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性情感体验
2018-11-23曾旻
曾旻
我第一次吃莴笋是在幼儿园,那时候的伙食不怎么好,很多东西都挺难吃的。那是我第一次在碗里见到一种椭圆形切片状的白绿色食物。出于对陌生食物的不安全感,刚开始我没有吃,把它们全部搁到了饭碗的一边,后来幼儿园阿姨和我说:“这是莴笋,很营养、很好吃的一种蔬菜,你要多吃点。”
因为惧怕权威,我不得不开始一片片地吃下它们。倒不至于难以下咽,只是觉得一如既往的难吃。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在权威的压迫下做了一件自己不情愿的事情,吃完莴笋后,伴随着口腔中的苦涩回味,我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从那一刻开始,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植入了我的内心——莴笋是一种吃后会令人头晕的难吃蔬菜。直到度过人生的第二个本命年之际,我都没有再碰过莴笋。
每当和朋友聚餐,别人问我有没有什么不吃的时候,如果我在菜单中见到了“莴笋”、“莴苣”等字样,我都会强调一句,我不吃莴笋。那种吃莴笋后的头晕目眩感,会在我看到菜单时,清晰地回想起来。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有某些特殊的生理特质,对莴笋中的某种元素过敏,以致在吃过之后会产生头晕的生理反应。这种怀疑和讨厌莴笋的坚固信念在一次偶然的聚餐中被打破了。
我记得那是一个挺小规模的聚餐,同行的两三人都是非常熟悉的朋友。我们点了一大锅烤鱼,很多配菜点缀在巨大的烤鱼之中,我们一边就着热腾腾的烤鱼,吃着凉菜,彼此谈笑风生,气氛令人放松。
鱼被分食得差不多之后,我们开始吃藏在底下的配菜。被烤鱼的汤汁染得绿油油之后,许多配菜看起来外表很是相似,有切成一条条的土豆块和红薯块,还有切成一条条的莴笋。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我吃下了莴笋。感觉不太对劲的时刻,我开始问同桌的朋友,那是什么。得到了确切的答案后,我有些担忧,害怕那种头晕目眩的感觉会不期而至。
可奇怪的是,我想象中极其可怕和令人难受的晕眩感并没有出现。于是,我再来了一块,感觉就着烤鱼的汤汁,那脆脆的莴笋块还有点好吃。
插图/Nath
從那之后,我再也没有在饭桌上声称过我不吃莴笋。
这是我经历过的印象深刻的一次“矫正性体验”。精神分析师亚历山大在1946年首次提出“矫正性情感体验”的概念,它是指当人们重新回到曾经的创伤情境中去体验时,如果他们能够产生新的应对方式,对那种情境有新的感受和体验,就是一种“矫正性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会真正帮助到我们,让我们走出曾经的阴霾。
在抑郁的人群中,这种体验也异常重要。人们往往因为在人际关系中遭受挫败、无法应对外部环境的压力而自我攻击,从而出现了持续的情绪低落和抑郁倾向。面对当下的抑郁情境,真正改变的开始,或许也是回到你第一次感受到这种情绪的情境里,重新审视那个情境中你可能遭遇的扭曲体验。
人们只有直面了当下的情境,将过往的伤害和挫败带给我们的扭曲体验矫正过来,抑郁的恶性循环才会停止。
有不少抑郁的来访者,在向我表达了他们的情绪情感之后,往往带着强烈的羞耻或恐慌,等待我对他们的抑郁情绪进行一番指责,或表现出无比惊讶——这正是他们面对抑郁情绪时,最初感受到的他人会如此评价、指责或否认他们的情绪体验。
可是,当我表示理解,并进一步关心他们的感受时。他们常常会松一口气——原来没有评价、否定和指责啊。他们会说:“这是我第一次和别人如此完整、详细地讲述这件事,和经历这一切的感受。”
就像在饭桌上我发出“原来莴笋不会令人头晕”的感叹一般,他们在面对我的理解和关心后,感受到了“原来这是可以接受的”的矫正性情感体验。
编辑 杨静茹 rwzkhouchu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