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为沃伦·巴菲特》: 世界是场好看的电影, 但你不会想一辈子都梦游

2018-11-23June

南都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巴菲特

June

他可能是世界上著名的投资人。截至2018年,他的身家已经高达847亿美元,在世界富豪榜排名第三。可以说,巴菲特这个名字,和金钱几乎是同义词。

然而直到晚年,这位富豪都一直待在自己出生的美国小镇奥马哈,住在他半个多世纪前买花3万多美元买的老房子里。每天早上,他会开车5分钟到自己的办公室,在路过的麦当劳买个汉堡当早餐。这个动作,已经持续了50多年。唯一的区别是,当市场景气股票上涨时,他会买3.17美元的芝士猪柳麦满分,反之,他则会买2.65美元的芝士汉堡。

在HBO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中,这些细节都被事无巨细地一一展现。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HBO电视网似乎是以拍《权力的游戏》《西部世界》这类作品出名的,但其纪录电影部自从创立以来,就曾多次获得奥斯卡短纪录片奖等重要奖项。

人物纪录片,特别是拍一些年纪大的名人的话,其实没有那么容易操作,因为几乎没人愿意被人抓住他的缺点,如果被拍到一些瑕疵,其后代也会有很大意见。据HBO纪录电影部高级副总裁杰奎琳.格罗夫回忆,导演孔哈特父子曾拍过关于林肯、尼克松等人的纪录片,口碑很好。当他们联系上巴菲特时,正好老爷子看过他们的片子,便爽快地答应了。

只是,巴菲特最初只答应给他们一个小时拍摄。但随着前期的接触越来越多,巴菲特对团队也逐渐信任起来,后来主动三次邀请他们过来拍摄,还分享了自己的家庭相册、录影带等素材,这才有了片子中那些珍贵的片段。

而本片另一大亮点是,既出现了巴菲特前妻苏西的镜头(拍摄时已逝),也出现了他的现任妻子,以及他和前妻的三个孩子,让我们也多少了解到这位投资大神异乎寻常的婚姻故事。

小镇报童

从记事起,巴菲特就对数字充满了兴趣。他回忆,自己小时候会握着计时器,跟小伙伴一起在放满水的浴盆里滚弹珠,赌谁的会先到排水口。他还能把年鉴这种无聊的书读得津津有味,以至于到今天还能张口说出:“1930年奥马哈的人口总数是214006人。”

7岁那年,他从图书馆带回一本书,名叫《赚一千美元的一千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搞一台投币体重秤。于是他开始计算,自己攒够钱买一台体重秤要花多久,然后用第一台的利润来买下第二台又要多久。这可能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坐下来演算复利表。

那时候,他每周的零花钱是五美分,他显然不满足于这个数字,所以尝试了各种挣钱的方法:挨家挨户卖可乐、卖口香糖、卖报纸杂志。每天早上,他能投出500份报纸,一份赚一便士,为了获得复利,他又会迅速将那一便士换成其他东西。

他出生时正逢经济大萧条。1岁时,他父亲丢掉了股票交易员的工作,只好靠存款开了一家小投资公司。巴菲特姐弟几个,周日会去父亲的公司里玩,摆弄那些老式算术机器。他姐姐记得,那时候沃伦就说过,“我要在30岁時成为一名百万富翁!”他第一次读投资的书,正是在父亲的办公室,那些书他全都看过,有些甚至不止一遍。

第一个恩师

12岁时,他们全家搬去大城市。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朋友,让沃伦很不开心。他成绩直线下降,还成了整天捉弄老师的坏孩子。但他做的可不是在老师椅子上放钉子这种事儿。“那时候,几乎所有老师买的都是AT&T;的股票,我便故意卖空了它10个份额的股票,带着证明去学校,把老师们气得够呛,因为他们知道我真的懂股票。”

中学毕业后,他进入了内布拉斯加大学。他当时的室友回忆,巴菲特总能潇洒地提前交卷,还考出令人羡慕嫉妒恨的高分。他用三年时间便修足了学分,提前毕业,然后又申请了哈佛商学院。

哈佛商学院的面试是在芝加哥进行的。进行了10分钟后,面试官对巴菲特说:“算了吧,你不会被哈佛录取的。”巴菲特当时的第一个念头便是,糟糕,我该怎么跟老爸讲这件事!

然而,这却成了他生命中最好的事情。接下来那个夏天,他在一本大学任教者名录里面翻阅时,突然发现两个无比眼熟的名字:格拉汉姆Graham和多德Dodd,这两位经济学大神的著作,他早已拜读过。

兴奋的巴菲特立刻提笔给多德教授写信:“亲爱的教授,我以为你们早就挂了,可我发现你们居然还活着,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我真的很想来。”

结果,他被录取了。这再次验证了他的人生信条:世界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巴菲特的两条重要投资规则,都是从格拉汉姆那儿学到的:规则1:永远不要亏损;规则2:永远不要忘记规则1。他对于价值投资的坚信,以及对于公司财务报表的信仰,也都来源于这位导师。

巴菲特从小便很崇拜父亲。他父亲年轻时的肖像,至今挂在他办公室的墙上。在20岁毕业时,他也从事了和父亲当年一样的职业:股票交易。

那时,巴菲特总会将厚如砖头的《穆迪手册》一页页地彻读,寻找估值偏低的股票。他坦言,比起跟股票相处,他跟女孩相处的经验差多了。

在参加第60届同学会时,他遇见了一位女孩,并约她去剧院。这就是他第一任妻子苏西。在巴菲特看来,苏西是他自出生以来的第一个人生转折点。而在苏西看来,巴菲特至今是自己见过的最聪明的人,他的脑子似乎永远都在转。

年轻时的巴菲特,对演讲极度恐惧,但他知道,如果不克服这个缺点,自己就会一辈子受制于它。一次在报纸上,他偶然看到一个广告:卡内基演讲培训课。他报名了。他回忆,在课堂上,学员们会做很多荒唐的事,比如站在桌子上手舞足蹈,一起在麦克风前表演喜剧等等。每周进步最大的学员,能获得一根铅笔作奖励。在第四周,巴菲特向苏西求婚了,结果他同时赢回了一位妻子和一支铅笔。今天,那张课程结业证书依然挂在他办公室,“如果那次没有报名,我的人生可能会截然不同。”

1956年,他回到家乡奥马哈,创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合伙企业,为各种企业购买股票。1958年,他买下了人生中第一所房子,也是他至今仍在住的那一所。他和苏西有了三个孩子。小儿子皮特回忆。每天傍晚,他们都会听到车库门“砰”的一声关上,然后爸爸走进房子,大家一起吃晚餐。大女儿苏西则记得,晚上经常是爸爸哄她睡的,一边哼唱着《Over the rainbow》。

第二位恩师

常有人问巴菲特,你完全可以住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为什么依然住在这个小镇呢? “我喜欢这儿,”他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在这儿出生,这儿的一切,都让我觉得像家,可靠而友好。”

也正是在奥马哈,他认识了大他6岁的同乡,查理.芒格。巴菲特将他视为除了格雷厄姆外的另一名重要导师,“如果不是他,我现在还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慢慢爬行。”

受格雷厄姆的影响,巴菲特那时买了很多便宜的“烟头股”,并积累了4400万美元的身家。但认识了查理芒格后,他的思路却从此转变了。“价格合理的好公司,比便宜的普通公司更值得投资”,和“只在你的能力圈中投资”,成了他俩后来一致的理念,也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能从19美元跃升至33万美元的关键之一。

如今的哈撒韦,投资项目多达80种,却一直维持着扁平化结构:没有委员会、公关部门、理事会等“形式主义”的设置。这就是巴菲特喜欢的生活方式:简单,沒有负担。公司的股东大会,像一个集合了4万人的盛大派对,巴菲特会和股东们骑着牛游行,与比尔盖茨一起比赛扔瓶子,他还会拿着一把尤克里里,一本正经地边弹边唱:“很高兴你们能参加我们的集会,请一定认真查看我们的产品,我们会向你兜售时思糖果、冰雪皇后冰棒,还有你的车险。在伯克希尔展会上,你看到的一切都尽管买、买、买!”

2006年,巴菲特宣布要将大部分财富捐赠给盖茨基金会,并将15%以上的财富,交给由三个孩子和前妻运营的基金会,用于早教、农业、疫苗等。在随后13年中,他陆续做出的捐款累计已达310亿美元。

“我已经是个非常走运的人了。我在1930年的出生几率大概是80:1,也就是说,我人生第一天就中了卵巢彩票!我一辈子所花的钱,还不到自己挣的1%。所以,为什么不将其他无用的99%交给最需要的人呢?”

他不在乎自己会被称为投资家还是慈善家。对他来说,晚年最有意义的工作,可能是教师。在影片里,受邀到奥马哈的高中课堂上讲课时,他这么说:“世界是场很好看的电影,但你不会希望梦游一辈子。最重要的是,找一份自己不是非做不可的工作。在过去60多年,我每天都是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因为我做的正是自己喜欢的,我觉得很幸运。好吧,下课!”

猜你喜欢

巴菲特
学巴菲特为什么这么难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巴菲特的测试
巴菲特正寻求大规模收购
巴菲特欢迎谁
段子手巴菲特
巴菲特又中奖
《财富》巴菲特反击特朗普
巴菲特的测试
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