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技术 在数控车床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24刘亚红

职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技术互联网+

刘亚红

摘 要:本文以“互联网+”技术在数控车床一体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为案例进行分析,从“互联网+”技术的基本理论认知、具体应用示例、运用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互联网+”技术在数控车床一体化教学方面的运用提供了鲜活案例。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 数控车床一体化 教学反思

“互联网+”技术是实现产业升级的一种新手段和方式。笔者作为一名技校教师,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教学就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贴近企业的需求。笔者结合生产实践及实际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互联网+”技术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互联网+”的基本理论认知

“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其深层意义是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完成转型升级。通过赋予传统行业开放、平等、互动等互联网特性,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整合,改造传统行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升效益,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在数控车床一体化教学中,笔者认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就是通过开放、平等、互动的网络平台、教学媒体及教学软件的运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互联网+”技术的具体实施案例

1.“互联网+”技术在数控车床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数控机床操作面板、数控机床系统控制面板都包含很多按键及旋钮,初学者学习数控机床时,对于机床面板的操作非常生疏。教学势必要采用一体化教学,理论和操作要同时进行。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根据进度快的学生的学情往下进行课程教学,进度慢的学生肯定会步步落下,这部分学生中有的甚至都记不住每种按键的作用及用法,这给安全操作造成很大的隐患;如果根据进度慢的学生的学情往下进行课程,教师又不能按正常的授课计划完成授课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互联网+”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机床操作面板、数控机床系统控制面板上的各个按键、旋钮的含义、作用及操作做成讲解视频,上传至网络并转换成二维码,之后将二维码通过微信或者QQ等通信工具发送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地观看学习。另外为了检测学生是否观看了视频、观看视频到什么程度,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让学生进行课下课堂签到,并在网上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对没有合格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这样等到上实训课时,学生对机床操作面板的认知水平就基本一致了。

初学者刚学习数控机床时,对手动试切法对刀操作非常不熟练。上实训课时一个实习教师要面对30名左右的学生,教师演示操作时,由于机床的遮挡,只能有2~3名学生看到教师的演示,如果按照3人一组进行演示,教师需要演示10遍,并且前提是教师演示一遍学生就都能学会。但现实是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不同,动手能力也不尽相同,这样的教学方式势必会事倍功半。然而,有了“互联网+”技术就不一样了。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将对刀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并录像,之后将视频上传至网络并转换成二维码,之后将二维码通过微信或者QQ等通信工具发送至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上网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地观看学习,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FANUC 0I MATE-TD系统为例,学生在学习尺寸单调变化的外圆零件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主要会用到G01、G90、G71三种指令来编制加工程序,而每种指令所编制的加工程序的走刀路线不同、程序长短不同、切削用时也不同,那么怎样区分并辨别每种指令在编程时的优势和劣势呢?这时候“互联网+”技术就派上用场了,教师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将几个指令所对应的外圆程序编好,并用仿真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加工,之后利用屏幕录像将每个模拟过程都记录下来,最后将几段视频上传至网络并转换成二维码,之后将二维码通过微信或者QQ等通信工具发送给学生。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观看学习。这样有两个好处,学生不用下载视频,不占手机存储空间;一些仿真设备配备不齐全的学校不能达到每人一台电脑的标准,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扫描二维码进行观看学习,解决了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

2.“互联网+”技术在预习数控车一体化新知识、新技能中的应用

在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这门课程中,有一个任务是典型零件的自动编程。这一任务主要是通过数控编程软件对零件进行自动编程并进行程序传输。自动编程与手工编程有着天壤之别,不会手工编程一样可以学会自动编程,原因是这两种编程方式联系甚小。如果不会手工编程,一接触自动编程都能学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任何一种学习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都需要用心、用脑,才有可能学会。既然自动编程并不是一学就会,那么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不尽相同,势必就会导致学习结果千差万别。这时,“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差距缩到最小。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备课,将自动编程任务一边进行操作演示,一边进行口头讲解,在重点、难点、易出问题的点都进行重点演示并强调。同时将此过程录制成视频,将此视频上传至网络并转换成二维码,之后将二维码通过微信或者QQ等通信工具发送至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前扫描二维码进行观看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预习作用。对于预习效果的检测,教师同样可以将问题进行整理并上传至“雨课堂”,对学生进行在线检测。

常规的预习是针对课本、资料的预习,是一种可触摸的、直观的预习形式,而对于软件的学习,由于设备、设施等原因,很难进行有效的预习,“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预习新知识、新技能的问题,使学生提前对新知识、新技能有了一定的认知,这样教师在上新课时就不会有无力感,学生也不会因听不懂而产生乏味感,有效课堂的打造也有了希望。

3.“互联网+”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通常教学评价分为本组自评、组间互评及教师总评三个环节。在这些评价环节中,有口头形式,还有书面形式。假设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5人一个小组,这样就有6个小组,每人一张评价表,每组一张评价表,再加上教师用的评价表,这样一堂课下来光评价表所用的纸张也不会少。本着低碳、环保、經济的原则,“互联网+”技术就有了用武之地。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事先将评价环节所用的各种评价表制作成电子版,并用程序设置好内容选项,上传至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直接采用电子评价模式。学生只需要打开电子表格,在里边对应的选项部分进行勾选即可。这样既达到了评价的目的,又节约了纸张,低碳、环保又经济,何乐而不为呢?

4.“互联网+”技术在作业布置与检查中的应用

常规的作业大部分都是书面作业,以纸张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批改作业也是挨个进行批改。如此,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又浪费了纸张,同时事倍功半。然而,采用了“互联网+”技术后,教师可以提前将作业及正确答案编辑好,然后用软件呈现出来,让学生直接打开链接做作业即可,做完后提交作业,系统就会自动进行批改,学生直接就能看到自己哪道题做对了,哪道题做错了,还可以查看错题解析。“互联网+”技术在作业布置与检查中的应用,减少了物质资源的浪费,并有效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三、“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反思

很多时候,教师们已经习惯了常规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尤其在一些县城技校,有网络但是没有合理地利用起来,这样教学效率低,老师累,学生烦,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让课堂活跃起来,也可以让枯燥的知识与技能活跃起来,教师与学生也都跟着活跃起来,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在课下学习完成,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是答疑解惑的引导者。另外,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们利用微信或者QQ的群聊功能进行互动,以讨论性的问答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和技能操作步骤,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达到提升和拓展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知识或技能操作过程以媒体或链接的形式存储,可实现随时随地地无限次地查看与播放,非常有利于知识、技能的获取与巩固。“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多数技校学生实现了从不愿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了从不会学习到会学习的转变,实现了本质性的突破。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初学者来说,需要下一番工夫,要掌握每种软件的操作方法及流程,如雨课堂、串流大师、articulate、调查派等软件,要能够将视频、文字、表格、图片等顺利上传至软件或网络,并进行二维码转换等。

参考文献:

[1]田健,阳嵘莎,杨改学.基于信息化课堂的教学交互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9(13).

[2]王玉琴.高校信息化課堂有效教学的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2014(9).

(作者单位:烟台工贸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技术互联网+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