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乒乓球选修课学生激励机制建设模式

2018-11-26岑海龙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乒乓球创设机制

岑海龙

前言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四十多年来为我国在各种国际赛事中争得了极高的荣誉,也拥有着最高的群众基础。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乒乓球选修课在高校的推广对于乒乓球运动群众的基础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好的社会影响价值。同时,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运动,对于大学生在专注力、反应能力和快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积极探索适宜的学生激励机制是一次十分有价值的教学探索。

1 我国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综述

1.1 现行考核机制重定量评价,缺失定性评价,不利于激励各层次学生的长期学习积极性

多年来笔者通过教学交流的机会对我国多省市的多个高校的乒乓球选修课当前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当前高校的乒乓球选修课的教学普遍缺乏对学生建立适宜有效的激励机制。我国高校当前的教学模式仍缺失定性考核,仍主用定量考核方式。对于学生的考核主要集中在接发球、推挡、快攻等乒乓球基础技术考核上,无法充分体现出学生群体的乒乓球运动的综合素质致使有些学生学会了投机取巧,而对于那些对乒乓球运动具有很高兴趣却在某些技术方面欠缺的学生则无法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注重各个层次学生的乒乓球兴趣培养,则不利于激起高校学生保持长期的乒乓球学习积极性。

1.2 教师层面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氛围的创设,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笔者针对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结果,乒乓球之所以在高校较其他项目更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是乒乓球运动更具娱乐性和竞赛性,学生可以在日常教学乃至课下很容易进行练习,并获得极大满足感。因此,高校乒乓球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到当今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该门课程的真正价值,积极创设适合乒乓球运动的教学氛围,积极充实自己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的调研中学生群体对现行的高校乒乓球选修课存在诸多不满,主要集中在:“乒乓球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良好教学氛围的创设,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针对学术界普遍认为的“教师缺乏专业竞技知识和技术”等问题,学生群体表示出了极大的理解,其认为“可借助视频、专业书籍自学”等途径通过自主学习来弥补,学生们最希望高校乒乓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不仅获得身体锻炼技能,更能加强其身心健康的发展,乃至交流、沟通技巧和正当竞争意识的培养。

2 我国高校乒乓球选修课学生激励机制建设模式教学探索

2.1 建立学生定性评价机制,充分激励学生长效运动兴趣

评价体系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可以有效地帮助师生及时了解自身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并及时调整教学和学习方式方法。因此,如果要想使我国高校乒乓球选修课能够真正长效地发挥该项目在培养学生各项综合素质方面的良好作用则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特别要从长效运动兴趣的激励方面入手,可建立学生定性评价机制,对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进行定性,有利于实现教师分层教学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未来运动发展,特别要鼓励学生的运动综合素质的发掘。可以通过“竞赛评价机制”和“赛训结合”等新鲜有效的新评价模式来充分还原乒乓球运动的娱乐性和竞赛性,让真正有运动素养和运动兴趣的学生真正喜欢上乒乓球运动,更有利于这部分学生对教师及教科书上所讲的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和乒乓球运动规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定性评价,教师就更便于实行分层教学了,更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加深不同运动层次的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技、战术的领会、消化、吸收,使得整个学生群体对于乒乓球运动具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有效推动我国高校乒乓球教学多样化改革的新发展。

2.2 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及用人机制,完善教师教学队伍建设

对于没有任何乒乓球运动竞赛经验的高校学生来说,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无非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途径来进行系统的乒乓球基础运动技战术技能的学习,而高校乒乓球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师素质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国当前的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师虽然近几年由其他项目转过来的和兼职的现象逐渐消失,基本为具有专业乒乓球知识的本科生毕业,本来这部分教师应该更容易与学生实现教学沟通和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及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我国高校乒乓球选修课对老师教学的评价及晋升机制却长期没有改变,高校乒乓球教师“论资排辈”和“吃大锅饭”的现象仍然盛行,导致教师仍然沿袭旧有的教学模式和僵化的教学方法。要想提高当前高校乒乓球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则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因此,高校乒乓球选修课需要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及用人机制,完善教师教学队伍建设,对于那些教学手段僵化,缺少教学激情和创意的教师要及时进行调岗或清退,积极将具有比赛经验的退休或退役的教练员及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纳入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队伍,建设具有活力的用人“进——出”机制,使老师真正能够热爱乒乓球运动,热爱学生,注重学生在乒乓球学习中的兴趣、合作及竞技等方面的素质的发展,真正感受到乒乓球运动带给自身的乐趣和美好的运动体验,从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日后其他科目中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竞争性、娱乐性等。

2.3 加强乒乓球文化认知软文化建设,为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开展创设良好激励环境

体育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任何一种运动的开展都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体育健身运动,更体现的是该运动自身所包含的文化认知,还会通过文化认知来影响练习者的人格和内在心理素质的建设。基于这样的分析,我国高校乒乓球选修课则最终需要落实到加强乒乓球文化认知软文化建设上,为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开展创设良好激励环境。高校可通过校园业余乒乓球友谊赛和制作乒乓球活动墙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和通过耳濡目染的形式从而真正与乒乓球运动建立感情和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和讨论互动、合作互动、比赛互动等多种互动效果来真正为学生群体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和带有很强的趣味性的乒乓球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乒乓球创设机制
乒乓球悬浮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靠拢的乒乓球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