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黄河明珠的“信”答卷
2018-11-24吴限
◎文/本刊记者 吴限
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民风淳厚。内蒙古乌海被誉为“黄河明珠”“乌金之海”,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近年来已建设成为宜居之城、水上湖城。虽然是一座年轻城市,但乌海文化氛围浓厚,“诚信”正作为其中的重要因素凝聚着人心,引领着社会风尚。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打造的“明厨亮灶”工程,鼓励餐饮服务单位在明显位置将食品原料的购进渠道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信用村”被评为信用户的村民可以享受低利率无担保贷款……在乌海,随着社会信用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着诚实守信的浓厚氛围。
实现“三个率先”向社会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
“平台建设方面,乌海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实现了‘三个率先’,一是率先与自治区信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二是率先与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平台互联互通;三是率先实现自然人基础信息及重点人群信息的归集。”乌海市发改委主任李春晓向记者介绍近两年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巨大进展,目前,信用信息平台可实现四大功能,即构建互联互通监管网络,支撑跨部门、跨地区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为各部门、各地区减少前置审批核准,事中事后信用监管提供数据支持;汇总、公开政务信息,为社会提供信用信息的查询、浏览和使用服务;平台与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大厅相联通,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信用信息服务。配套建设的“信用中国(内蒙古乌海)”网站成为乌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公开和服务的窗口,向社会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
2017年5月4日,乌海市发改委在人民公园开展“扬信用之帆 筑乌海美德”诚信主题宣传活动
记者了解到,2015年,乌海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初步建成运行,之后委托第三方资信公司对平台进行升级改造,目前乌海市已建成以“一网、两库、三系统、一平台”为核心、基于跨部门数据互联汇聚的信用信息系统:“一网”即“信用中国(内蒙古乌海)”网站;“两库”是指法人信用信息库及自然人信用信息库;“三系统”包含综合管理系统、政府应用系统、征集管理系统;一平台则是指乌海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内蒙古诚芳贸易有限公司、乌海鸿达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乌海市锦达物流有限公司……”记者登录“信用中国(内蒙古乌海)”网站,可以查询了解到守信红名单的企业详细信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地址、法定代表人、行政许可机关、核发日期等。李春晓介绍说,目前乌海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归集全市86个职能部门的信用信息数据近41万余条、自然人基础信息及重点人群信息51万余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并增加了“信用验证”功能,凡在“信用中国(内蒙古乌海)”网站上公示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均可在审批系统的预审和受理环节查询到,各行业主管部门可根据各自职能职责及国家、自治区以及乌海市印发的各类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使用相关的信用记录。
“目前,乌海市已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业企业节能任务完成情况及建筑企业信用情况,企业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保信用评级、纳税、经营情况,企业对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文书履行情况等九类情况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通过发布诚信‘红黑名单’,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推动建立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李春晓说道,截至目前,乌海市共有256家企业列入诚信“红名单”,986家企业及个人列入诚信“黑名单”,并已通过“信用中国(内蒙古乌海)”网站对外发布。
打造“明厨亮灶”多管齐下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自从前几年毒豆芽事件被报道后,我们家都不敢在外面买豆芽了。”在一家蔬菜直销店,市民李女士表示,“后来市里有了自己的豆芽加工企业,听说是政府扶持的绿色食品企业,我这才又开始买些吃。”
近年来,为了让市民吃上健康放心的食物,乌海市打造了金裕食品加工园区和海勃湾工业园综合加工区两个大型食品生产加工园区,乌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食品生产科科长王永霞介绍说:“乌海市扶持发展了一批以往没有的上规模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并对这些企业进行严格管控,要求其生产的产品必须是绿色食品,而且这些企业所生产的多是大众必需的一些食品。”此外,为打击假冒伪劣生产行为,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提高监管效能,乌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还会对企业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的审计式检查,核对购进与销售的财务凭证等情况,判定企业是否存在违法生产经营的嫌疑。
如今,走进一些餐饮服务店,市民不仅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后厨工作的情况,也可以看到后厨与前厅只有一扇大大的玻璃相隔,后厨的卫生情况、使用食材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了眼前,让人们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这就是乌海市近年来打造的“明厨亮灶”工程。乌海市将大型以上餐饮服务单位、部分有条件的中型餐馆、学校食堂等作为“明厨亮灶”工程的重点。鼓励餐饮服务单位在明显位置将食品原料的购进渠道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明确“明亮”措施,对大型以上餐饮服务单位、有条件的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和学校食堂,推荐使用透明橱窗,使后厨成为消费者可以直接看到的‘透明厨房’。“2018年,乌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稳步推进“明厨亮灶”建设工作,全市共有餐饮服务单位4119户,‘明厨亮灶’改造的餐饮服务单位有3041户, ‘明厨亮灶’率达74% 。”乌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王理表示。
此外,乌海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定期还会在食品经营户中开展“讲法律、讲诚信、讲道德、学先进”三讲一学活动,开办“诚信讲堂”,通过个体工商户亲身讲述诚信经营事迹,引导食品经营户坚守道德底线,树立向善向上、良心为本、诚信为先、责任为重的行业风尚,营造诚信自律的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李春晓表示,近年来,乌海市从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稽查等各个环节创新监管方式,通过规范扶持本地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对餐饮单位实行量化分级管理,不断强化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治理,加大处罚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乌海市的食品安全治理能力,进一步促进了乌海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道路,切实维护了食品经营秩序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信用“走村进户”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今年6月23日,海南区巴音陶亥镇羊路井村绒羊养殖户石二兵收到了邮储银行海南支行发放的8万元信用村贷款。“前天打电话预约申请,昨天信贷员来我家入户调查,今天8万块钱就到了我的账户上。信用村贷款申请方便,审核流程简单,发放速度快,利息低,真的很实惠。”石二兵说。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2017年8月2日,乌海市召开2017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暨诚信表彰大会
这是石二兵申请到的第二笔信用村贷款。去年6月,石二兵自愿提交了“信用户”评定申请表,由邮储银行海南分行信贷员组成的银行评定小组到村里进行入户调查,村评定小组成员代表、村主任介绍了石二兵的家庭情况和养殖规模。经过综合评定,石二兵的综合分数超过了80分,成功当选为“信用户”。
李春晓告诉记者,“信用村”的建设既有利于农户贷款扩大生产,又有利于培养农户的信用意识,逐步营造一个“人人讲信誉,村村重荣誉”的优良环境。金融是水,经济是田,信用是渠,现在水多田旱,关键问题是渠不畅通,接下来要抓住信用这个关键,让“信用村”建设全面铺开,把金融之水灌溉到经济之田中去。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乌海市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负责人介绍,去年4月21日,乌海市首家“信用村”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巴音乌素村揭牌成立,巴音陶亥镇羊路井村等村也被相继授予“信用村”,“村民自愿写申请‘提’、村评定小组和银行评定小组联合打分‘评’、无抵押无担保优惠信贷政策即时‘批’,让诚实守信的农户享受信贷优惠和便利。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我市845户农区居民被评为‘信用户’,14个行政村获评‘信用村’,‘信用村’建设为打通农村牧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开辟了一条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去年我贷款5万元扩大了养殖规模,今年我想再贷8万元,买一批出绒量多的种羊,收入会增加好几万元。”石二兵说道。
“石二兵按时还本息,无不良征信记录,是大家认可的优质信用户,所以第二次贷款申请很快就通过了审批,诚实守信是最好的贷款担保。”信贷员段秀丽表示。
邮储银行海南支行信贷部主管薛亮介绍,结合申请人意愿和经营项目周期,银行为“信用户”量身订制了按月(季)付息到期一次性还本、阶段性等额本息等多种还款方式,并创新了一次授信、循环支用模式,借款人第二次申请贷款时只需电话预约,信贷员就会入户,现场办理借贷手续,两到三个工作日内就能放款,大大降低了借款人的融资成本。
据记者了解,2015年,乌海市税务部门与乌海银监分局联合推进“银税互动”,通过实现纳税信用和金融信用互认,开创以“税”助“贷”、以“信”养“信”的融资模式。截至目前已成功授信78笔,累计发放诚信税收贷款5439万,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邮储银行乌海分行积极探索新模式,推进双基联动“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已建成14个“信用村”,评定“信用户”845户,累计为229户信用户发放信用贷款1669.5万元。
推进诚信教育诚实守信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
走进乌海市三中教学楼,两个“诚信水站”靠在两边,架子上摆满了瓶装水,课间学生自觉排队投币取水。
记者了解到,自从2014年5月“诚信水站”设立以来,教师以身作则,带头自觉投币,让学生看到学校大力推进诚信教育的决心。通过一系列的诚信教育,学校水站的诚信率达到90%以上。“后来,学校又设了开放式运营的诚信体育器材站和诚信图书角,学生使用体育器材后都会自觉放回原处,图书角的书籍学生们阅读时精心爱护,从未丢失过,学生诚信意识不断加强。”乌海市三中校长薛憨虎介绍说,学校以无人售水的“诚信水站”、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诚信品质为目的,开展主题德育活动,后期又陆续开展“诚信失物招领”“诚信跳蚤市场”等多种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德育教育活动。
去年7月12日,乌海市首家中小学诚信教育基地在乌海市第九中学正式建立,依托诚信教育基地不断拓展学校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逐步丰富建设内容以及充分发挥基地示范作用,不断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树立典型,努力扩大学校诚信教育成果,产生更大的诚信教育社会效应。
乌海市第九中学校长王云翔表示,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将《现代征信学》纳入了素质教育选修课。今后,学校将依托诚信教育基地,不断拓展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以诚信教育基地为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中。
去年8月5日,在乌海市幸福新村北区,一场诚信事迹宣讲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诚信商户海勃湾区爱洗车洗车行康艳、诚信个人房居茹分别为大家分享了自己关于诚实守信的事迹,并号召大家做诚信人、做诚信事。循循善诱的讲述和娓娓动听的故事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位群众。“很开心参与到诚信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的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讲座和宣传手册,增强诚实守信的意识,弘扬社会正气和时代正能量。”参会的一名志愿者说道。
“我们通过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针对青年群体大力宣传诚信文化,引导青年重诺守信;通过举办讲座、调研、座谈、展览等形式,宣传诚信文化、加强诚信教育、普及信用知识;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3·5’学雷锋活动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等形式多样的诚信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此外为了做好诚信宣传,我们还在乌海广播电视台、《乌海日报·晚报》安排重要时段版面推出专栏专题、发挥公益广告引领文明风尚的作用、加大在各类媒体和公共场所的刊播力度;在机场、商场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诚信宣传标语及‘红黑名单’。2016年,乌海市评选并表彰诚信企业、商户及个人共34个;2017年,评选并表彰诚信行业、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诚信企业、诚信商户等共93个先进集体及个人,这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强化信用文化宣传所取得的成绩。”李春晓还补充说道。
“城”为人建,“市”因人兴。“透明橱窗”让百姓安心,“银税互动”让企业放心,“诚信宣传”让青年正心……现如今,诚实守信已然渗透到了每个乌海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乌海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信”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