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引领新发展 创造集聚新优势

2018-11-23杨思亮马鞍山市科学技术局

安徽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马鞍山知识产权培育

◎文/杨思亮(马鞍山市科学技术局)

马鞍山,六朝畿辅、京都要地,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其文化氛围浓厚,素有“诗城”的美誉。马鞍山的创新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含山凌家滩先民设计和制造的石钻,就包涵了机械、力学、几何学的基本原理,充分体现了马鞍山人民的创新能力。进入新世纪,马鞍山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战略全力推进,下大力气构建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让马鞍山加速成为创新创业的乐土。

一、马鞍山创新型城市建设基础扎实

近年来,马鞍山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连续8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先后跻身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行列,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全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61%,居全省第3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348家,居全省第3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件,居全省第3位。

1.大力营造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等高对接长三角、南京都市圈、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人才等政策,积极构建覆盖创新驱动发展全链条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先后制定出台了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券、专利权质押贷款、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创业天使计划、科技保险、创新体系建设、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各项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实现了马鞍山与国家和省创新政策的无缝对接和错位扶持。马鞍山在全省率先实行科技创新券制度,仅2017年就为328家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6594万元,累计发放2.64亿元,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购买研发设备、转化科技成果,并按1∶3予以补助,实际拉动企业研发投入比达到1∶8。

2.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研发机构等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大力实施“8533”科技创新工程,大力推进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努力打造人才高地。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25.4%,居全省第3位;全市已累计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48家、培育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6个、组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641家。

3.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积极构造“孵化资金+创新券+专利贷+天使资金+风险投资”的资金链,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设立规模6000万元的市创业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组建规模3000万元的银江天使投资子基金。完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推进众创空间和加速器建设,促进孵化业务向前端延伸、向后端扩张,逐步形成“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完整孵化体系,新建的科技企业加速器将在2018年底投入使用。打造“互联网+服务平台”的服务链,先后组建市科技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市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协同创新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互补。打造“双创”生态链,认定备案市级众创空间24家,连续举办三届全球创客(马鞍山)大赛,先后吸引来自各地的430多个团队、1200余名创客参赛。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全社会尊重知识、崇尚创新、激励创业、包容多元、宽容失败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4.大力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着力构建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和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创新投入体系。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引导作用,优化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创新政策激励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鼓励企业开展各类研发活动。截至2017年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61%,全市研发经费支出达到39亿元,近5年年均增长12.06%,位居全省前列。2013年以来,承担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62项,严格兑现落实国家、省市创新政策,累计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资金11.56亿元、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总额18.62亿元。2017年,全市兑现奖补市科技创新政策项目578项、资金4072.4万元。

5.大力提升专利创造工作水平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力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健全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形成强化知识产权发展的鲜明导向。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实施高效能的知识产权管理。积极支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建设,推进专利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等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惩处力度,推进维权援助中心建设,高标准保护知识产权。2017年,全市专利申请量8000件、专利授权量3000件,5年来累计申请专利31164件、授权专利18417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件,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3位。截至2017年底,全市6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28项专利获省专利优秀奖,10项专利获省专利金奖;新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优势企业5家,新入选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新进入省知识产权示范培育期企业3家。

6.大力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发展

积极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培育了一批突破型、引领型的创新平台,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和支持各县区、开发园区围绕各自的主导产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5年来,先后与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组织对接活动150余次,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600余项。院士工作站总数达14家。新组建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家,联盟总数达到9家。支持科技型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共建研发机构,推动马鞍山南大高新技术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马鞍山)高新技术研究院、安徽联和特种泵阀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省皖江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钢矿院(马鞍山)安全应急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0家产业研究院组建。

7.大力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营造更加高效、便捷、开放、公正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四送一服”“送政策进企业”走访服务活动,积极指导企业凝练申报重大项目。2017年在轨道交通、高端数控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申报省科技重大专项18项,其中14项获批立项,获1690万元资金支持。此外,成功举办“马鞍山市2017年科技活动周”,组织各类科技、科普活动648项,召开专题培训会20余次,开放科普基地、科研院所49个,参与群众超过70万人次。

二、奋力开创马鞍山创新型城市建设新篇章

新时期,马鞍山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通过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力争到2020年,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质态显著优化、创新平台发展层次显著提升、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创新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马鞍山建设成为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1.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创造发展新优势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坚持错位发展、集群集聚和重点突破,着力打造支撑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钢铁、机械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食品、轻化等产业,推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品牌提升,努力提高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

2.提升各类主体创新能力,夯实创新发展基础

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产品,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努力形成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引进一批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运行机制灵活、企业化管理的新型研发机构。布局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成果孵化和示范推广。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新型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高开放创新水平,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区域创新网络。实施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和品牌战略,全力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积极引导高校院所、大型企业加入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网,向社会开放共享科技资源。

3.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提升整体创新效能

做大做强慈湖国家高新区,加快构建“221”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千亿级的产业园区。提升省级高新区发展水平,推进马鞍山经济开发区和博望省级高新区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突破型、引领型的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园区产业配套和产业创新能力。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基地建设,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精细化工、绿色食品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重点培育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拥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4.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激发创新活力

加快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深入实施人才集聚“313”行动计划,争取引进培育100个左右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团队、100个左右企业创新团队、100名左右优秀企业家以及3万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层次人才。着力培养产业创新人才队伍,积极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百人计划”“特支计划”“115”产业创新团队,每年重点支持20名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20个创新团队。营造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妥善解决高层次人才医疗、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鼓励企业对科技创新人员实行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积极倡导企业家精神,培养造就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冒尖的创新型企业家。

5.推进双创活动,培育创新活力源泉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努力构建“孵化资金+创新券+专利贷+天使资金+风险投资”的资金链,形成较为完善的资金支撑体系。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促进孵化业务向前端延伸、向后端扩张,逐步形成“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梯级孵化体系。加快推进“互联网+”专业孵化平台、创业服务云平台建设,培育创新创业“服务链”。建立高水平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继续办好全球创客(马鞍山)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马鞍山地方赛等“双创”活动,培育创新创业“生态链”。

6.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完善创新治理机制,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建立创新治理的社会参与机制,强化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环境营造、公共服务、监督评估和重大任务实施等方面职能。完善科技管理机制,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创新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创新调查和科技报告制度,探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评价机制。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持续加强政策研究和设计,等高对接先进地区创新政策,着力构建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的政策体系,充分释放政策叠加效应,打造创新政策高地。完善科技金融融合机制,抓好科技金融首担、首贷、首投、首补等“四首”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园区逐步设立风险投资、天使引导、产业发展等各类基金,形成覆盖孵化器、科技型企业、开发园区等创新载体的基金体系。

猜你喜欢

马鞍山知识产权培育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关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城市转型发展的研究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马鞍山塑造转型“新马力”
冯玉祥视察马鞍山
风情四季马鞍山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