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哈:一半艺术 一半奢华

2018-11-23铃铛

南都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多哈卡塔尔伊斯兰

铃铛

世界上舒适得数一数二的卡塔尔航空公司,每天将如潮客流载回大本营哈马德国际机场,再直飞转运到全球150 多个目的地。而在我看来,真正多哈的多面个性,走出机场才能触摸到:不同趣味的爱好者,在多哈都能寻到畅享的那条路径,无论是艺术范的青年,还是购物族,也许偶尔迷路,也许各自尽兴,最终会在集大成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遇见。

商旅人生,成就了一个博物馆

今年4月,卡塔尔王室到北京故宫“晒宝”,美轮美奂的珍宝,将卡塔尔亲王、公主的艺术宝库带进了中国人的视野之中,实际在沙海之中的卡塔尔,近些年早已贴上越来越鲜亮的艺术标签。

卡塔尔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人均GDP全球第二。与此同时,全国人民受教育程度极高,可通用英语。在卡塔尔并不会感觉像是游客,遇到的人都热情友善面带笑容。

在多哈走访的第一站,是一座足以让人迷路的博物馆,名字很长,谢赫·费萨尔·本·卡西姆·阿勒萨尼酋长博物馆,他属于叫这个名字的亲王私人拥有。

从多哈中心出发,窗外飞掠过白色或浅灰色的低矮豪华别墅,因为地广人稀,这里建筑疏朗,为了避免吸收更多的热量,建筑的颜色都很浅,或白,或淡黄,装饰精细却不显繁杂。驱车40分钟,来到大堡垒的萨姆里亚农场,在农场的一座历史堡垒上,建有3座建筑,共同组成博物馆,简称酋长博物馆。

酋長博物馆的主人71岁了,既是文化界的先驱,也是中东最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拥有着庞大的企业集团。他热衷于收集五花八门的艺术品,在频繁的商旅中,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球,众多展品都是他“顺便”收集来的。原本的私人收藏,由于急速的积累,逐渐无处安放,于是,1998年,在萨姆里亚农场一座宏伟的伊斯兰传统建筑中,酋长博物馆应运而生。2010年,该博物馆被正式认证为卡塔尔的文化地标之一。

走进博物馆大门,会直面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交通工具展区,展区内有600余款各式交通工具,19世纪后期的历史蒸汽车,40年代的德索托模型,有价值的福特T模型,20世纪上半叶的别克模型和道奇服务车辆。还可以看到永久牌自行车、20世纪80年代中国儿童脚踏车……生产年代横跨了约一个世纪。

超过15000件独特而惊人的文物挤挤挨挨在高顶建筑中,不时给人惊喜。有木制的忏悔室,叙利亚大马士革古镇的一座完整的房子,别克1938模型,恐龙头化石,老式飞机,老式汽车,两厘米的古兰经……这里没有地图、传单或传单,也不是传统博物馆的样子,主博物馆外面,有化石室、纺织室,有孔雀农场和马厩。

一个折叠了时空的世界在这里被缓缓打开,哪怕只是四处看看,也要在这个庞大的博物馆里迷失3个小时。

相比酋长博物馆的多样与繁复,卡塔尔国家图书馆则有着一眼看到底的宁静和开阔。

卡塔尔国家图书馆,长138米,等同于两架波音747飞机的长度。这并非是在炫耀它的尺度,因为从设计之初,塑造一个几乎是一体化的空间就是它的目标。

多哈瓦吉夫市场。

不同于过往看到的分为几个楼层的切割空间。卡塔尔国家图书馆被设计为一个单一的空间,建筑的边缘从地面上抬升,形成3座能够存放书籍的走廊,同时围合出一个三角形的中央放书的空间。独特的结构使参观者直抵图书馆的中心,而无需费力从建筑的边缘进入。3条通道延伸于书架之间,其中分布着阅读、社交和浏览区域。进入建筑的瞬间,人立刻置身于书海中央,每一本书都真切地存在着,清晰可见,而且触手可及。

这样一个能够将所有人、所有书都容纳在其中的场所,不仅藏有关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珍贵文献和手稿遗产,也藏着传统阿拉伯国家在建筑和艺术上的前卫表达。

令人讶异的还有,艺术范十足的卡塔尔不像中东邻国那般奢靡豪华,街上见不到超级跑车飞驰而过,大多数是陆地巡洋舰这般四驱越野,可以自己驾驶进入沙漠。

在日间奢华,于晚间穿越传统

在卡塔尔的首都多哈,处处能看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并没有产生冲突,而是完美结合。阿拉伯热情的好客之道,白色和黑色的传统长袍,但却具有国际视野,面向未来。

酋长博物馆的主人,71岁的谢赫·费萨尔·本·卡西姆·阿勒萨尼。

卡塔尔被称为“漂在石油上的国家”,有来自周边或远方的十几个国家的打工者,遍布各种服务机构,而占小部分的本国人几乎很少工作。那些被黑色长袍覆住全身的女人们,漫步在卡塔尔商场,中庭巨型植物墙,仿佛新加坡滨海花园的擎天树,花盘繁茂、水流潺潺的室内巨景,简直让人忘记,正身处一个水极为珍贵的沙漠国家。

被称为“珍珠岛”的卡塔尔明珠,是一座位于西湾海岸外的人工岛,借鉴迪拜的棕榈岛建设模式而打造,到处是高级住宅、酒店、奢侈品购物中心、美丽的沙滩和私人游艇停泊场。据说沙滩上的细沙也是从沙特阿拉伯进口。

这里是卡塔尔唯一可以允许外国人在此购置房产的地方,很多富豪和明星在这里有另一个家。

不同于奢华的商场购物,瓦其夫传统集市是另一种味道的购物区。独特、传统的阿拉伯建筑静立街巷两侧,墙面、石柱、走廊,闲适悠然的多哈人。趁着夜色,穿梭漫步在街巷之间,感受岁月沉淀的痕迹,犹如穿越到一千零一夜的画面当中。感受最纯粹、最真切的多哈生活。

漫步在卡塔尔最古老的阿拉伯集市,仿佛时光穿梭,仍能瞥见卡塔尔的旧时模样。这里至今仍保留着独轮送货小车的传统,集市建立之初设立的岗亭也仍然存在,而且保存完好。

迷宫一样星罗棋布的小商店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中东特色商品:从新鲜椰枣和坚果等节令美食,到香水、华丽的珠宝首饰、服装、手工艺品及各式各样的特色纪念品。在这里,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对“传统”的诠释始终艳丽多姿。

瓦其夫传统集市最好看的莫过于黄金市场和猎隼市场。卡塔尔的黄金工艺十分高超,当地的黄金饰品造型华美,别出心裁,许多特别的设计仅此可见。

而驯养猎隼向来是阿拉伯人的传统,数千年来,游牧民族利用猎隼狩猎,这一传统沿袭至今。

走进贝聿铭的封山之作

无论是文艺范还是购物线的爱好者,几乎都绕不开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中东世界这个知名的打卡网红地。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贝聿铭先生博物馆设计的封山之作,也是集其大成之作。它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海岸线之外的人工岛上﹐占地4.5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

10年前,卡塔尔王室把这个重大的任务交给贝聿铭,给了他两年的时间和一张无限透支信用卡,来环游伊斯兰世界,从西班牙一直玩儿到印度。贝聿铭从来没接过这种在文化、宗教、政治方面都要很小心的活,需要做很久的功课。这种挑战性也是为什么卡塔尔在2008年可以请92岁高龄、已经退休的贝老重新出山。

简洁的白色石灰石,以几何式的方式叠加成伊斯兰的风格建筑,中央的穹顶连接起不同的空间,古朴且自然。博物馆内收集并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伊斯兰艺术品,它们来自三大洲,横跨了7世纪到19世纪的时间长河。

白色石灰石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几何图案和阿拉伯传统拱形窗,又为这座庞然大物增添几分柔和,稍稍中和了它的英武之气。

坐在博物馆中庭偌大的银色穹顶之下,透过45米高的玻璃幕墙,人们的目光,恰恰望见碧海金沙,和一个有着丰富景别的多哈。

猜你喜欢

多哈卡塔尔伊斯兰
鹰击长空
沃尔特·昌多哈:专注拍猫70年
怀念瑞典
伊斯兰刀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