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尺讲台,一片冰心

2018-11-22风飞扬

当代人 2018年9期
关键词:歌诗讲台留学生

风飞扬

四月是华北地区最美的季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处处柳绿花红。似乎就是一夜之间,朋友圈里有多个朋友分享同一个视频,视频节选自央视4月6日播出的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舞台上,一个清俊文雅的男子仿佛自时光深处走来,他开口唱《关雎》,温润轻快。一群来自不同国家、身着各式民族服装的外国留学生随着乐曲的节拍上场,一同欢乐唱和,他们青春洋溢,轻松自然,瞬间点燃了现场的热情,给所有人都带来了一份不小的讶异与惊喜。整个画面美轮美奂,让听的人微笑,赞而又叹,心里全是春来的繁盛与鸟鸣的轻盈。流水潺潺,芳草青青,几千年前行吟的景象,如今宛然触目可及。

同样被牵起回忆的还有他多年来教过的学生,他们这样形容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清旷儒雅,有魏晋名士之风”。有人骄傲地说歌诗音画是大学里唯一没有翘过的选修课,有人讲起老师穿着汉服站在讲台上唱《山鬼》,还有人晒出他创作的古体诗。总之所讲所念都是诗情画意,令人神往,所以太多人羡慕地称他为“别人家的老师”。

这位经典传唱人是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副教授仇海平,跟他合唱的正是他平日里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印度尼西亚,还有一部分来自尼日利亚、俄罗斯、巴基斯坦。所以《关雎》的曲调选用的是印尼民歌《哎哟,妈妈》,这首歌的传播度广,为人熟知,而且旋律清新,朗朗上口,更为关键的是有助于教学。仇老师说:“《关雎》是一首中国古代民歌,用了比兴的手法,而印尼民歌《哎哟,妈妈》同样用了比兴的手法,而且两者节拍也差不多,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有助于留学生更快地去了解《关雎》。”

其实参加《经典咏流传》节目,也正是基于他这种不同于传统形式的教学方法。仇老师的一名学生无意间在《经典咏流传》的官网留言,提到了仇老师的“和诗以歌”,说把古诗词唱出来,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带我们做的事,已经很多年了。

节目组看到后,第一时间联系到河北师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当时正值寒假,开学的时间还没到。但是,在学校学院领导和组织下,仅仅用了十来天的时间排练,就在舞台上给大家带来了完美的演出。那段日子同学们很辛苦,时间太紧张,毕竟舞台和讲台有太多不一样的地方,包括动作也要重新设计编排,但是歌曲都是同学们早就唱熟了的,不是为了节目专门改编《关雎》来唱,只是从讲台搬到了舞台。

早在2005年的时候,仇老师就在河北师大开设了“歌诗音画”公选课,用音画的方式鉴赏古诗词,每节课末尾他会带着学生们学唱一首古诗词歌曲。仇老师是文学博士,古代文学是他的专业,音乐是他的爱好,曾在石家庄广播电台做过主持人,主持一档文学节目和一档音乐节目,收藏的古诗词歌曲保守地说也有两千余首。他有多篇相关论文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如《琴心琴韵,古色古香——姜嘉锵演唱的古代歌曲〈阳关三叠〉评析》《中国古代歌诗之艺术再生产发展现状分析》《从〈国学唱歌集〉到〈新学堂歌〉看古诗词歌曲校园化创作的嬗变》《风清骨峻,神完气足——浅析姜嘉锵中国古代歌诗演唱艺术》等等。

新颖的形式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诗词的演绎让他们沉醉,课堂上仇老师不是枯燥地讲平平仄仄,而是整个人融入诗词的意境中,甚至是要带着全班一起行吟在诗人的岁月里,最后还要唱出来,配上音乐,把诗词不可言说的那份深美与自身的情怀相互感知,充分让同学们领略诗词的独特神韵,进而化成自己气质的一部分。

多年的诗词润泽,仇老师就是这样有着卓尔风姿的人,所以多少学生毕业后仍念念不忘他温和脱俗的样子。仇老师会设计课程的图标,每节课都精心准备课件,做成PPT,选好音乐,到了上课时间,也不是急急忙忙随随便便开始讲,仇老师有自己的开场,用音乐的声音做铺垫,他手持自备的话筒说:“各位同学,晚上好,欢迎来到歌诗音画”,俨然就像一档很严谨的文化节目。这种方式带着不动声色的仪式感,让课堂变得端庄,同學们的情绪也很容易融入进来,进而注意力集中。何况仇老师的声音具有磁性和质感,不管是讲课、朗诵还是吟唱,都深有情怀,很能打动人心。

他的博学多识和锦绣文心让他的公选课成了学校的热门,有瞬间秒杀的传奇。仇老师的歌诗音画课程开了十几年,学生已经将近5000人,每次学生选课的时候,几秒钟就被抢光,去年有个学生怕学校的网络慢,专门拜托香港的朋友帮忙抢课成功。仇老师高兴地看着这么多年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学习古诗词,热爱古诗词,传播古诗词,给他们传授知识的同时,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对于老师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央视的节目播出后,学生们纷纷欢呼着为仇老师打call,祝贺老师一登央视天下知。或许他们不知道,仇老师对此并无太多感触,心境更无多少改变,依旧是他们印象里那个安静地行走在校园里的师大才子,站在讲台上还是一身光明一丝不苟,对待学生宽严有度不厌其烦。总而言之,节目录完,就如一项工作完成,他继续着自己平凡教师的身份,不曾有半点懈怠。

2013年,仇老师从文学院转到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面对留学生,他同样开始思考并尝试用唱歌的形式教学,以此激发同学们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兴趣,但这时的曲调选择,就不能单从好听考虑了,仇老师把视线投向了外国歌曲。首先要尽可能用活泼的方式让留学生们愿意听愿意学,用他们自己国家的音乐曲调来唱我们国家的古诗词,他们不仅觉得亲切,还可以在熟悉的旋律里快速地接纳,这样就能很好地起到带动和推动作用,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从而更好地宣传和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

零起点的巴基斯坦留学生第一节上语音课,就是要从拼音“a、o、e”开始,如果上来就按部就班地讲,学生们可能会因为陌生而畏惧茫然,而且枯燥。仇老师找了一首每一个巴基斯坦人都会唱的《万岁巴基斯坦》,歌词改成“朋友,朋友,我们是朋友。好朋友,好朋友,我们是朋友”。这样用学生们熟悉的调子,学会他们想表达的意思,课堂上大家唱得热血沸腾,他们还在第一天就学会了一句中国话,很有成就感,兴趣也就有了。而这个风度翩翩的老师,居然知道他们国家的歌曲,一下子距离也近了,真可谓一举多得。

《經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麦克用美国歌曲《雪绒花》调子唱出了诗人杜牧的《山行》;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王博、高强、刘勇用巴基斯坦歌曲《无论你走到哪里》调子唱出了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卡佳和莉莉用俄罗斯歌曲《红莓花儿开》调子唱出了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用外国歌曲唱出中国古诗词,看似混搭,却能完美融合,碰撞出的火花如珠落玉盘,又如舟漾湖面,欢畅愉悦,妙不可言。

以老师的身份评价同学们的舞台表现,仇老师说可圈可点,比彩排的时候更好。的确,舞台上的仇老师淡定从容,同学们表情欣悦,眼神清澈,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舒畅。问及仇老师有什么感动的地方,他说回望这一幕展示,只有感恩。

仇老师强调着,在他和同学们的心里,这不算是演出,就是展示,就是汇报,把他们在教学上做的尝试与同行进行交流分享,沟通切磋,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也算是接受一次公众的检验。他不怕有批评,他愿意以此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当然,有这么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群热爱中华文化的留学生,一起更广泛地传播中华文化,也是仇老师一直在做,乐意去做的事情。

“我不是歌手,也不是名人,也没想过趁热打铁成名成家,我就是一名大学老师,和我身边的同事们一样,三尺讲台才是我们努力的意义和坚持的事业。”仇老师说话声音不大,但每一句话都充满力量。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张惠珍介绍说,仇老师为人一贯低调,工作中踏踏实实地钻研学问,肯下功夫,教课中不断探寻摸索,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真正做到用心对待学生,在教学中获得了多项荣誉,是学院优秀教师的代表。“我们要培养学生知华、友华、亲华、爱华,这个‘亲不是口号上的,而是要通过课堂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去了解,去感受,在学习过程中发自真心地去喜爱。学院开设了《国学导读》《歌诗音画》《戏剧欣赏》《中华才艺》等课程,筹建了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室,不断提升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和认同。中华文化本身就是吸引力,如果他喜爱这个国家的文化,那么就一定会喜爱这个国家。同时学生们也肩负着一个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把中华文化带回去,这也是留学生教育最终的目的。我们学院培养了很多牵线搭桥的人,他们就是文化使者。”

仇老师曾经的学生说起老师穿着汉服抱着古琴上课的情景,引得多人一番神思,甚至想去师大校园里偶遇这样的仇老师。说起这件事,仇老师笑了,他说穿汉服也好,抱古琴也好,都是教学需要。古诗词里常见一些关联情境,如果只靠语言描述来让留学生们了解一个从未见过的事物是很难的,不如就把古琴带到教室里,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顺便就把古琴承载的文化对照实物讲出来了。比如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就是对应一年365天,讲起来就比较顺畅,学生也能有直观认识,很容易就理解了记住了。然后再弹一首曲子,用氛围的引导,让他们有感官的体验,这样能更快地触摸到诗词描述的情境。“这不是常态,只是针对特殊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仇老师再三强调。

仇老师上课还带过埙、箫,带过灯笼,做过灯谜,和同学们一起尝试创作过好几本诗集。还有学生们日常生活里的元素,他经常是信手拈来当素材使用,包括学生们的朋友圈,班级群里的聊天记录,课堂上出现这些,同学们的兴致就会异常高涨。还有让学习国际汉语教育的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结对子,活泼快乐里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汉语知识,从思想上就让留学生觉得汉语不是想象里那么难学。

这些林林总总的辅助,都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始终如一,就是让学生们对知识掌握得更快、更好、更牢固,也更快乐更轻松。他一周有很多课,忙的时候一天要上四五节课,每节课要先备课,课后还要看作业,留学生的作业最繁琐,要读音要造句,要给老师发音频,一条一条地听,一句一句地留言回复。

采访前,我尝试着在网上搜索仇老师的自媒体,然而无论是微博、微信公众号,还是今日头条、喜马拉雅电台等,都没有寻到他的丝毫踪迹。后来看他的朋友圈,每一条都与他的学生有关,大概这也是他运用的一个“课堂”吧。有的留学生汉语基础差,越差越不敢说话,仇老师就想着办法跟他们聊天。我又问他有没有想过像蒙曼老师、康震老师那样,也在电台上运用自媒体开课,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随他领略歌诗音画的美,仇老师说他每天都很少空闲,时不时还需要熬夜,他不想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学校里的那群学生,是他的责任,在他成为一名教师的那一刻起,就把心放在了讲台上。

采访的时候,马上就是暑假,原以为他可以休息了,便问他有什么计划。谁知他摇了摇头,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有特殊性,假期也会有交流生,他们很快就会有一系列任务。转而仇老师说晚上要去看昆曲,票都买好了,用这样的方式放松自己,已经很好了。

没有什么一夜成名,不过是厚积薄发,十年磨一剑,仇老师一直有这样的清醒。后来还有很多节目找到仇老师,但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老师,要站在讲台上。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安春华

猜你喜欢

歌诗讲台留学生
王阳明童蒙教育思想探究
"安身之所"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歌诗达亚洲战略新布局 大力发展广州母港航线
全球邮轮继续开往中国 歌诗达要为中国市场量身订购
讲台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歌诗达邮轮表彰中国旅行社合作伙伴威尼斯狂欢夜荣耀加冕“旅业菁英”
DV校园小讲台
休闲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