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的历史价值
2018-11-26王芝洁
王芝洁
我国竞技体育的历史价值
王芝洁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082)
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历史价值进行探讨,从竞技体育成果、国际地位、民族自尊心、国民身体素质四个方面对竞技体育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价值进行梳理,指出我国竞技体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重创到复苏”“从低谷到巅峰”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艰辛的,也是具有其特定历史价值的。
竞技体育;国际地位;历史价值;民族自尊心
1 竞技体育的历史发展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历史大致分为3个时期:(一)建国30年(1949年-1978年);(二)改革开放30年(1979 年-2008年);(三)机遇与挑战30年(2009年-2039年)。在这不同的时期里,竞技体育的发展都肩负着不同的时代任务,其历史价值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要求也不同。我国竞技体育经历由建国开始“零”基础,与国际竞技体育水平完全脱轨,到民族意识形态的觉醒。再到“文革”的重创,导致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停滞不前和大批优秀运动员的流失,严重破坏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在经历了我国体育竞技水平倒退的十年,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跌入谷底,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让我国优秀的体育人才看到了希望,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也迎来了曙光。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我国的竞技体育迅速崛起,从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地位到中间参加的四次奥运会,再到后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取得里程碑式的成绩,无不彰显一个大国崛起的风采。当今世界已是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国际体育环境,西方竞技体育思想如泉涌一般直接冲击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我们必须权衡利弊,迎接机遇与挑战。这要求我们要总结之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可取的的历史经验,客观全面地去评价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历史价值。本文从三个时间点和竞技体育成果、国际地位、民族自尊心、国民身体素质这四个维度去客观认识我国竞技体育的历史价值。
2 不同时期竞技体育的历史价值
2.1 建国30年
2.1.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65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经历了长期抗战时期,国内物质严重匮乏,人民连温饱问题都是问题,当然我国此时的竞技体育水平与国际竞技体育水平严重脱节,可以说是“零”基础。此时的新中国还没有恢复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但是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就是一个转折点。虽然当时,我国只是派遣大部分没有很强专业水平的学生去参加奥运会,但是周总理在接见代表团时说:“升起五星红旗,就是胜利。”这句话代表了中央对参加这届奥运会的期望和嘱托。因为五星红旗在奥运会升起就表明新中国在国际上面的存在[1]。
虽然在这届奥运会上,我国未取得竞技体育成果,但是从政治层面出发,我们还是在国际地位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在另一方面,我国的民族自尊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我国开始学习竞技体操,并且派遣队伍去苏联学习,为之后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做准备。此时,我国的中心还在群众体育国民身体素质上,毕竟新中国刚刚成立,体育应该为国家战略服务,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在1952年赫尔辛基运动会之后,国家把体育的发展方向逐步放到了竞技体育上,力求通过竞技体育向世界展示一个东方大国的苏醒。
但是1956年我国因为维护祖国统一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问题上坚决不动摇,导致我国25年没有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错过7届奥运会,使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停滞不前,再次落后与世界竞技体育水平,这对我国来说无疑是损失惨重的。在这样一段与国际奥委会“失联”的日子里,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地位下降。但是,此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人民正在热情高涨的进行生产劳动和国防建设。这个时候我国经济得到了阶段性的进步。
2.1.2 “文革”内乱时期(1966年-1976年)
在这国家内乱的十年里,全国弥漫着“不切实际”的错误思想。在这段时间里,我国一届奥运会都没有参加,我国的竞技体育几乎接近面临“灭顶之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所有竞技体育管理机制、训练体制、竞赛体系全部崩盘,大部分优秀体育人才流失,甚至遭到迫害,都导致我国竞技体育水平急剧下降,我国竞技体育国际地位也再次跌入了谷底[2]。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随着政治背景的改变而改变。在傅砚农《“文革”时期竞技体育状况的阶段划分及理由》中将“文革”时期我国的竞技体育分为四个阶段:(一)1966年至1970年,竞技体育遭到浩劫性破坏,几乎湮灭消失;(二)1971年至1972年,以“乒乓外交“的成功为转折点,竞技体育得以复苏;(三)1973年至1975年,竞技体育在政治局势更加好转和后期反复的情况下,总体得到恢复与局部发展;(四)1976年1月至9月,竞技体育陡然滑回低谷。[3]
第一阶段,不仅是竞技体育,甚至整个中国的体育系统都处于瘫痪状态。学校体育异化,学校体育被“民兵训练”、“学军活动”所替代;群众体育也被几乎等于没有;竞技体育收到前所未有的重创。
第二阶段,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事件给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曙光。这件事情使竞技体育发挥了其政治作用,“小球带动大球“的体育外交政策使得竞技体育得到短暂的复苏,也使我国打破与国际体育环境与世隔绝的局面,中美关系开始“破冰“。
第三阶段,随着国家相关体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竞技体育得到恢复与发展,并且得到了历史性的突破。1973年我国恢复了亚洲运动会成员的合法权益。1974年9月,我国在伊朗德黑兰第一次参加亚运会,获得金牌33枚、银牌64枚、铜牌27枚的佳绩,位列奖牌榜第三名,并且打破了18项亚运会纪录。这些竞技体育成果无疑开创了中国代表团在亚运会上历史的先河,为我国之后重返国际体育大家庭打下基础,也对我国的民族自尊心起到了很强的鼓舞作用[2]。在亚运会之后,我国竞技体育在次与国际接轨,竞技体育成果硕果累累,国际地位得到提升。这个时期的人民群众迫切积极地进行身体锻炼,虽然方式方法有点激进,但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个时期的群众体育发展是不错的,而且这对于国民身体素质来说也是有积极影响的。
第四阶段,因为“内乱”,竞技体育再次受到创伤。自1971年来,竞技体育再次跌入谷底。我国竞技体育不仅失去其发展环境,还再次与国际竞技体育水平拉开差距。此时,我国体育国际地位不言而喻,民族自尊心收到打击。
综上所述,在这风雨飘摇的十年,我国竞技体育的历史价值尤其独特的角色。我们一概而论评定竞技体育毫无价值,从无到有,从复苏到迫害这一段曲折的历史里,竞技体育不仅有体育的基本属性,还为政治贡献了自己的作用。如:1971年体育外交打开了西方世界的大门;1973年亚运会的成果;还有期间我们与国际体育之间的交流,这都对我国的崛起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客观的去评定这段特殊时期竞技体育的历史价值。
2.1.3“文革”后期(1977年-1978年)
“文革”后期的竞技体育还处于低迷的状态,这个时期我国政治政策的重心在经济,文化,科技,国防建设上面。我国的体育事业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但是,过度的这两年也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埋下了伏笔。改革开放的成功,也让我国竞技体育迎来了春天。至1978年,绝大多数的国际体育组织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地位,国际地位上升,极大程度上鼓舞了民族自尊心。越来越多的体育优秀人才涌入体育事业,为我国重返国际奥委会做不懈的努力[4]。
在这个过渡时期里,虽然我国还未重返国际奥委会,但是随着一些国际体育相继向我们抛出橄榄枝,我国的体育国际地位也逐渐提高。在改革的春风下,体育体制、训练竞赛系统得以重建,我国优秀的体育人才积极投入到体育训练中,国民身体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体育事业为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贡献自己的历史价值。
2.2 改革开放30年
2.2.1改革初期(1979年-1991年)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良好的政治背景下,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1979年11月26日,我国通过长时间不懈努力,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并恢复了我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同时解决台湾身份问题。这则消息对国内优秀的体育人才甚至全国人民都是振奋人心的。这标志着世界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可,我国竞技体育水平正在逐渐向国际靠拢并且接轨。国内,国人民族自尊心、民族凝聚力增强,随着国家体制,训练竞赛系统的完善,我国竞技体育开始复苏,我国优秀体育人才积极备战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但是,竞技体育的社会责任是需要以国家利益为依托,服务整个社会的。所以在政治大背景下,我国没有参加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这一举措虽然导致我国又错过一届奥运会,但是这无不彰显一个东方大国的风范,这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截止到1983年,我国不仅重回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怀抱,越来越多的国际体育单项组织也向我国抛出橄榄枝,中国积极回应各个国际体育单项组织,而且多次参加各种国际体育单项组织举办的会议。其中,1981年我国男排在亚锦赛上获得冠军,我国女排首次摘取世界冠军并于次年再次获得世界女排冠军,这极大地振奋了民心。与此同时,我国“国球”乒乓球也开始崛起,中国运动员在1981年第36届乒乓球世界锦标赛上勇于拼搏,一举拿下7个冠军,创造历史。这不仅是中国竞技体育成果的历史,也是国际乒坛的历史。这段时间内最值得称得上里程碑式的竞技体育成果是1982年第九届亚运会,这是我国亚运史上的分水岭。在这届亚运会上,我国以61金、51银、41铜的成绩,第一次获得亚运会金牌与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这一系列的竞技体育成果让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和国际地位大大地提升,不仅让亚洲也让世界看到一个东方大国的崛起。我们不是“封闭”的,相反我们勇于直面自己的不足,我们积极学习,自我反思,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我国民族自尊心热情高涨,国民对体育的认识追求都收到积极影响,此时的群众体育发展较好,这也让竞技体育等历史价值得到彰显,通过竞技体育打开我国的国门,积极与世界进行对话,也使得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也与其他各国进行友好往来[4]。
1984年是中国竞技体育正式崛起的一年,在阔别奥运会32年之后,我国第一次重返奥运会的舞台参加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我国优秀的奥运健儿们顽强拼搏,获得16金、22银、12铜的好成绩,这也是我国在1932年之后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这样的佳绩,震惊世界,让世界见证一个东方大国的觉醒,竞技体育的国际地位得到彰显,从侧面反映我国的综合实力增强。这极大地振奋民族自尊心,国民民族自豪感得到满足。1990年中国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无疑是为我国积发展竞技体育又添了一把火,至此之后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5]。
2.2.2全面深化改革(1992年-2008年)
在党十四大成功的召开之后,《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颁布使得国内优秀体育人才争相为国争光,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让我国体育有法可依,也是我国体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巴塞罗那奥运会到亚特兰大奥运会到悉尼奥运会再到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从金牌榜第十一位到第四位到第三位到第二位,在这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里,让全世界看到了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成功,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大国崛起的决心。这四届奥运会所取得的竞技体育优秀成果,都证明了我党在政策上的正确性,这些举世瞩目的成绩都彰显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强盛,我国竞技体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008年8月8日-24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为东道主的我们,以一个大国应有的姿态,海纳百川,彰显大国英姿。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体育史上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我国获得51金、21银、28铜,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这一年的历史价值也是里程碑式的,这标志着中国竞技体育水平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国际竞争力,拥有国际话语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得到强烈的满足,随着全民健身的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一切都为我国迈向体育强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 机遇与挑战30年
2.3.1后奥运时期(2009年-2017年)
2008年之后,民族自尊心越来越强烈,国民对金牌的追求的越来越高。不论是2012年英国奥运会还是2016年巴西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数与奖牌总数都名列前茅。这说明我国的竞技体育已在世界的舞台上站稳脚跟,民族精神得到巨大的满足,但是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相对之前却是倒退的。虽然2008年奥运会举世瞩目的成绩让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相比群众体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竞技体育的优先发展战略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面临特殊复杂国情而产生的这就意味着群众体育发展先天落后于竞技体育。[6]在现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提出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就意味着我们要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上的中心上往群众体育上偏移。尤其在2008年之后,我们应该爸眼光放长远,正确认识竞技体育的历史价值,结合我国现在的国情,发展群众体育,让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进行有效的融合。我国竞技优势项目普及率低,而市场化水平高,群众参与度高的项目还需有待加强。所以我们在保持优势项目的同时,还需要查漏补缺,如:三大球与田径项目。竞技体育的政治责任已经得到充分地使用,现在应从优先发展的竞技体育的政策转变为优先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从而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育强国包括了方方面面,我们必须考虑全面,明确目标和任务整体,为中国进入体育强国打好坚实的基础。
2.3.2机遇与挑战(2018年-2039年)
无论是当今国际体育环境还是在国际环境这个大背景下,整个世界都是不停在发展在进步的,世界竞争的多极化形式已经形成。在这个大背景下,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更是势在必行,想要向体育强国迈进,就要让我国的竞技体育有很强的竞技可比性。比如:在国际重大赛事中应取得优异的的成绩;在体育项目中不能集中于小球,大球项目上也要下功夫。另外,我国也应该积极承办国际体育赛事,例如:2022年在我国举办的冬奥会、冬残奥会就是彰显大国英姿的契机。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体育赛事组织能力,国际影响力,也可通过宣传加强民族自信心,加强民众的体育锻炼意识,从而促进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增强国民身体素质,而这些都是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金牌的要求也要更趋于理性,我们要对金牌数量的要求转变为对质的要求,要求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和谐发展,竞技体育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其社会历史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3 总结
竞技体育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流动性。竞技体育无论在建国伊始,还是改革开放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政治价值和国际责任,充当着一定的的政治工具,因为竞技体育还是要服务与国家与人民群众的。通过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无疑是成功的。在不同时期竞技体育成果的不同,竞技体育所表现的历史价值也不同。在竞技体育成果繁多的阶段,竞技体育则有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也可从侧面反映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竞技体育的历史价值取决于当时国家的社会背景,换句话说,竞技体育是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另外,竞技体育成果的多少影响着国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对开展群众体育的开展也会有积极作用。从《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我国政策倾向性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竞技体育在其中历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竞技体育的成功会渐渐渗透到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中去,国民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才是我们作为体育大国的追求,也是我们迈向体育强国的基石。
[1]张晓义,张辉.新中国参加赫尔辛基奥运会始末——熊斗寅先生访谈录[J].体育学刊,2008,15(11):1-3
[2]杨鸣亮,黄波.文革体育新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3(11):142-144.
[3]傅砚农.“文革”时期竞技体育状况的阶段划分及理由[J].体育文史,1998(6):51-53.
[4]王晓舟.1977-1994年中国体育对外关系变革与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3.
[5]徐伟宏,柯茜.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历史回顾与展望[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28(4):12-14.
[6]黄波.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制度因素[J].体育文化导刊,2015(5):5-8.
[7]顾才铭.后奥运时期我国成长型体育人才的培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6):168-169.
[8]李杜娟.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运动的现状与预测分析[J].考试周刊,2014(46):124-125.
[9]戴永冠,罗林.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分析——兼论后奥运时期举国体制发展[J].体育学刊,2012,19(5):54-58.
[10]邓岱如.后奥运时期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关系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3):86-87.
[11]贾珍荣.后奥运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网络财富,2009(17):210-211.
[12]严燕,周守友,於鹏. 浅析后奥运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地位的演变趋势[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9):122-123.
[13]倪岩.后奥运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向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8(3):1-2.
On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WANG Zhijie
(Shanghai Sport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2, China)
王芝洁(1994—),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