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门武术《对打要诀》简析

2018-11-25佟建峰

少林与太极 2018年11期
关键词:要诀拳法练习者

文/佟建峰

常门武术发源于河北省望都县东新村,属于少林武术分支,自公元1335年至今,已经走过了683年的岁月,历经21代长盛不衰。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通过历代练习者和传播者不懈努力,常门武术形成了一整套严谨缜密的理论体系。

常门武术首重武德,讲究“学艺先学礼,练武先修德”,过去拜师必定供奉“天、地、君、亲、师”,在现代可以解释为敬畏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常门武术极为重视传承,有“宁可失传,不可妄传”之说,留下祖训“三传三不传”——一传忠孝两全人,二传仁义老实人,三传尊重师长人;一不传不仁不义之人,二不传心术不正之人,三不传言而无信反复无常之人。

常门武术总的来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理、功、法、用,具体来说就是明拳理、苦练功、懂演法套路、会散手应用。

常门武术以传统文化的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阴阳辩证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哲学理论,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黄帝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常门武术注重内在意识和外在身体的高度协调和统一。据先父佟祺祥先生留下的拳诀中说:内凭心意胆,外仗手脚眼,内外六合劲,堪破生死关。练习者亦须前后左右上下六方兼顾,又内外相合,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常门武术拳法及器械是历代前辈智慧的结晶,有“拳法正则心正”之说,且拳法本身符合人体工程学,习练者长期坚持练习可以强身健体、磨练意志、陶冶性情,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散手技击是常门武术重要组成部分,与拳理拳法为一体两面,又称白打、断手,是传统武术的高级阶段,也是检验练习者自身武术技能的直接方法。如果没有散手,那就不能称为武术,只能叫做舞蹈、舞术。常门武术创建于元朝中期,由军旅武术转变为民间武术,其本质就是实战应用,经过历代练习者不断的完善,其散手技能更是日渐纯熟。现在国家强盛,社会稳定,传统武术也由过去单一的技击应用逐渐向健身方面转变,这是时代的进步。我们认为,一部分有条件的传统武术爱好者,在掌握拳理拳法的基础上学习一些散手技能,这也是很必要的。

《对打要诀》由先父佟祺祥先生(1920—1984年)亲传。先父自幼随中医丁老梗先生练习常门二郎拳(旧称花拳),擅长摔跤,精通散手,解放前在河北省定州市镖行做镖师。如今传统武术已成为广泛的群众健身运动,歌诀中某些致命用法已不合时宜,我们也做了部分删减。这也是我们整理传统武术资料的初衷。

《对打要诀》开宗明义就指出了这是对付贼寇(现称违法犯罪分子)的方法。此歌诀里面使用的手段简洁明了,没有花法,讲究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制服对手。内容中除了一些致命技法不适合现代社会外,其本身蕴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其中介绍的拿法(擒拿)在肢体冲突和遭遇到违法犯罪分子袭击时也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对打要诀》如下:

路遇贼寇心别慌,以胆壮力头一桩。

手脚为兵心意帅,二目如电放毫光。

提打挂拿凭手巧,挤崩摔靠身法强。

蹿高蹦低回身转,裉在腰腿里头藏。

抹眼吹灯头一把,挫身入怀进了膛。

眼接眼来嘴碰嘴,狮子摇头把口张。

短劲下钉命归西,往上放他一丈长。

拳打后脑钉咽喉,白猿下钻撩他裆。

贼要倒地别去扶,谨防黑手把你伤。

迎门三让是唱戏,谁先下手谁沾光。

一力必定降十会,身巧也破千斤王。

贼弱我壮正面打,看他侧身贼必强。

眼观六路精神抖,摘耳细听在八方。

拳打当胸冲天炮,蝎子背针顾后方。

把势摘瓜不怠慢,顺势一捋牵了羊。

连环三肘来闭气,小鬼脱鞋一命亡。

手托腮来全凭快,回手成勾勾气嗓。

怀里抱月拿法狠,大小金丝见真章。

滚肘后手接压腕,铁指一插掌缝上。

肘膝打来肘膝接,飞腿踢来飞腿抗。

好腿打得满身转,好拳能顶一杆枪。

活学才能活来用,笨雏动手像打夯。

急如灵猫快如箭,动手如同红眼狼。

对面交手要谨记,心眼总是比力强。

功夫为末胆第一,没胆猛虎不如羊。

对打要诀辈辈传,二郎花拳扬八方。

《对打要诀》开篇首句“路遇贼寇心莫慌,以胆壮力头一桩”,诠释了精神意志在行动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提打挂拿凭手巧,挤崩摔靠身法强。蹿高蹦低回身转,裉在腰腿里面藏。”这几句具体的阐述了常门武术的博大精深。前两句为具体的手法身法。按常门武术第二十代传人苏才子先生说,常门武术手法有十数种之多,代表性的有勾、搂、扒、打、豁、挑、摘、挂、吞、掩、剪等,腿法有踢、弹、蹬、踹、截等,身法更是丰富,有挤、挨、靠(抗)、崩、撞等。

如此多的技术手段怎么应用?关键在哪里?拳打换式,拳打变式,式式不离闪展,把把不离腾挪。苏才子先生如是说。先父祺祥先生说得更直白一些,“裉节在腰胯”。无论行拳还是散手,腰胯是最重要的。腰胯为连接人体之轴,无论下力上达还是上力下达,皆是通过腰胯来传递的。我们如果明白了这些,在行拳或者交流切磋时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自“抹眼吹灯头一把”到“好拳顶得一杆枪”,则具体描述了应对犯罪分子的方法。常门武术的打法分两种。一是外场打,也叫游打,你退我进,我退你进,挥拳轮腿。这种方式比较常见,普通人发生冲突时也是这样,现代散打搏击中采用这样技术的也不在少数。这样有个好处,一退破千招——我退了,你打不到我,我也打不到你,然后我可以再整理拳架,继续搏打。还有一个是内场打,也叫入膛打,也讲究敌进我也进,双方几乎身贴身,膝、肘、肩、胯各个部位均可使用。据先父讲,危急时刻甚至可以用嘴来咬伤敌方。入膛打几乎是一下定胜败。

内场定生死,外场打输赢。事实上外场打和内场打并没有明显的界定和划分,一般都会应用得到,这就要看敌对双方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的高低。长劲儿一般可以把对方发放出去,看似厉害却伤害小,短劲儿、冷脆劲儿能给对方肢体及内脏造成伤害。

《对打要诀》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一力必定降十会,身巧也破千斤王”等,就阐明了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优势和劣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对打要诀》原文很长,如果仔细分析起来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绪,讲述接敌时我方心理及身体两方面的准备状态。只有不胆怯,有必胜的信心,才有可能胜利。

第二部分为具体打法内容、各种招数的应用等,如插眼、踢裆、打后脑等致命的招法。当然,这些方法在现代社会武术交流切磋或者搏击擂台上是绝对禁止的。传统武术去掉这些打要害部位的招法后,是否在实战搏击中可行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传统武术是历史悠久的搏击术和自卫术,极具智慧和可操作性,基本概括为踢、打、摔、拿等多方面技术,一句“远踢近打贴身摔”就道出了传统武术的诸多技术手段。这也说明传统武术并不是只有打击要害这一种取胜方法,一些有条件、有精力的武术练习者,通过艰苦扎实的武术散手训练后,完全可以站在擂台上和各种搏击术一较高低。

我们认为,传统武术打击要害部位的方法,在过去以搏杀为目的的动乱年代是一种必须。现在是和平时期,习武以健身为目的,在搏击擂台上去除掉打击要害也是一种进步,这不仅保障了参赛运动员的生命安全,也推动了传统武术与其他搏击术的交流。当然,笔者认为传统武术打击要害部位这种操作方法,在制止恐怖犯罪分子保卫国家安全等特殊情况下还是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的。

《对打要诀》最后一部分详细地阐明了在实战中的活学活用原则。散手实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你永远不知道对方使用什么方法,这就要求我方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活学才能活来用,笨雏动手像打夯”,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试举例说明:一个“白蛇吐芯”就可以变出好几种用法,可以对敌方的胸、腹、咽喉、面门进行打击,一击不中可以二击三击。练习此单式时手形为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变换为拳、指等,可以和弹腿、身法相结合。万万不可拘泥于某种招式固定的用法,任何招式的最终目的就是制服对方。

《对打要诀》的最后道出了“胆量”的重要性,这其实是开篇的补充和加强。“一胆二力三功夫”是父亲常说的话。笔者常见到一些武术爱好者平时演练得虎虎生风,可是一与人交手就心生怯意,半点武艺施展不出来,自乱章法,最后被人击败。这就是“胆气”不足,现代称心理素质不过关。

传统武术中对力量的要求是很高的,没有力量的武术是不存在的。先父祺祥先生可单手将9公斤的土坯扔到房子上,用4.3米(一丈三尺)大枪把半口袋谷子挑到2米高墙头。这样的力量就是在现在也是很强大的。即便是太极、形意等拳法,对力量也有很高的要求。我的恩师、武术名家孙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王福明先生曾对我说过,过去太极拳的训练强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即便是现在也有大杆等练习整力的器械,所谓“用意不用力”并非指不用力,而是不用拙力。我们认为,一个连一只鸡都抓不住的人,是不能称之为武者的。

《对打要诀》中“急如灵猫快如箭,动手如同红眼狼”,则形象地说明了在散手实战中身体的敏捷和速度的重要性。真正散手技击胜败不过电石火光之间,并非影视剧中拳来腿往的火爆场面。常门武术第二十代传人苏才子先生对我说过,老拳诀里有“迟迟手,受重伤,眨眨眼珠见阎王”之说,可见速度多么重要。

《对打要诀》中除了对力量、速度等有要求外,还有一些隐藏的东西,按祺祥先生的话讲是“有明必有暗,对敌关键还得看火候和尺寸”。这句话有些艰涩,如果用普通话来解释,我们可以把“火候”和“尺寸”理解为控制力量的程度和在散手实战中的方向感和距离感。方向感、距离感怎么得来?祺祥先生回答就俩字:多练。

对于这首《对打要诀》,我们要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歌诀里面蕴含的许多前人的智慧是我们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猜你喜欢

要诀拳法练习者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2016年昆仑决比赛拳法技术运用分析
陕建的“要诀”:无限扩充动能——国企党建如何“推波助澜”
狗拳非遗难寻传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小垫子”在横箱屈腿腾越教学中的运用
猜拳
太极拳:自然性质的反映和再造
提升魅力有要诀
冰上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