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学视域下的武德文化重建

2018-11-26李龙飞

武术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风俗习惯武德伦理

李龙飞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武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代表。武德即尚武崇德,意指练习武术的人所遵循的道德规范。[1]据现有文献记载,早在原始战争和夏、商、周王朝更替的诸战争中就孕育和萌发了中华武德文化的初蕾,由黄帝时代“以德辅武”“武德相济”的不自觉的非理性阶段发展至尧、舜、禹时代比较自觉的有较高理性的、评判的导向阶段,武德的基本道德体系初步形成,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佛家)的影响下逐步发展不断完善。基于制度学的视角,通过对武德的起源及发展考察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武德属于非正式制度,武德是建立在原始部落成员共同抵御外敌、共同劳动实践以及共同守护家园的默契之上,通过人们长期的模仿、选择和传承得以发展为一种社会共同接受和倡导的非正式行为约束。这种自发形成的非理性地心理行为规范通过代代相传、潜移默化往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深远的影响力,不但能强化社会或组织成员彼此间的认同感和“亲缘”意识,还起到意识共振和精神融通的社会作用。然而自近代以来,传统武德文化受到了外来体育文化的巨大冲击,在一些极端主义者的怂恿之下,传统武德文化中很多优秀的内容被放弃或束之高阁,严重的阻碍了武德文化的现代化和武德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鉴于武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尝试从制度学的视角对武德文化的重建提出方案。文章将从制度的两个方面既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武德文化的重建进行论述。

1 正式制度

从制度的起源来看,正式制度源自于非正式制度,一般来说,是指一些成文的规定,包括有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规章制度等等,其总是和国家权力或某个组织有关联,它们把一些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行为规范以某种明确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且由行为人所在的组织进行监督和用强制力保证实施。在传统社会中武德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然对于武德的现代化而言,认为有必要用正式制度的方式强化武德的发展,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等等。

1.1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制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人类特定时空条件下的治道活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2]自国家产生以来,法律法规就成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及其重要的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明确了用法治理国家的思想,如“先王以明罚敕法”等等,在这之后的每一个朝代都指定了符合当时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法律法规(虽然这些法律法规不能和当今的法相提并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依法治国理念就是党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在2014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更是以专题的形式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该《决议》科学的揭示了人类社会法制建设和法治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我国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依法治国是指在治理国家时,对有关国家民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应该体现出法的思想、法的理念,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使行为人有法可依,有规可遵,明确的告诉行为人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时代,我国传统武德文化受到了从没有过的强势冲击,特别是西方强势的体育文化不仅仅击溃了我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物器层和制度层,还深深影响到了文化中最为核心的思想层。由于近代的中国长期受到外国的欺压,使一些人对传统文化和武德文化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他们把国家的落后全部归咎于传统文化,不加辨析的全面抛弃。在新时期,如何及时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武德文化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为了保护传统武德文化中优秀成分,建议国家和地方(国家进行顶层设计,地方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用强制性的手段保护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武德文化。如强制性的要求广大中小学及高校必须开展武术课程,中高考加入武术相关内容的考核,企事业单位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武术内容,对于未执行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必要的处罚,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提供强力保障,又如多制定和颁布类似《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样的文件。同时相关人员应该拿出勇气和智慧加快传统武德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建立新的适应的社会发展的武德文化体系,使其为新时期建立文化自信发力。

1.2 出台强制性行业标准和推荐性行业标准

标准化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地区或某个行业发展的文明程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且早的标准化事件当属秦代的“统一度量衡”。在当今各行业日益高精尖的社会,标准化对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历来重视标准化工作,早在1988年就通过了我国第一个标准化法律既《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并在2017年重新修订《标准化法》。虽然标准和法律(制定法)均为规范性文件,具有规范性,但二者的规范属性不同。[3]在我国现行的标准化体系当中,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因其使用对象不同而被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是指也内行为必须遵守的标准,它具有法的性质,而推荐性标准则是具有倡导性质。总的来看,不管是哪种标准对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我国各行业都在不断标准化的今天,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文化体育业也应该标准化,虽然当今社会倡导文化多元化发展,但是对于关系国家民族发展的文化必须要保持其主体地位、主流地位,使其内核思想“标准化”。由此,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武术及武德文化其内核思想及表现其内核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而进行标准化,如应该在尊重民族感情的基础上出台行业标准统一礼仪(抱拳礼)、统一着装、统一演练套路、统一器械等等,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制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习练武术者必须遵守,如比赛时错行抱拳礼必须对其本人和教练进行批评教育,而不行抱拳礼或参赛的器械不符合规定的应取消其比赛资格,并由组委会和相关管理单位进行进一步的处罚,对于做出有辱武德的人员可以移送公安机关进行处罚;对于能积极遵守推荐性标准的人员和单位应该进行相应的表扬奖励。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大众更加容易的理解武德文化的内涵思想,接受武德文化思想,另一方面也方便武德文化快速的对外传播。

2 非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无意识形成的,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观念、风俗习惯或者意识形态等因素,由于世代相承,并逐渐演化为文化的一部分而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和更深远的影响力。因此,从非正式制度视角研究武德既有助于探索武德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社会功能,成为弥补正式制度之不足的一种有效方式,又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其他非正式制度重塑武德,促进武德与文德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道德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1 树立适合发展的价值信念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树立适应那个朝代所发展的价值理念,以引领民众跟随统治阶级的步伐“向前行走”。早在我国奴隶社会的周朝时期就出现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理念,而周人制定的“礼制”价值理念更是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封建社会的整体价值理念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思想为其核心,其中“仁”的价值理念是儒家思想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儒家思想基于“仁”的基本价值理念,以人的本性和生存发展为出发点推演出众多的即便是今天看来依然有着重要意义的价值理念,如天人合一、仁者爱人、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上中等价值观念。民国时期由伟大国父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既“民生、民主、民权”价值理念为当时的社会的进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历来重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前有胡锦涛总书记于2006年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价值观,后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都说明了树立正确价值观对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的重要性。

武德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在其发展的过程必然要有适合自己发展同时符合社会国家发展的价值理念,传统武德文化源自于我国传统文化,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儒家文化价值理念对传统武德文化价值理念影响至深,传统武德文化价值理念有着深深的儒家文化价值理念烙印,因此,一般认为传统武德价值理念所包含的内容为:尊师重道、谨慎收徒、除恶扬善、重义轻利、勤修苦练、见义勇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4]这些价值理念的很多内容既是今天看来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积极的作用。当然,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传统武德文化价值理念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创造转化,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新的力量。

2.2 合理引导风俗习惯及伦理观念

风俗习惯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5]它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以人作为载体,在人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世代传承沿袭下来的传统。通过对风俗习惯定义的考察可以发现,风俗习惯源自于原始先民的祭祀活动、生产生活的条件,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之日起,风俗习惯就伴随人类左右。我国是一个区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区域的不同民族在各自不同的祭祀活动和生产生活中产生了大量风格迥异的风俗习惯,在各种不同的祭祀活动中又时常伴随着各种肢体活动,如巫舞、武舞等;先民们为了生活的需要也经常进行肢体锻炼,如跑、跳、攀爬的练习等,由此可以看出,在原始先民的祭祀活动和生产生活产生各种风俗习惯的同时也产生了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是风俗习惯的重要内容和载体,风俗习惯则有力的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武术及武德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代表,自然和风俗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合理引导健康文明的民族风俗习惯必然能够有效的推进武德文化的蓬勃发展。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儒家经典著作《中庸》,开篇即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天人伦理、身心伦理、人人伦理交相辉映的大图景。[6]这三种伦理一起成构成了我国传统伦理的基本结构,奠定了我国传统伦理的基础,也成为我国传统伦理的核心思想部分,至今依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伦理发展史,在传统文化的任何一处都可以找到伦理存在的影子,在这个过程中国武德文化始终积极与之互动,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中国武德文化伦理体系。武德文化伦理体系在根本上影响着武术的发展,也深深影响着习武者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等,同时由于我国武术强大的影响力,也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适时的优化及建设伦理体系,对武德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 结语

武德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历史长河中非正式制度对它的发展起着显性作用,正式制度仅仅起着隐形作用,但两者都为武德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文章通过论述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两者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和武德文化之间的关系,显示了在新的时期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共同重建武德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猜你喜欢

风俗习惯武德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法国人的风俗习惯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少数民族作文教学改进优化措施探析
探索满族中的风俗习惯之——猎鹰文化
影响英语词汇发展的重要因素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