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叙馆藏书画“长寿图”的修复
2018-11-23次仁央宗次仁央啦
次仁央宗 次仁央啦
(西藏博物馆科技保护中心,西藏 拉萨 850000)
西藏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纸质类文物有书画、拓片、封诰等,其中书画的数量较多,是馆藏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馆藏书画大多保存完整,但也存在少数破损严重,其中“长寿图”就是典型的一幅。
馆藏书画的主要病害有:纸质老化、水渍、污渍、油渍、褶皱、霉斑、折痕、断裂、装裱缺损、脱壳等。馆藏书画有以上几种病害,一般来说是早期文物入藏时本身就存在的程度不一样的病害,再加上长期未进行有效的管理,受保存环境条件的限制,不能对馆藏书画进行有效的温度控制,避免不了灰尘、害虫等有害气体的侵害。文章结合馆藏书画修复的实践经验,以清代“长寿图”修复操作流程为切入点,对馆藏书画修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与分析,以期望通过本论文对书画修复工作起到较好的参考作用。
1 长寿图的基本信息及价值
该幅清代“长寿图”为馆藏三级文物,中央绘有“长寿老人图”,整幅书画人物造型准确,神态自然,笔法细腻而生动,线条流畅,先用细线勾勒面部,再以淡然晕染,有凹凸之感,衣服用转折多变的“兰叶图”勾画,呈现出清代绘画特点,遗憾的是画的作者已无法考证。
表1 文物基本信息
此幅画总体保存状况不佳,除了画心表面的污渍、水渍、油渍,且天地两头破损面积较为严重。按照《西藏博物馆纸质文物修复方案》的要求,此幅画的修复形式为宣和裱。
2 文物修复目的
西藏博物馆馆藏书画修复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让馆藏待修复的书画得到有效的保护,延长文物的寿命,为西藏博物馆今后的书画修复工作开展打下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基础,西藏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达成合作意向并制定了《西藏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简称《方案》),依据《方案》委托国家博物馆对西藏博物馆8件馆藏纸质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其中包括此幅清代“长寿图”。
3 文物修复技术路线图及病害图
图1 保护修复技术路线图
图2 病害图
4 长寿图修复基本程序
4.1 浆糊制作
浆糊制作是整个装裱程序中的关键和首要步骤,是重要的黏合材料,浆糊制作的好坏会影响裱件的整体效果,是装裱优劣成败的关键。将1公斤的面粉(精粉为准)倒入锅内,加入少量的水,并用木棒搅匀,使之面粉完全溶解,可逐渐的往里加水,不断搅动,慢慢将蒸锅温度调高加热,浆水逐渐开始变稠,按顺时针的方向快速搅动,要持续操作,中间不能有停歇,以防出现糊锅的现象,到一定程度后可将温度慢慢调降,并一直搅到浆糊变稠,微黄发亮,能拔丝为止、往外吐出泡沫为止,然后用清水养起来备用。
4.2 测PH值
用PH值测试笔进行测试。一般PH>9为碱性,PH<6为酸性,PH值为7的是中性,如果PH值在5以下,容易发生水解反应,这时就需要做相应的脱酸工作。此幅长寿图取5处进行PH测试,画心左上角:5.4,右上角:5.2,画心人物左胳膊处:5.13,画心中下部:5.21,画心人物左脚红色:5.36。
4.3 裁剪废旧镶料
修复书画过程中,通常会将原画废旧的镶料进行裁剪。此幅画天地部分破损较为严重,不宜在此还旧利用,因此采取将书画天地部分进行裁剪,将裱件平铺工作台上,持剪刀将镶料裁剪即可,此幅画保留了上隔水部分。
4.4 预加固
书画在去污、脱酸和揭裱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直接接触到水,因此在操作前需对文字、颜料、印章等进行测试和评估,必要时预先进行加固处理。一般来说古旧书画不会出现掉色现象,但若遇到墨厚、浓,因墨内胶力失效,积墨处易出现龟裂。
4.5 清洗画心
4.5.1 清洗画心是书画的修复的基础工作,一般画面上的水渍、烟熏、霉斑等污痕渍迹,采用淋洗、热水、冲烫、或加入少量药物溶液进行局部清洗,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方法是将画幅平铺在工作台上,画心朝上,用80度左右的热水进行清洗书画,热水的最大作用是让纸与纸中间的老浆糊迅速软化,便于画心托纸的揭除,同时去污力也较强。
4.5.2 用沾有清水的排笔刷轻轻拂于画面,覆盖塑料膜保持水分(此过程可进行两遍),再用排笔刷轻轻地进行排水,扫平画心。
4.5.3 最后再用干毛巾以卷起的方式将画幅上的水慢慢排出(此程序可进行多遍)直到将黄褐色的液体基本排完。
4.6 画幅上方铺塑料纸
清洗工作完成后,在画幅上方铺一层已裁剪好的塑料膜,并用棕刷刷平,防止出现泡沫凸起现象,在画幅上层铺塑料膜主要是起到固色作用。
4.7 揭画心
要修复旧字画,揭画心是一项关键工作,通常是先揭原裱的褙纸,再揭托纸,前者较容易,后者因仅贴画心,所以不仅操作难且风险也是较大。正如杨正旗老师在《中国书画装裱》中所提:“在整个书画修复程序中,揭画心是最有难度、最具挑战、最耗时间、最需耐心的一个步骤,也是考验操作者的技术和责任的一个重要环节”[1],若此步骤完成不好,会对画幅造成各种损伤,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由于每件书画的质地、保存状况等各种原因揭画心时会出现部分书画容易揭画心,而部分却难揭的现象,在揭画心时将画心背面朝上,揭开塑料纸,开始揭画心,在揭取托纸的时候,要十分注意,依附于“命纸”上的原作,由于经过长时间的收藏,可能出现各种损伤,此外由于原作在前一次托裱过程中背部刷了浆糊,所以在揭取时极易受到损害,同样需要动作轻巧,容易揭裱的部分可将一块一块进行揭除,但较难的部分则需要用手指一点一点进行搓,搓一点揭一点,此时需要集中精力,动作轻巧,不宜过猛,此过程是一个心、眼、手相互配合的步骤。本幅画,容易揭取的部分占多,难度指数不算高。
4.8 修补残缺
修复破碎的字画使它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修补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长寿图揭裱完成后,许多画幅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洞,因此需要对画幅残缺的部分需进行修补,补充纸颜色要选择(质地)、纹(帘纹)、色(颜色)、光(包浆),一致的材料进行补配,一般遵循“质地宁薄勿厚,纹帘宁窄勿宽、颜色宁浅勿深”的原则,补缺前沿缺损边沿轻轻刮出0.1-0.2cm的坡度,以毛笔涂抹薄浆,按准备好的补纸对好纹理后贴于残缺处,尽可能用手轻轻压实,用手术刀将补纸的边口刮薄去除多余的部分。
4.9 托画心
揭完画心后,画心部分变得更脆弱,很容易托破,因此在托画心时操作要尤为注意,将画幅铺在案子上,画面朝下,用排笔刷刷浆糊,浆水(可稍微稠一点),刷浆糊时宜从心子中间下刷子,第一下应该是侧锋上下直刷,将“心子”定位,然后从第一刷处以“米”字形方向,由里向外慢慢刷去,笔身直立,以笔尖触及画心,尽量减少来回重笔的次数,刷完一次浆糊后待稍干后可进行第二次刷浆糊。
4.10 镶软局
出软局条,选择与画心颜色相近的宣纸,裁宽度约为6.3cm的白色软局,撑平画心,镶于画幅的四周,相逢要整齐,宽度在0.2cm左右,根据画心的幅度大小增减,镶软局的时候先镶长边,再镶上下部分,将局条一段段压刷在溻浆画心的边沿,用铁刀裁剪多余的部分。
4.11 上托纸
镶完软局后,再往软局四周刷浆,并用棕刷将托纸亦是颜色纸(与画幅的颜色相近)排刷在画心上,与画心粘合,托纸是画幅“生命”的保护伞,将新的托纸附在画心上,就不再继续破损,对文物本身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上托纸时,左手平稳拿纸,右手用棕刷上下拍刷,动作要迅速,不能有折皱。
4.12 吸水
镶完软局后铺上吸水纸,用棕刷进行吸水。画幅吸完水后,按住画幅的两角,并反过来,将正面朝上,把画心正面的塑料纸揭开,揭开时动作亦要轻巧,以免造成画心表面破损现象,揭完后,再检查一遍画心,并用镊子将画表残留的杂质挑除,将画心背面朝上,用棕刷进行多次排刷。
4.13 嵌折
在古旧书画中,由于年代历久后,或保存不完善,其心子质地已经变酥、变脆,而且背面会形成一道道折痕,因此如果不进行处理,保留了原来的折痕,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又不利于收藏,处理书画折痕的工序一般称之为“嵌折”即贴白条,主要方法为将画心铺在透台上,画心背面朝上,用透台观察,画心明显有折痕,将皮纸裁成嵌条,并涂上半流质浆糊,按折口的宽度将白条贴服并用棕刷小幅度的刷平,务必使折痕在正居于嵌条的中间。(立轴只能横贴)
4.14 全补画心
4.14.1 打胶矾水。旧书画经托补、隐纸和折条后须在其背面润湿刷由黄明胶与明矾胶调兑的胶矾水,以便于全补颜色,这道工序称“打胶矾”,打胶矾水时将画心背面朝上平铺裱台,持排笔刷自右向左依次刷匀。
4.14.2 贴画心。将画幅背面朝上铺在工作台上,喷水弄湿画幅,再将画幅卷起放置5-10分钟的时间,将画幅展开,用隔糊纸在四边排浆,排完后贴上启口纸并上挣子。
4.14.3 全色。画心贴干后,用毛笔以色和墨填补残缺处,以恢复其原来的面貌,称之为“全色”,其实“全色”是对已修复的画幅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色时要进行调色,与画幅的颜色相近,全色时需要用毛笔进行多次涂抹,而每一次的颜色要浅、淡且要均匀,当颜色与画心的颜色接近之时,可不再涂抹。
4.15 镶活
一般来说在选择镶料时,一般会使用与画幅颜色相近的绫或绢,如画幅与镶料的颜色反差过大,不仅影响美观,也会造成一定的视觉疲劳,因此镶料与画心不管是明度、纯度、冷暖,有一项相同与另一项对比就能取得较强的对比,这幅“长寿图”按照“修旧如旧、保持文物原貌”的原则,选择的镶料是按照原画的尺寸和颜色进行下料,原画包边为纸质,但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收藏,将纸质改成绫子,用黄色的绫子配灰色的颜色纸,天地两头是染色的淡蓝色绢,卷边为灰咖色的绫子,长边为黄褐色的绢,下隔水也为黄色的绢。镶活时将准备好的镶料裁剪后贴于画面,先贴长边,再贴天地两头、包边、卷条,完成以上程序后再贴夹口纸,夹口纸也称“串口纸”,以备粘天地杆,将画幅朝上,天地两头分别在3cm和6cm处用针锥划线,并向里平折,夹口纸的宽度天地两头分别裁7cm和17cm,垫上隔糊纸在折印处0.5cm刷浆,并贴上夹口纸。
4.16 敷背、贴
4.16.1 托背纸。托褙纸的方法与托画心方法相同,将背纸(选纸)平铺在工作台上,先喷水或直接用排笔刷湿润,而后用排笔刷从右至左依次进行排刷,刷的过程中不能出现折痕、断裂现象,并且浆水要刷均匀,托完褙纸后用镊子将表面的异物挑除。
4.16.2 覆背。此幅“长寿图”采用干敷法,由于覆背时,一人操作有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先将托好的背纸以木棒卷曲的方式,直接敷于画心背面,使浆面朝下,右手持棕刷,左手抖动背纸(需有一人小幅度的扯平画幅),一人用棕刷按照中、上、下的步骤进行排刷,直至与画幅粘合,而后,将画幅起台,抖空,握棕刷左右进行排刷,此步骤可进行多次也是最为关键的步骤。覆完褙纸后,在上下夹口的两边涂抹少许稠浆并按压贴合,以防上墙后后缩。
4.16.3 贴惊燕。惊燕也称为“缓带”,为画轴上的装饰物,惊燕的颜色一般跟天地头有区别,此幅画的惊燕颜色跟上下隔水、两边的颜色相同,为黄褐色的绢。
4.16.4 贴签条。签条主要是用于标记作者或者作者名称以及收藏者,宽度一般在2-2.5cm,长度应于裱件而定,贴于画幅背面右上方。
4.16.5 贴搭杆。搭杆贴于画幅背面地头两侧,沿着卷边处敷贴,可增加地杆夹口处的拉力和度,保护地杆之用,可采用与镶料相同颜色的绫、绢,裁成2cm宽、17cm长的小条,剪成一头宽、一头窄,相对称的两个长条,此幅画用了与天地杆相同颜色的绢。
4.17 上墙
4.17.1 搭浆。裱件覆完背后,按照右上、左上、再下的顺序依次涂浆,在画幅四角边缘1.5cm左右的位置垫上隔糊纸刷稠浆,并在画幅底部中间贴上启口纸,启口纸的主要作用是方便裱件下墙。
4.17.2 起台。用右手持棕刷夹右上角,左手夹左上角,拇指、小拇指在下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在裱件上面慢慢将裱件抬起,需要另一位辅助者托起裱件下方左右角,两人合作将裱件抬起。
4.17.3 贴墙。用棕刷将右角贴于墙面,左手则将其左角按合在墙面上,并用棕刷贴于墙面,随后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交替将废边贴于墙面上,并用棕刷轻轻敲打一遍。
5 修复结果
馆藏《长寿图》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古籍字画的修复流程”经修复后,其效果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状态,经国家博物馆的字画修复专家本着“修旧如旧”原则精心修复后,使得《长寿图》这幅珍贵的文物焕发新生,为西藏博物馆以后的馆藏书画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珍贵的经验,通过参与此画修复的整个程序,也为西藏博物馆专门人才储备方面奠定了基础。
图3 修复前病害
图4 修复后
6 结语
书画修复工作是纸质文物修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门类,特别是历史时期的古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修复好古书画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与其他馆藏类文物的修复相比,书画修复是风险最大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修复内容,因此书画修复工作者不仅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科学操作需要扎实的修复技艺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耐心以及细心,这样不仅能延长文物的生命,同时也是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职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