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双向交流与管理研究

2018-11-23李英军玄有福熊建清赵庶吏

消费导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双向交流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

李英军 玄有福 熊建清 赵庶吏

摘要:随着十年来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深入开展,北京市多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促进和带动各学院的国际化发展。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和中外合作办学经验的积累,各院校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取得的符理经验和教学成果,陆续开展来华留学生项目,积极输出优势教育产业或者引入国外的优秀学生来中国留学,双向交流已逐步成为各高职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 双向交流 符理研究

随着十年来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深入开展。北京市多所高职院校与海外院校正式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联合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各高职院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创新”的办学理念,努力通过内涵式发展办精品型的中外办学项目来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促进和带动各学院的国际化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成为普通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和中外合作办学经验的积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陆续开展来华留学生项目。各院校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取得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成果,积极输出优势教育产业或者引入国外的优秀学生来中国留学,深入探索高职院校双向交流管理研究,已逐步成为各高职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趋势。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学宗旨明确

(一)办学定位准确

自开办中作合作办学项目以来,各院校办学定位准确,中外合作办学均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院校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均引进了海外院校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提高了合作办学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各具特色,培养的学生英语交流及职业能力被广泛认可,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项目受到了家长、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培养了一批北京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有人选择国内就业,有人选择专升本,有人选择去往海外院校学习。在北京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的大背景下,这些原本在高考中并不见优势的学生们通过本项目的学习之后,成长成为具有语言、专业和跨国文化背景优势的优秀学子,多名毕业生的成功案例使各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具有特别的意义。

(二)办学目标明确

中外合作院校均把对方院校作为最重要的国际合作伙伴,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良好运行的基础上,纷纷开辟了优势特色专业方面的教师交流合作项目、学生游学项目等,带动了学院的国际化发展。通过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学习交流,学习了外国的职业教育理念,借鉴了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成功做法,教师将培训的收获用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全面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了解了国外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开阔了视野,积累了国际化经验。管理人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职业教育理念、管理理念与方法都有一定的借鉴,全面提升了各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组织管理规范

(一)项目审批规范

在北京市教委的指导下,各高职院校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均严格遵守《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严格遵照项目批准书开展教学及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北京市教委规定的项目年检工作。严格执行项目到期续签等审批手续。2015年4月,教育部首次在北京、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等5省市,开展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北京市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办学情况、教学组织、教学特色、交流互动、实习实训、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管理人员服务水平、学生满意度、信息公开、招生管理、外方网络资源利用、课程安排等12项评价内容中均获得较高评价,彰显了北京市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办学成效。

(二)管理机构健全

为规范项目管理。保障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教学质量,各院校均建立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中外合作院校的主要領导及双方的一线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全体成员均具有丰富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经验,负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运行监督。合作办学项目日常运行工作中,各院校多采用中外方各级管理人员互访、外方教师来华授课、中方教师外出交流,定期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会议等形式。沟通追踪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整体状况,做到管理有规程、办事有依据。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特点,各院校均制定了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师资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指导保障办学正常运行。

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成果丰硕

(一)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引进国外优质资源的核心。各院校中外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外合作双方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等四个部分,其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由中外方共同提供或共同开发。据调研,北京市职业院校举办的中外合作项目引进的外方课程主要有三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占总课程比例为30%到50%。外方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材都要由外方提供,并严格执行。其余课程由中外方共同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分配课时,科学协调语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有机融合国内外教学内容,开发建立与外方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与学生素质相符的“职业化,国际化,双轨化”的课程体系。目前各院校合作项目所建立的课程体系能够充分体现出培养目标的国际性、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培养目标的双轨化等。例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与加拿大圣力嘉学院合作举办的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项目,引进8门外方专业基础课程占总课程比例27.59%,1门专业核心课程占总课程比例3.45%,合计占总课程比例31.04%。

(二)创新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的前提是保证专业课教学深度和广度不因用了英文而受影响。英语在教学中的比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经过多年探索,各院校在中外合办办学项目中总结形成了“渗透入门,双语互助,英语主导”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第一阶段即渗透入门阶段,教师以中文讲解为主,标题、关键词、专业术语用英语:重点、难点知识用汉语来分析、讲解;课堂组织用语、导言、结束语及专业性不强的知识用英语讲解;课堂上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教师或其他同学用英语回答:课件中英文混合,教材则以中文版为主,这一阶段主要是入门适应阶段。第二阶段即中英互助阶段,课堂上讲解仍以中文为主,穿插部分英语,用英文讲述的主要是一些重要理论和学科术语。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用英语说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表达中文内容,属于中英文内容的互助补充。板书或课件基本上采用英文,教材以英文版为主,参考书可以是中英文。第三阶段即英语主导阶段。教师讲授以英文为主,中文为辅,让学生逐步学会用英文来思考解答问题,进入用英语思维阶段,板书或课件全用英文,教材采用原版或自编全英文讲义。各院校高度注重英语及双语授课比例,据统计,北京市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授课比例20%至25%,双语授课比例为20%至46%。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与加拿大圣力嘉学院合作举办的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项目,外文授课比例为21.88%,双语授课比例为21.87%。

(三)推进教材建设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选用教材,中方课程均选用近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专用教材,按照引进外方课程的教学要求,引进外方原版教材,中外方教师经常通过相互听课、教学研讨、网络视频等方式。保证教材使用、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等能够准确、到位。例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与加拿大圣力嘉学院合作举办的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项目。外文教材使用比例为34.37%。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国内外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差别显著,很多院校注重教学素材的“本土化”变革,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在引进的同时更注重融合,将原版教材与国内优秀教学资源相结合,综合考虑在不同阶段如何分配双语教学和原版教材使用的比例同时积极开发外方课程的校本教材、双语实训教材,投入合作办学项目使用,得到外方合作院校专业教授的高度认可,大大推动了国外原版教材“本土化”变革。

(四)提升师资队伍

为适应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师资要求。各高职院校通过培训、进修、引进等多种方式改善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结构。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与加拿大圣力嘉学院合作举办的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项目,教师学历硕士以上比例为42.85%。高级职称比例为25.71%。各项目大部分专任教师均具有海外联合院校进修经历,通过听课、参观、教学交流及参加活动等多种形式,充分了解了海外联合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中将学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积极应用,这些教师都成为目前我院中外合作办学的骨干教学力量。此外,项目实施过程中,外方合作院校均派出专业教授来华开展一线教学与专业讲座。各院校均聘请外籍教师长期在我院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他们积极与中方专业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研讨和交流。帮助中方教师把握引进外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另外,中外合作办学能否真正意义上实现国内外优势资源的融合。两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统一,中外教师的协同合作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因此,各院校一方面通过公开课、座谈、研讨等形式,让中方教师向外方教师学习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让外籍教师向中方教师学习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和教学任务的严格执行等方面。相互学习借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五)学业成绩突出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尤其注重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国际意识、职业能力培养。各高职院校纷纷將课程考核体系与社会考核相接轨。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托业考试、英语AB级考试、英语伦敦三一口语、英语口语等级考试等社会公开考试,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北京市各类英语竞赛及专业技能大赛,学生凭借突出的英语能力和专业能力,在大赛中崭露头角,荣获各类佳绩。学生在校期间积极考取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学生凭借良好的英语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保障了良好就业率,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15%的优秀毕业生参加北京市高职院校专升本考试,实现了继续深造的学习愿望。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注重突出国际化特色,充分利用北京国际化大都市背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际活动双语志愿服务,学生分别参加了北京市各类英语志愿者服务活动,锻炼了英语能力和综合能力,充分彰显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素质培养特色。

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交流

(一)改变交流机制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验的积累,北京市多所高职院校,已逐步开展来华留学生项目。各院校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取得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成果,积极输出优势教育产业或者引入国外的优秀学生来中国留学,深入探索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双向交流逐步成为各高职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趋势。

2014年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具备了招生来华留学生资质,同年9月正式招收来华留学生,实现了由单向培养出国留学学生转变为出国留学和引进来华留学生双向交流培养,使高职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增加了多元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了学院办学功能的双向交流。

(二)开拓办学层次

学院在十余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基础上,开始建设跨文化交流环境,积极探索接收来华留学生,这是学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学院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的突破口,更是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有效途径。在深入学习理解北京市来华留学生政策的基础上,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办学层次及招生规模,多渠道与国外优质院校合作,拓展短期汉语班的层次,培育来华留学生项目特色。经过俾的不懈努力。来华留学生项目依托学历教育,逐步开拓了交换生项目、短期汉语言交流及培训。截止目前已累计招收学历生64人,共计16人获得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中等专业毕业证书,共计10人升入中国石油大学等多所本科院校继续深造。短期培训为汉语言培训和中国文化交流、交换生、假期游学等多种类型,主要是来自新加坡、韩国、泰国、新加坡、英国、俄罗斯、台湾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高中生、大学生、专科生,累计255人。

(三)凸显教学特色

根据来华留学生不同宗教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汉语基础,帮助每个来华留学生做好学业规划,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外语基础薄弱及参差不齐的现状,在学生入学之初,根据学生的外语基础,把学生分成不同的教学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他们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基础的专业和班级开展学习。同时,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日常学习及生活管理,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高职院校应注重汉语言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将学历课程与职业课程相整合,通过开设专业实践课程、组织留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可以采用双语教学甚至英语授课的形式,能提高留学生教学的质量。也成为来华留学生项目的显著特色。汉语言教学与职业技能特色并举,在高等职业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中收到留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猜你喜欢

双向交流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
电化教学为师生搭建双向交流的平台
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