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中专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与分析
2018-11-24袁业树
袁业树
摘 要 县级中专的办学宗旨是根据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以服务当地经济为目标,为当地社会培养出与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一定熟练技能的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课程体系的改革就是要以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以当地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科学设置县级中专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的课程体系,合理确定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
关键词 县级中专 专业设置 课程体系 社会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广西在2008年初开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攻坚战,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促进下,广西的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蓬勃发展,各个中职学校不仅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对推动广西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从总体来看,广西县级中专的教育发展还没有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除了办学条件薄弱,职业教育体制不畅,吸引力不强外,在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上还没有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当地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僵化不灵活、教学模式陈旧不变通,各种软硬条件的制约,使我们县级中职学校的教育依然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2015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计划中明确指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与中职学校共同研究服务当地产业发展的专业设置工作,应以培养学生“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为主线 ,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基本出发点,重新构建课程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1县级中专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的应该遵循的原则
1.1以农村需求为导向原则
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县级中专是其主要载体,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县级中专的受教育者主要是来源于当地,也是为了这些受教育者毕业后能够实现本地就业。因此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与地区经济之间的“服务”与“依靠”关系。
1.2条件具备原则
县级中专在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时,不仅要以需求为导向,还要考虑学校自身的条件是否能够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在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即使这些专业是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也不能盲目的设置,不考虑学校现实条件,学生的培养质量将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真正需求,将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损坏学校声誉,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1.3局部与全局相协调的原则
县级中专的职业教育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合理的专业设置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强化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依靠区级政府的宏观指导、市(地)级政府统筹发展、县级政府为主管理的责任。县级中专的专业设置要避免专业重复设置、比例失调、培养学生质量不高等后果。特别要慎重对待与邻县中职学校开设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发挥本地经济自身优势,避免各种恶性竞争,尽可能使区域内学校的主干专业互不雷同,各有千秋,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1.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县级中专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既要考虑稳定性,又要保持灵活性。专业稳定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有利于学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专业本身的建设和实验室、实习实训设备及基地的建设。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专业也要稳中求变,不断发展。县级中专专业设置灵活性还体现在学校的学制和课程方面,由于受教育群体的差异性,要求学制和课程依据农时和农业需要来合理变动。
2全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总体概况分析
2.1全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14个地级市,34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和12个自治县,几乎每个县都有一所县级中专,加上辖区办的县级中职学校,2016年统计有74所。为更有效地了解我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情况,笔者收集了我区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在2016年的专业设置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2.1.1全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概况
全区中职学校一共有251所,开设的专业数213个,各专业布点的总数有1963 个,平均每个职业学校所设专业数为7.8个,其中属于城市学校的中职学校有177所,而专业布点数达1461 个,平均每所学校设置专业数8.2 个,广西县级中专有74所,专业布点数502 个,平均每所学校设置专业数6.7 个。总体来看,全区中职开设的专业覆盖农林、 资源与环境、 能源、土木水利工程、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医药卫生、商贸与旅游、财经、 文化艺术与体育、社会公共事业等多个领域, 基本覆盖了广西的产业结构,为我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北部湾的开放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提供急需的技术人才,具体见表1。
2.1.2县级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县级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很多中职学校都以计算机应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烹饪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以及会计专业等为主。各个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严重趋同,如我区县级中职学校只有74所,而开设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就有71所,专业的重设率约为95.9%,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有55所,该专业的重设率约为74.3%,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设置也存在趋同,众多的中职学校开设有相同的专业课程,极大制约着中职教育为当地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从县级中专学校与当地一些企业的合作、跟岗实习特别是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看,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度不高。县内企业招聘用工过程中很多工作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同时中职学校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却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从而纷纷流向区外,不利于对落地人才的培养,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已成为困扰和制约县级中专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2.2县级中专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概况
在对我区部分县级中职学校的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区县级中职学校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学模式受着普高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上中职学校的软件硬件投入不足,各个县级中职学校依然是把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放在首位,而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重视不够,从而极大的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2.2.1多数县级中职学校依然采用的是三段论课程模式
三段论课程模式是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部分组成。这三大部分之中,文化课是最基础的部分;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专业课是在专业基础课之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的课程,这种课程模式可以使中职学生学到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也方便于进行统一的教学研究和统一的教学评价,但这种模式由于过分强调专业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学生的实践部分主要放在验证上,加上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不高,学生厌学怕学现象严重,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動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2.2.2三类课程的课时比例不合理
通过对部分县级中职学校的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时比例不够协调,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面窄,适应能力差,多数的课程都是按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大概比例4:3:3来安排,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很难学到一技之长,无法适应现在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3县级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改革的策略
3.1县级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改革思路
2015年4月份,随着《关于深化县级中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公布,我区县级中专综合改革有了明确的方向:在中职学校里要构建“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上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以满足中职学生升学和就业多元发展需求。在重点建设本校各个骨干专业基础上,县级中专还要进一步因地制宜地推进涉农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开设一些与本地农业息息相关的专业。
3.1.1政府部门要发挥宏观调控和指导优势
各级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要担负起对县级中专学校专业设置的指导和服务责任,除了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外;对于普遍化和大众化的专业,上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要引导各中专学校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大力扶持有利于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特色专业。
3.1.2积极推进品牌专业与热门专业相结合的建设
县级职业学校的品牌专业一般都具备有相当的规模,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是学校办学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根据市场对各种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县级中职学校也应该设置或建设一些比较热门的小专业,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以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县级中专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3传统特色专业的专业课程创新
每一间建校时间长的县级职业学校,多数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专业,这些专业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这些特色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已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甚至已经过时。比如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原来的CRT彩色电视机维修技术是必修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平板电视已经代替了CRT电视,专业课程不应该再使用CRT彩色电视机维修技术教材,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平板电视方面的教材,这样才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此学校必须实行创新,给传统特色专业赋予新的职能,重新设置专业课程,而这些专业课程的设置代表着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学校办学的生命力所在。
3.2县级中职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的策略
3.2.1确定培养目标和方案
为了让学生学习的内容更贴近社会生产需要,学校可以通过与“订单”协作企业、校企合作企业或者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专家参加专业教学指导,共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方案,这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2.2根据企业的需要组建课程体系
中职毕业的学生能不能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根据企业的需要组建课程体系,使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由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 岗位操作技术模块、专业方向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由若干门课程组成,每门课程都确定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不同能力模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技术、与技术相关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与岗位相关的法规要求、与合作相关的人际规则等),以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
3.2.3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专业校本教材
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专家共同编写出既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又适合中职学校校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校本教材。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岗位、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转化为课程所涵盖的知识体系,形成纸质教材。
3.2.4通过工学结合开展教学
县级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合作企业收集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影像、录音、图片、资料等,制作成具有系统性、真实性的多媒体课件。同时通过引进仿真教学软件模拟企业生产过程,改造教学情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4结束语
县级中专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政府的领导、行业企业的参与、职业学校的实施,教师全身心的投入,中职职业教育的改革将会有质的提高。校本教材的开发、完善的课程质量评价机制、企业的评价和反馈以及企业对技术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等等问题,都将是我们研究和探索的方向。相信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今后我区的中职学校特别是县级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改革将沿着更科学更合理的轨道前进。
参考文献
[1] 蒋国平.广西加快结构布局调整步伐促进职教为经济发展服务[J].职教论坛,2004.
[2] 王屹.应对区域发展与就业的中职专业设置[J].教育与职业,2008.
[3] 刘桂红等.我国县级职教中心专业设置与改革思路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03).
[4] 许士春.关于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8(10).
[5] 蔚丽娟等.江西省城市与农村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情况调查分析[J].职教通讯,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