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赖-激发-创新”CDIO团队培育模式研究

2018-11-23张海波蔡丽雯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成员培育教师

张海波,蔡丽雯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0 引 言

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广泛运用于欧美许多大中小学,其产生至今虽仅有30余年的历史,但其推广普及程度很高,美国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约有79%的小学教师和62%的中学和大学教师经常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3].美国实行教育行政分权制,传统上不会以行政手段推行特定的教学模式和改革措施,教师有较大的自由度,由学校或教师设计和选择自己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能在美国的中小学获得如此广泛的认同,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美国各大学如加州理工大学、MIT等的大部分工程技术类课程都有其明确的目标和思路,教学活动大致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以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的MAE3为例,课堂讲授少而精,但其中包含了素质教育,如诚信教育、团队合作意识、口头表达能力等.每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主要多个项目,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出满足特定功用目标作品,最后公开答辩、演示成果.学生早经习惯于团队工作,交流互动表现积极,工作学习主动性强,CDIO团队组织管理工作操作容易,教师经验丰富,出现问题时的应对合理,评价有效,实施效果好.

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践中学生团队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学生实践性活动中成员协同工作,完成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验证和评估,实现提升工作专业能力、知识水平和培养组织策划、协同工作能力的目标,很明显组织有效的学生团队是CDIO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好的学生团队可以让成员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才能,成员之间能相互支持、充分沟通、高效有机地完成工作,其个体不仅能够提升专业能力、深入理解知识,而且能够促进软实力的很大提升,他们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策划乃至乐观阳光的人格都得到良好的养成,也是课程思政期望的目标.[8~11]

1 CDIO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CDIO模式固然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但在国内实施有其特殊的问题,其中团队的组织和运作是最大问题之一,使CDIO的项目组织困难,效果受到影响,这是由国内的多种特有的因素决定的.

1.1 CDIO模式的团队存在问题

(1)CDIO人才培养实践中教师往往感觉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策略和方法,缺少合适的工作抓手,导致执行力不足,效果打折扣;

(2)项目学生团队难以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成员合作意识不强,主动性、包容性、沟通能力都成为短板,学生缺乏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明显不足,致使团队工作效力低下,个体积极性不高,有的团队工作仅靠少数成员完成,有的内部松散或矛盾重重,严重的甚至团队完全失能;

(3)策划和主导项目的教师常常不具备团队组织、引导和管理经验,学生团队的组织仓促、粗糙,没有团队合作的培养过程,成员没有归属感,消极应付,团队组织的过程管理缺乏章法,考核实行大锅饭等.

1.2 学生的团队意识薄弱

(1)中小学阶段过分强调竞争.在我国,中小学阶段由于过多地强调竞争,一些学生甚至视别人的成功为自己的失败,自己的成功为别人的失败,学生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他们大都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少与别人相处与交往的基本技能.

(2)独生子女带来的问题.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加之国内家庭教育方式带来了很多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有专家整理了独生子女的心理通病:

①没有集体意识,也不会合作和“利他”.

②主观执拗,样反复无常,情绪不稳定,借机发泄,情感脆弱.

③身体和心理上娇气,现代家长往往忽视耐寒、吃苦、负重对孩子意志培养的重要性,这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没有与小同伴竞争玩耍的机会,变得被动、孤僻、软弱,过分关爱使他们得不到方面的锻炼.

(3)手机的负面影响.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Andrew K. Przybylski和Netta Weinstein就手机如何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两组实验,其结果显示哪怕手机不在手上,只要和它共处一室,都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很多学生用手机活跃在社交网络之上,却在现实世界中不知如何与人交流,降低了集体凝聚力和吸引力,缺少了“在一起”学习乐趣,让他们产生厌烦学习和团体活动.

学习的互动是否能够创造一种学生喜欢的轻松、安全、温暖、放松的学习环境呢?这是肯定的,和同伴一起共同努力、探究问题、相互支持,很符合这样的诉求,是优质的教学环境,恰恰能够体现学校这样的群体共同学习的优势.

2 “互赖-激发-创新”CDIO团队培育模式的提出

调查证明,“综合素质薄弱,软技能培养缺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导致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13].团队培育是培养学生软实力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上述问题给CDIO项目教学和实施带来极大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互赖-激发-创新”CDIO团队培育模式,提出了给予合作学习理论的团队培育的思想、方法和线路.

2.1 “互赖-激发-创新”CDIO团队培育模式观点

团队培育是CDIO人才培养重要课题,有较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互赖-激发-创新”CDIO团队培育模式总体框架(见图1).该模式主要观点如下:

(1)基于上述针对我国大学生是分析,要实现CDIO的愿景学生团队有必要进行精心、细致培育,培育工作需要一定周期,需要进行个体合作、组织引导、包容协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养成.而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是进行团队培育的良好机会,既有时间上的保证也有实施条件.

(2)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将合作学习作为团队培育的重要组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的设定和导引,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全面提升学生的软实力,学习中的团队的意义即体现在促进学生智力方面的,也体现在学生多方面的成长中.教师团队是组织、导引、管理和评价主体.

(3)在SWH-CDIO-E的思想指引下,以人为本,培养真诚善良的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通过一套合理、科学、人文思想和以学生良好人格、思想和习惯为基础的理论方法和考核评价系统,可以实现团队培育的目标.

(4)团队培育第一阶段是实现团队成员的认同、团结,为共同的目标和集体荣誉积极做出贡献,形成“互赖”型团队;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在有挑战的学习任务和CDIO项目中,成员思维活跃、交流积极、思维相互启发,学习深度和能力水平都有较高提高,精神境界得到明显升华,成员包容互利、相互激励启发,思维逐步活跃,学习更加深入,形成“激励”型团队;第三阶段是在综合性CDIO项目开发阶段,即二级项目和一级项目研发中学生在前期良好的知识、能力和协作基础上,突破所学知识,思维高度活跃,创意不断涌现,实现新应用和新技术的创造和发展,形成“创新”型团队,其成员将具备很高的专业能力和突出的综合素质,有智慧、包容、很高的人文素养内涵,有能力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模式的总体框架(见图1),包含了三个培养阶段的部分措施、步骤和目标,图中上部呈现了部分团队活动,作为导向的考核设计贯穿始终,下部是团队间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种类多,细节设计具体明确,将此模式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图1 “互赖-激发-创新”CDIO团队培育模式总体框架

2.2 “互赖-激发-创新”CDIO团队培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群体动力理论主要源于格式塔学派创始人之一的卡夫卡,他指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互相依赖)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勒温分别对上述观点进行了如下阐发:首先,群体的本质就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的成员之间的互赖(这种互赖通常由共同目标而创设),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其次,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达成共同的预期目的.勒温的弟子道奇在20世纪40年代末提出了影响很大的合作与竞争的理论,认为个体目标与他人目标紧密相关,而且一方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另一方目标的实现.而在竞争性的社会情境下,群体内个体目标则体现为“排斥性相互依赖”,虽然个体目标之间联系紧密,但一方目标的实现却阻碍着另一方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消极的相互关系[1~2].

约翰逊兄弟经过多年研究,建立了竞争与合作的理论模型.模型显示合作的目标结构会导致人际吸引,能促进相互作用,能提高心理接纳感,形成动态的、多样化的、现实的合作观等.而竞争的或个人主义的目标结构不会出现互动现象,反而会导致人际回拒,其中的目标结构会阻抗相互作用,个人主义的目标结构都会导致心理回拒感,形成孤立的、静态的、单纯的同学观,有限的觉察能力,以及对未来互动的失望等.约翰逊兄弟得出的结论是:“同竞争的目标结构、个人主义的目标结构相比,在合作的目标结构下,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更多的人际吸引.”[3]

此外“互赖-激发-创新”CDIO团队培育模式还基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哥拉斯学院的创建者和校长哥拉斯博士提出的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道奇提出的动机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教学发展理论,这些理论从个体养成、社会适应能力、考核奖惩、学习效力和交流沟通支持了模型中团队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路,充分肯定了团队培养的价值,限于篇幅不一一赘述.

2.3 “互赖-激发-创新”策略和措施

(1)基于上述理论,只有良好运行、充分合作、宽松愉快、个体作用得到认可、团队高度认同才是富有创造性,极具实际意义的CDIO培养和创新的,为此需要进行细致的培育,应当从教学环节开始即进行培育,而非仅仅在CDIO项目研发时才组织团队.模型将团队培养融入教学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提出三个阶段的理论、方法和问题对策.

(2)经过团队的培育和建立基本规律研究,建立了“互赖-激发-创新”模型,前两个阶段是团队培养的主要阶段,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下在完成一定的知识准备后进行团队合作学习,并设置团队合作激励的考核评价作为良好导向,在适当时间安排团队任务,可以是三级项目或二级项目,也可以是更小的任务,然后组织团队间的交流并评价,其过程(见图2).

图2 融入教学过程的团队培养

第一阶段是“互赖”型团队培育: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是进行团队的组织和导引,教师需要安排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逐步使成员建立认同感,确立成员之间的信任和交流沟通渠道,形成“互赖”,即相互依赖,个体确立对团队的归属感、安全感和轻松愉快的气氛,其中需要研究同质团队和异质团队的不同特点、功能,使项目团队适应不同的项目任务特性.要研究团队组建初期的包容、认同、互信和集体荣誉感,研究各种不利团队形成的问题及有效对策.

这一阶段是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的关键,教师需要安排一下环境以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协同能力,如实施“出门条”,即团队解决了问题才能离场;“轮流说”:成员轮流讲述主要学习内容的和对难点的理解等.思维链:成员接龙说思路;“共同圈”:同学写各自思路,交流讨论,总结大家观点写入共同圈.主要工作都是在课程教学中实施,具备较宽裕的实施条件,需要处理的问题很多,尺度和氛围是需要认真把握,精细设计的.

第二阶段“激发”型团队培育:团队运行逐渐顺畅基础上,使团队专注于学习任务而非项目研发,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团队的协作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使成员能相互“激发”,即在讨论中相互启发.这个阶段学习仍然是团队的主要任务,应当将团队培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团队在讨论和研究中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在表达中完成知识的再加工,实现更好内化,然后进一步随着讨论深入和进阶,成员达到相互激发思维的程度,灵感不断涌现,领悟逐步深入,学习渐入佳境,逐步形成“心流”,促使学习乐趣的形成.

团队合作中学生更愿意挑战一些高难度的思维活动.交流和反馈常常是成对出现的,合作学习增加了交流和反馈的机会,传统课堂由教师主导,又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剩下与学生互动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再加上是一种继时性互动,教师只能一个一个与学生互动,所以摊到每一个学生上的交流反馈时间基本上就几十秒.而学生的互相交流是同时开展的,会大大增加参与度,在交流中可以进行增加练习和精细加工的机会.

(3)团队互赖的形成和导引.本阶段主要研究团队的类型、规模和产生方式,重点在于团队建设初期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培养,研究其中理念、思路和方法,形成一套理论依据和方法体系.

(4)内部协作的培养主要引导成员形成交流、协作工作习惯,激励和培育认同和包容人格,及时有效处理隔阂、排斥、自傲、孤立等,提升交流层次和水平,形成好奇驱策力和宽松愉快的内部气氛,通过有效地策划、引导和组织各种团队活动,以高挑战、低压力的原则,设计团队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5)团队之间的互鉴和竞争,研究竞争驱策力的形成以及对内部凝聚力的促进机制,此外团队之间也要有交流机制,如专家委员会,成员漂流等,形成良性互动,其中有较多问题值得研究.

在界定“整本书阅读”这一概念时,不少学者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方法来阐释,从与“篇章阅读”相对立的角度,认为“整本书阅读”首先在阅读材料上不再是一篇节选文章的含英咀华,而是一本有着独立精神、独特思想价值,能够作为一个连续性整体给读者别样阅读感受的完满集合,阅读材料更长,也更具复杂性,完成这一复杂阅读任务的时间更长,表现出来的阅读行为也更具连续性。其次,不同于“列书单式”阅读时代,仅仅是“读”的粗浅要求,整本书阅读是以“读透”,读出长进为硬性指标的深层次阅读。在整本书阅读课上,教师是引导者、倾听者,更多的时候是调控者、记录者。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是在师生共同阅读中生成的。

(6)团队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团队运行中必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矛盾出现,不能很好地处理团队培育就会失效,学生的差异很大,差异点很多,游离、不合作、表现欲、相互排斥等等众多的问题需要处理,其中内部处理的策略和教师处理的方法策略均值得深入研究.

(7)项目研究与导引

CDIO项目各有特点,规模也很不相同,三级项目规模小,限于课程教学过程中,但其处于团队培育的早期,至关重要,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应当统一思想、充分合作、有机设计,而不是每一门课程相互隔离各自为战.

三级项目是团队培育的第一、二两个阶段,是“互赖-激发-创新”模型的重点所在,各门课程应尽量采用同样策略,固定的团队组合,努力采用高挑战、低威胁的模式进行项目设定,并鼓励个人对团队的贡献,倡导合作,且使用各种有效的措施促使团队交流合作的习惯和机制形成,如集体考核、团队自评、出门条、轮流说、交替等等,使团队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育走向成功.

二级项目具有综合性,这是组织教师要有更高的期望,并准确传达给团队所有成员,依旧采用高挑战、低竞争的方式进行项目设定和引导,与三级项目不同,二级项目更加重视引导团队集成和技术方面的创新,使团队团结一致,积极活跃,产生更高层次互动.

“互赖型”团队主要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培养,万事开头难,要让学生习惯合作、相互接受和认同,形成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团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此过程需要较长时间,需要教师的精心安排和引导,适时强化合作意识,及时处理各种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同质性团队,同质性团队便于教学和管理,利于学生共同进步,有效带动后进同学,在大量的团队活动中,学生也能让学生更加包容,更好地养成跟不同人合作,形成宽容、合作、友善的人格,体现了很好的课程思政.

2.4 “互赖-激发-创新”CDIO团队培育模式的实践

基于以上思路我们在物联网17的《程序设计和语言逻辑》课程上实施全面的学生团队培养工作,首先组织了同质性的4人团队,要求学生上课时坐在一起,首先进行了认同和互赖的培养,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讨论问题、完成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团队高难度项目,学生能够合理分工,互相协作,逐步实现相互启发,相互激励,效果显著,课程的CDIO项目难度大,学生团队普遍完成了上千行程序的编写,达到项目的全部要求,有的团队还自学和拓展了项目,这对于大一新生这是很难得的,他们表现出来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和能力水平都是通常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学习效果出乎意料.[12]

3 结 论

(1)团队培育是提升学生人格、思想和品质的重要抓手.传统的大学教学中,教师关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育人方面虽然有意识但似乎没有很好的抓手,学生感觉教师是冷冰冰的,知识丰富人文关怀少.本研究将团队培育纳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集体主义、团结协作意识的养成,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组织策划等方面素养,教师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思路和方法体系,教书育人和课堂思政都有了明确的线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2)学习团队的作用对于人的成长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以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为特征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个人或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将很难实现.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已成为人们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合作与交往技能的高低成为制约个体发展与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毫无疑问,在全球化,多样化的趋势下,自主合作将成为未来人类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支点.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把“学会学习,学会劳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列为21世纪四大教育支柱[7],在世界各国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应只是关注教给学习者多少固定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掌握生存的本领,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人才.

(3)学习中培育团队能够明显提升教学效果.从群体动力的角度来看,合作教学的理论核心可以用很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哥拉斯指出:“控制论是建立在这样的事实基础上的,即我们是被内在动力所推动的,是被我们的各种需要所驱使的.这些需要如同我们的胳膊和腿之连于我们的生动性结构一样,也建立于我们的生物性结构之上.我们一出生,就必须去奋斗.我们为生存,为获得一些爱、一些力、一些乐趣和自由,我们只有靠争取,别无选择.这些需要,我们经常能满足到什么程度,也就是我们控制自己生活的效力能达到什么程度.”

(4)提升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效果.发展理论认为学生围绕适宜的任务所进行的相互作用能促进他们对重要概念的掌握;学生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和交往发展起来的.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伙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作为浙江省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进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结合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实际情况,构建SWH-CDIO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软硬技能同步提升效果较为明显”.相信在此契机下“互赖-激发-创新”CDIO团队培育模式必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成员培育教师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