群体徒步。他们认为群体活动比个人活动更能提高积极性,锻炼效果也更加明显。他们认为在从群体中能得到勇气和信心,从心底里认为成就感和归属感从群体活动中产生。
4 结论与建议
徒步群体的群体动力机制较为复杂,它与参与者的行业、年龄阶层、社会背景、受教育程度、性别、爱好有很重要的联系,而参与目的不同也决定了群体动力机制的差异大。从论证研究结果来看,所产生的主要机制有:宣传机制、价值观机制、情感需求机制、交往动力机制、活动效应机制。作为徒步主办方应了解受众群体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加大宣传力度,进而实现“对症下药”;在组织过程中注重群体的需求、更细致地发现个体的差异、探索群体的行为习惯,将大大提升活动的实施情况。
[1]朱华.休闲体育的概念与内涵[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8):107-108.
[2]杨晓晨,李宗浩,梁强.休闲体育产业生态系统分析与竞争战略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5-28.
[3]鲁宏途.长春市户外徒步运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2-3.
[4]李腾.徒步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13-23.
[5]郝光安.钱俊伟.浅析徒步运动的当代社会价值[J].第二届国际(中国)徒步论坛论文集,2010:21-22.
[6]王涛.群体动力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5:91-93.
[7]张铁明,谭延敏,陈善平,等.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效应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31(4):51-58.
On the Group Dynamic Mechanism of Leisure Walking Group
KUANG Xiaoqin
(Lijiang College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0, Guangxi, China)
2015年度广西高校高等学校科研项目(KY2015YB494)。
旷晓琴(1991-),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户外运动。
杨杰夫(1973-),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户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