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阳健脾化瘀行水法配合白蛋白、血浆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

2018-11-25赵竞秀马春玲付昕阮永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临床研究

赵竞秀 马春玲 付昕 阮永队

摘要:目的 观察温阳健脾化瘀行水法配合白蛋白、血浆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温阳健脾化瘀行水法加静脉白蛋白、血浆交替输注,对照组应用白蛋白、血浆交替输注配合利尿剂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 温阳健脾化瘀行水法配合白蛋白、血浆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满意,有效的缩短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对临床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温阳健脾化瘀利水法;乙肝后肝硬化腹水;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9-0027-02

乙型肝炎在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为肝硬化腹水,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症状以腹胀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是比较困难的[1]。中医药疗法在我国的肝硬化腹水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课题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下,运用古中医理论指导[2~4],运用中药温阳健脾化瘀行水法复方汤剂配合白蛋白、血浆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10月—2018年3月东莞市塘厦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20例,经B超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别纳入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8~71岁,平均(42.4±12.2)岁,肝硬化史7月~8 a,平均(3.6±1.2)a。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30~69岁,平均(43.6±12.3)岁;肝硬化史5月~6 a,平均(3.4±1.0)a。2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 (1)饮食后漱口或使用软毛刷刷牙,加强口腔护理。(2)注意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或舒适体位以降低横膈,缓解心悸或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明显者可适当抬高双下肢;每2 h翻身1次。(3)注意食用易消化、低脂肪的低盐或无盐饮食。(4)保持乐观、愉悦的情绪。

1.2.2 药物治疗 (1)中药复方:四逆汤、理中汤、五苓散加减。功效:健脾温阳、行水化瘀。药物组成:炙甘草9 g,熟附子15 g,干姜10 g,白术12 g,红参片15 g,茯苓 15 g,砂仁6 g(后下),赤芍12 g,桂枝9 g,黄芪 30 g,丹参15 g,田七片10 g,泽泻10 g,女贞子12 g,猪苓12 g,生山茱萸 10 g,粉防己9 g,大腹皮9 g,北五味子6 g,生姜9 g,藥材来自本院中药房,由本院煎药室统一煎煮,每日1剂,煎成400 mL,早晚各200 mL口服。(2)人血白蛋白与新鲜冰冻血浆每天交替使用。(3)利尿剂:呋塞米25mg,螺内酯20mg,每日1次口服。每天监测患者体重,使患者体重每天减轻小于1 kg。不可过猛地利尿,应注意监测血生化,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

1.3 观察项目 (1)判定标准:本次研究治疗标准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于 2014年重新修订的关于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和疗效标准[5]分为有效、进步与无效。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体征彻底消失,经腹部超声检查后发现腹水被彻底吸收,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肝功能恢复如初;进步: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体征有显著改善,经腹部超声检查后发现腹水吸收良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肝功能有所好转;无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腹水吸收情况、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肝功能没有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2)观察项目:对比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版本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形式描述,采用χ2检验资料间差异;计量资料使用(x±s)的形式描述,采用t检验资料间差异,P<0.05表示两者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x±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乙肝后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鼓胀”“单腹胀”等范畴,以 “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显露”为特征,最早见 于《灵枢·水胀》:“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对症状的描述颇为详细。其病机复杂,病情多变,证候错综,属 “风、痨、臌、膈”四大难症之一[6]。发病原因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失调,感染等疾病所引起的血瘀气滞、水停腹中的疾病。依据中医的理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

刘友章教授曾提出血瘀、水停是肝硬化基本病理[7]。而课题组在李可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指导下,通过多年临时床总结,体会该病须温阳健脾、益气补肾、化瘀行水同治,兼顾补益肝肾、除湿等功效,故本方在临床中能收到奇效[8]。

方中熟附子、干姜、炙甘草为四逆汤用药,功能温下焦元阳,散寒除湿,破三阴冰结;白术、红参、桂枝及黄芪等可达补益肝肾的功效[9]。五苓散功能温阳化气利水;赤芍在抗肝纤维化的同时能保 护肝细胞,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从而改善肝脏微循环,恢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及血液供应,促进损伤的肝细[9];猪苓和茯苓健脾化湿、利水泄浊[10];砂仁、半夏化痰;黄芪、大腹皮、粉防已补气利水;女贞子、生山茱萸、北五味子补益肝肾。

综上所述,中药温阳健脾化瘀行水法配合白蛋白、血浆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满意,有效的缩短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对临床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双林.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2):14-15.

[2]马春玲,阮永队,赵竞秀,等.温阳健脾化瘀行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5,4(80):44-47.

[3]莫冰泉,阮永队,马春玲,等.温阳健脾化湿活血法配合悬灸治疗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5,25(3):150-151.

[4]谢炎烽,阮永队,莫冰泉,等.悬灸配合中药治疗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J].上药针灸杂志,2015,34(7):639-641.

[5]任艳红.38例肝硬化腹水 中西医结合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2):42-43.

[6]陈国祥,张双斌.活血行气利水汤联合消胀散外敷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3):370-371.

[7]齐京,关幼波.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9):46—48.

[8]蒋岩.健脾化痰凉血活血利水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5,(13):166-167.

[9]李强.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0):137.

[10]刘树辉.炙甘草汤合猪苓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7):123-124.

(收稿日期:2018-05-28)

猜你喜欢

临床研究
平窦膏治疗湿热毒瘀型肛隐窝炎40例
口干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碳酸氢钠溶液关节腔持续冲洗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
小儿院前急救及急诊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复方硼酸含漱液的药理毒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