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河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2018-11-26王擎宇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河南省体育

王擎宇

前言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特别是体育产业成绩斐然:外部的发展环境不断地改善、社会投资体育产业的数量不断地增加、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所占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初步建立起全省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但是中国在传统体育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体育产业还存在这些许矛盾,在这种框架下刚刚起步的河南省体育产业也有许多问题存在,如何提高河南省体育产业水平是新时期我省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1 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1 河南省体育健身娱乐产业

随着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深入实施,河南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迅速,体育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在南阳市、焦作市、周口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等城市新建了一批大型体育场馆,全省各类体育场地达8.2万多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平方米,人均体育用地超过1.4平方米[1];不仅大型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的成效明显,我省还增添了许多公共体育设施,规模领域不断拓展,以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地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当前,我省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游泳、武术、健身操、体育舞蹈、棋牌等项目是大众普及型健身娱乐项目的主体,而新兴的极限运动、时尚运动,比如滑轮、滑板、攀岩、素质拓展、跆拳道等也成为我省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经营的组成部分,从业人员不断增加。

1.2 河南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转型发展,河南省的竞技体育运动不断优化项目结构,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竞赛表演产业也在改革探索中不断完善:河南省的武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形成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武林风等都已初具产业效应;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长期参加我国职业足球的顶级联赛有着众多的铁杆球迷,河南男排、女排俱乐部都已进入全国职业联赛,漯河市还承办了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近些年来河南省还成功举办第七届全国农运会、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第十二届全省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安阳国际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三门峡横渡母亲河活动等一大批突显中原特色的体育赛事品牌。体育竞赛表演是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竞赛表演的直接以及间接经济效益在带动河南省的经济增长的同时弘扬了集体主义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3 河南省体育旅游产业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领域不断拓展,与登山、滑雪、漂流、攀岩、滑翔伞、武术影视等特色旅游项目融合发展,形成了体育旅游产业。河南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185处,其中80%的5A景区都开展体育项目[2],现有伏牛山景区、太行山景区、白云山景区、重渡沟景区、鸡公山景区、八里沟景区等景区根据自身优势开展了登山、漂流、滑雪、皮划艇等体育旅游项目[3],登封少林寺每年的门票收入约为3亿元。此外,河南省的一些景区也承办了不少体育赛事,包括石人山的山地摩托车赛、济源的篮球比赛、云台山的u-17中国国际青少年乒乓球挑战赛、小浪底黄鹿山展训练基地、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

1.4 河南省体育彩票产业

体育彩票作为我国为体育事业筹集资金的手段,同时也成为我国完成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经费来源[4]。河南省的体育彩票发行量增长迅速,2016年的销售额为1199526.8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社会体育、全民健身工程30多亿元。而在“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的体育彩票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销售额达到329亿元,为中央和省财政共筹集了92亿元的公益金,为社会提供了15000多个就业机会,为河南省的体育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5 河南省体育用品产业

在“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积极建设体育产业基地,并成功创建登封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同时我省的体育用品制造业不断地发展壮大,涌现出了一些本土的体育产品制造企业,此外,安踏、舒华等体育名企也入驻河南建立生产基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民众对健康的重新认识,我省的体育用品销售额逐年攀升。

2 河南省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2.1 区位优势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带,有着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位置优势,是全国铁路、公路、航空的枢纽,交通便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更是加强了内陆腹地与外界的联系。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河南省依托全国交通枢纽的集聚优势以及巨大的人口消费市场,积极开展跨境贸易联网,通过“E带E路”买卖全球,积极打造出领先全国的核心竞争力。

2.2 人口优势

河南省拥有一亿多人口,对于体育产业的消费者来说,庞大的人口数量就是一种潜在的需求源泉,是构成广阔的体育消费市场的重要条件。同时,在河南省现有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众多的人口带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可以使不同地域之间的人口进行移动,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高素质人口会向河南省移动,这对于提升wos我省的体育产业竞争力是非常有效的途径[5]。

2.3 政策优势

“十三五”时期是河南省建设体育强省的关键阶段,为了加快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提升我省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为了进一步发挥体育产业在释放体育消费潜力、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河南省体育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和《河南省建设体育强省规划纲要(2013—2020年)》的指导精神,并结合我省的发展实际,制定了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促进我省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4 人均收入不高、体育消费观念滞后导致河南省的体育消费能力不足

在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深入贯彻实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经济增长,全省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刚刚进入小康社会使得民众在满足日常基本生活消费以后,用于体育消费支出是非常有限的。加之人们对体育消费的观念有待提高、我省的体育人口数量不足,使得我省的体育消费能力不足,

导致我省的体育产业总量不足,与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相比,体育产业在河南省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出新兴产业的优势作用。

2.5 体育场馆总量不足导致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薄弱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虽然修建了大型体育场馆,各种规模的健身场所和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由于我省人口基数过大,人均体育用地超过1.4平方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体育场馆设施没有向公共开放[6],而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收费较高,使大部分老百姓望而却步。

2.6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自主品牌影响河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

当前河南省的体育产业机构不合理,突出发展体育旅游项目,但是出现了现了雷同竞争的现象[7];而体育服务业的比例偏低,体育健身娱乐业缺乏管理运营的高素质人才,经营理念滞后,盲目开发,功利性过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不高,缺少知名的体育品牌,产品供给不足;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同样也存在着缺少品牌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河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2.7 缺乏有效的体育产业管理机制影响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持续性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体育产业管理部门的权力小、影响力不大,在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时效率低[8]。现阶段河南省管理体育产业的体制机制并不完善,还未形成相关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没有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另一方面,体育产业管理部门应该从宏观政策层面推动河南省体育产业持续释放活力,各级体育局应各有侧重:省级体育局应做好河南省的体育产业的市场监管和培育,而基层体育局需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体育产品,广泛开展民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9]。可以尝试市场化的引入,使市场机制在体育的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社会参与,推动我省的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3 小结与建议

在“十二五”阶段,河南省的体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带来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10]:为了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体育中来,人们对体育用品、体育设施、体育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不仅有利于河南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快城镇化进程,还对拉动我省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十三五”期间,河南省要进一步夯实体育产业的基础:建设完备的城乡体育场地设施,增强群众体育健身与消费的意识,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培育打造具有国内、国际影响的自主品牌,初步建成结构合理、消费活跃、供给丰富、具有本土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努力成为推动河南省经济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

但是,当前河南省的体育产业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十三五”期间面临着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想要抓住机遇乘风而上,我省的体育产业管理部门需深入了解河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对河南省体育产业的区域竞争力进行系统分析,明确河南省体育产业实际竞争力的大小和潜在的竞争优势,构建河南省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使我省的体育产业能够持续地、有效地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体育产品与服务,并能获得产业发展的能力,以点带面、分区推进,努力实现河南省体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河南省体育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关于建立中国体育产业交易所的思考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6体育年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