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不解iG的风情,代沟越大越好
2018-11-23任大刚
任大刚
“什么是代沟?就是都在热烈地谈论冠军,以为谈的是一回事,但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上海上港,我们根本不知道iG。”——这是11月3日,2018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简称S8),中国战队iG击败欧洲战队FNC获得冠军后,在朋友圈看到的哀叹。
我不玩电竞,也很多年不看足球了,看起来问题比代沟还严重。
上港,除了被外来信息强制,从而知悉它是上海的一支足球队,我并没有丝毫兴趣主动了解,因此对它一无所知。既不知道上港是不是“上海港”的简称,也不知道这支球队实力如何,取得过什么成绩,教练是谁,有哪些主力队员。我想我不是上海唯一不清楚“上港”为何物的人,像我这样的人,上海应该有数百万之多。
不过,我既不玩电竞,也不关心足球,但这并没有给我的精神生活带来任何创伤和缺陷。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也不会玩电竞和足球。这并不是特立独行,我很乐于见到有人玩电竞,也有人热爱足球,我对这些爱好者都很敬佩。
就在年轻人为iG夺冠热泪盈眶之时,50多岁的香港演员蓝洁瑛死了。对年轻人来说,这又是一个需要普及生平的人物。不仅如此,即便大名鼎鼎如刚刚辞世的金庸先生,如今的少年人对其作品的迷恋,也远远比我们这一代在少年时代要清冷很多。
这种现象,就是家喻户晓的人类学、心理学名词——“代沟”。
這个词从上世纪60年代被美国人类学家米德创造以来,至今仍然被用来解释诸多代际之间的隔阂现象,一直维持着它应有的热度。
我想在古代社会,代沟是不存在的,不仅两代人之间,甚至几代十几代人之间,或者你早生三百年,跟晚生三百年,都共享一种生活方式、观念和价值观。只是到了近代,人们的精神世界经常发生巨大转变。转变之际遇上代际更替,代沟因此产生。
因此在一个静态的社会,不存在代沟,代沟属于一个动态的社会,是近代以来社会动荡的结果。
与全世界主要文明共同体相比,20世纪以来的中国人,代沟更为明显,一代中国人替代另一代中国人的场面,常常令人瞠目结舌。
个体之间散发的气息,或许远隔千年也有共同之处,就像我们称赞某某人“有古仁人之风”一样。但就群体性格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和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身上散发的气息完全不同;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与九十年代和新世纪后出生的中国人,差异也是可圈可点。
中国20世纪的代沟,多是外来文化观念对本土各阶层文化与制度的冲击所致。但互联网诞生以来,加之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代沟的冲突展现出完全不同的面相。
第一,代际内部的差异和冲突扩大了。
今天,在同一年龄层内部,不同地区、国家、阶层、文化程度的人,所思所想,除了生理和年龄因素所导致的同一性,其差异让人吃惊。
以体育明星为例,上世纪80年代,体育明星就是民族英雄,但今天,体育明星被人看到的,主要是商业价值,这是代际之间的认知差异。具体到年龄层内部,某一个体育明星,现在已经很难获得某个年龄层的全体认同,我喜欢你,只是我的个人事务,我并不一定要受到某种潮流的裹挟。
第二,代际之间的差异时间缩短了。
在米德开始使用“代沟”一词的上世纪60年代末,代际之间的差异还可以是二三十年为一个单位,但是互联网时代,代际之间的差异时间,明显缩短。
一个明显的标志是“85后”概念的出现,之前的70后,是没有所谓“75后”说法的,顺理成章,“95后”概念也堂皇登场,新世纪出生的人群,代际之间的差异恐怕会比他们之前的80后、90后还要缩短到甚至3年,也就是说,今后00后,恐怕还要划分为02后、08后,不等。
所有这些代际更替和差异的背后,都可以看到互联网技术推动的影子。我曾经在梨视频的一场活动上听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70多岁的李良荣先生感慨地说,我们这些人,是互联网的难民,你们70后、80后是互联网的移民,9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
难民的观念是被强制的,移民的观念是游移的,原住民的观念是笃定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