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研究

2018-11-24陈文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3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培养研究人文素养

陈文君

摘 要 大学语文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的形成具有积极性影响。本文主要从大学之道以及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两个方面论述了大学语文教育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希望相关教育工作者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大学教育 人文素养 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在大学素质教育中人文教育以及科学教育占据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根据研究发现,科学教育在综合素质教育中所占比重过大,人文教育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逐渐导致大学语文教育边缘化,必须要引起警觉。如果大学生缺乏人文素养的教育,必然会引起思想价值观念混乱,人文精神缺失。从目前在校大学生所反映的一系列问题来看,人文素质培养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地步,因此重视大学素质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培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必须要提高大学语文在大学素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

1大学语文教育的功能

在现代社会组织中,大学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其主要魅力在于自由博大,追求相应的文化意境,能够有效提升民族的文化素养。作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不能缺乏人文精神,一旦缺乏人文素质的浇灌,大学之花就会枯萎,如果缺乏理想,大学校园就会变得世俗。但是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呢?有效重视大学语文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以及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大学的精神传承性能够使其担负起精神重建的重担。高等教育数字改革更加明确大学语文教育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大学生汉语文化水平能够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能够提升自身的精神文明境界。大学语文教育主要选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兼顾社会生活多个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载体,所选取的文学作品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深刻反映当代社会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表现了真情实感,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学生通过阅读大学语文教材,能够形成丰富的体验,其思想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综合人文素养。通过大学语文教育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充分吸收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所积累的优秀的精神成果,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自由的人格魅力,同时启发其创造力、丰富其想象力,帮助其健全价值取向,增强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因此达到了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目的,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合格的接班人。

2大学语文教育必要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普遍受到了物质的冲击,受到的诱惑力越来越大,因此人文精神很容易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被拜金欲望所淹没,整个社会趋向于功利化,教育行业也是如此。导致学生人文精神面临了严重的缺失,精神危机愈发严重。从计划经济时代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语文素质教育基本上来源于现实教育,但是现实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全面人文素养培养。如果在高等院校大学校园中,不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有效弥补人文素养教育课程,那么其培养的毕业生必然是缺乏相应的人文素质,因此无法达到全面培养人才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文素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所发挥的作用正在不断的扩大,正在扩展至全新的领域,但是部分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道德滑坡严重,在令人感到震惊的同时,需要全面反思其产生的根源,直面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

2.1人文素质培养是大学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承担起基础性的交流工具,并且还是自身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重要渠道。因此语文教育是一切人文学科的基础,对于自然科学来说语文教育能够辅助自然学科的学习。对语文学科本身来讲,其自身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人文性的素质培养,它能够提供人为精神的关怀,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无可匹敌的优势。也正因为这个优势使得大学语文教学在人文教育中应该发挥主旋律的作用,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应该注重人文性,呼唤真性的回归。

2.2高等教育改革需求

作为社会精神象牙塔的大学教育,大学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要唤醒学生心中的人格,但是当前大学语文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功利化现象,大学语文课堂过分注重文学常识以及基础知识的传播,但是对于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以及情感价值观念探讨还不够深入,无法起到精神桥梁的作用。因此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需要将大学语文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学语文教学回归到其本质,不能够仅仅为了学分或者是考试而教学,更重要的是传播精神文化,啟迪学生的思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为大学生人文素质全面培养奠定良好的氛围。

3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策略

3.1注重人文精神熏陶

进入大学之后的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以及语文基础知识,因此大学语文在选材上主要选择精品,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展示现实社会风貌,丰富反应人类社会,对学生的个人品质以及素养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由于个人鉴赏能力的限制,部分学生无法从文学作品中直接获取这些营养,因此有必要借助于大学语文老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书中对于文章情感进行分析,努力提升大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争取实现学生与文章作者达到情感上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3.2注重文化品牌建设

作为影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最重要场所,学校校园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要抓好人文素养教育排头兵的作用,注重墙壁文化展示,比如说在教学楼走廊以及教室外的墙壁上,要广泛张贴名人名言,优秀的诗文等等文化作品,这样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帮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环境中学习,使其受到精神的熏陶;第二需要注重大学语文教育的传播,在传播中主要注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大学语文课堂中能够感受到汉语的文字魅力,逐步感受到自然以及社会的美好之处;第三学校可以举办语文学习竞赛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学校可以借助于馆藏的图书资源,充分开展中文比赛、成语比赛、诗歌比赛等等活动,充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注重学校文化品牌建设,以此来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3.3在语文教学中逐步融入人文元素

需要在大学语文课堂中深入挖掘内部的文化内涵,需要将大学语文教育中所展现的人文精神以及情感渗透到大学语文教学的各个内容之中,努力做到工具性以及思想性的统一,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大学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渗透人文性。人文性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着手,第一,所选编的教材,第二,老师所传授的内容。教材基本上都由专家所选的文学精品,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关怀,反映深刻的社会哲理,因此需要重点阅读。同时老师在传授大学语文课程时,需要积极备课,在讲课过程中要使学生充分领略到所选的文学作品自身反应的价值和情感,同时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去感悟,去领会而不是机械的灌输文学知识,需要积极开展文学教育方面的工作,培养大学生文学素养以及文学上的爱好。

(2)需要在大学语文教育过程中体现文学性。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要体现人文性的关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想象力,老师在对教材课文进行讲解时不能够过分强调标准答案,要给学生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可以通过多种素材让学生去思考小说内部人物的整体性格、内心活动的相关变化,感悟作者的实际写作意图;

(3)在语文课堂之外也要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校园中推广语文教育其最终目的不是帮助学生多认识汉字或者是多了解文化常识,更关键是价值情感以及思想观念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价值体系中,从而对其后期思想价值观念以及人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广泛开展社会阅读。大学语文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心理发展的需求,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于其身心发展的书籍,在大学课堂之外延伸对于语文教育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其拓展事业,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陶冶人文素养情操,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结束语

大学语文教育在大学生人文素質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加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用以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克云,章艳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01):99-101.

[2] 曹丽萍.发挥大学语文的育人功能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语文教学与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137-139.

[3] 郭茜.大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9):175-176.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培养研究人文素养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