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2017年棉花生产应用品种分析

2018-11-22杨磊付高平韦礼飞

棉花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趋势分析

杨磊 付高平 韦礼飞

摘要:为了实现江西棉花绿色轻简增效发展。通过对江西省棉花主产区2017年棉花生产应用品种情况的调研。结果表明,江西植棉区推广应用的品种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为主,约占植棉面积比例96%,常规棉品种种植面积比2016年有所上升,主要是因为棉花直播面积加大、为减少生产成本的必然选择;在推广应用的品种中,国审棉花品种所占比例较大。并分析了江西省棉花生产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提出了要从品种创新、品种区域布局、种子标准化生产、逐步实行棉花机械采收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的举措。

关键词: 江西植棉区;品种应用;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S562.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8)04-0033-06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8.04.009

0 引言

棉花是江西省主要农作物之一,是棉区棉农主要经济来源。江西是全国棉花主产区,近20余年来,棉花种植面积呈振荡下降趋势,尤其是近5年面积下滑十分明显,1994年种植面积最高达16.33万 hm2,2017年降至5.06万hm2左右[1]。在20世纪80年代前,江西省棉花生产分布较为分散,全省各地均有种植,但历经数次从集中到分散、再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现已基本形成稳定的商品棉生产基地。20世纪末,经多年的调整优化布局,棉花生产主要是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九江段南岸的环鄱阳湖地区,基本形成以鄱阳湖为中心,以赣北为主,赣、抚、信、袁、锦、乐安河等流域平原、丘陵棉区为辅的分布格局。

江西植棉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十分适宜棉花生长[2]。近年来,受到国际棉花价格与国内价格倒挂、国内棉价不稳、生产資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的不断攀高、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成本逐年增加、机械化生产程度低等因素影响,棉农植棉收益缺乏保障,棉花生产稳定性较差,植棉面积大幅度下滑,再加上市场上销售的棉花品种呈现“多、乱、杂”现象,棉农选择品种难度大,致使江西棉花生产与产业形势严峻。

1 江西省2017年棉花生产情况概述

2017年度,江西省棉花生产形势概括为“二增四减”:即面积减,单产增,总产减,成本增,棉价降,收益减。

从棉花生产情况来看,面积减,单产增,总产减。2017年江西省棉花生产面积为5.06 万hm2 [1],与2016年相比,减少3.05 万hm2,减幅达37.6%,是近年来减幅最大的年份;平均皮棉单产为1516.2 kg/hm2,比2016年增产44.2 kg/hm2,增幅为3.0%;皮棉总产77 kt,比2016年少35 kt。

从市场行情和棉农收益情况来看,棉花价格降,成本增,收益减[3]。2017年度新棉售价低开平稳走势,籽棉交售均价为6.11元/kg,比2016年下跌0.87元/kg,跌幅为12.5%;因籽棉收购价格没达到棉农预期,棉农惜售,收购进度慢。产值2017年比2016年减少了3910.5元/hm2,降幅为14.7%,再加之用工数量、雇工工资、生产资料等生产成本增加,2017年收益比2016年减少了4650元/hm2。

2 推广应用品种特点

2.1 品种数量

由于棉花种植面积的逐年减少,棉花品种的销售量也在逐年减少,棉花种子经销商也随之减少,所推广的棉花品种数量比五年前减少了很多,但各县域种植的品种还是较多,均有30个左右。

2.2 品种类型

江西省种植的棉花品种类型均为陆地棉,其中主要是优质、抗病虫、高产的杂交棉品种,没有种植海岛棉类型的长绒棉品种。

2.3 品种结构

2.3.1 杂交棉品种

目前,江西省棉花生产上主要应用的品种为抗虫杂交棉,占96%左右,比上年下降了2.5%左右。抗虫杂交棉品种在生产上表现为丰产性和优质性良好,棉铃较大、上桃较快、吐絮集中、好捡花,纤维综合品质良好,抗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性能良好,对枯萎病均有较好的抗性。近几年来,杂交棉品种推广面积有所下降,部分棉农开始选择常规棉品种或自留杂交二代种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植棉效益较低、杂交棉种子价格高,棉农开始选用成本低的棉花种子。

2.3.2 常规棉品种

近3年来,为适应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江西省在逐步推广常规抗虫春棉品种和早熟的常规抗虫棉品种。调研表明,优质、抗病虫、高产、适宜机种、机收棉花品种在生产上应用极少,主要是科研单位在做示范。由于开展研究时间短,能满足生产、棉农需要的优质、抗病虫、高产、大铃、适宜机种、机收的品种尚没有推广应用。

2.3.3 特色品种

从调查结果来看,江西植棉区优质专用棉品种、彩色棉品种和特殊用途的棉花品种没有种植。

2.4 品种育成单位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17年江西省在棉花生产上共应用了35个品种。从育种单位的性质来说,科研单位育成的棉花品种为19个,占54.3%,公司商业化育成的棉花品种为16个,占45.7%。从单个品种的应用面积来看,没有推广面积在6666.7 hm2以上的棉花品种,推广面积在3333.3~6666.7 hm2的品种有5个,分别是铜杂411、赣棉杂109、创075、中棉所66、鄂杂棉26,其中由公司商业化育种育成的品种有2个,为铜杂411、创075,其他3个品种均由科研单位育成。结果表明,棉花品种商业化育种虽然逐步显现成效,但仍以农业科研单位选育的品种在棉花生产上应用为主。

2.5 主导品种推广应用情况

2.5.1 主导品种

江西省2017年推广面积在3333.3~6666.7 hm2的品种有铜杂411、赣棉杂109、创075、中棉所66、鄂杂棉26等5个品种,占植棉总面积45%左右,其余品种的应用推广面积均在3333.3 hm2以下。

2.5.2 品种审定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5年江西省在生产推广面积前15位的棉花品种中,国审品种9个、赣审品种4个、赣引品种2个;2016年推广面积前15位的棉花品种中,国审品种8个、赣审品种6个、赣引品种1个;2017年推广面积前15位的棉花品种中,国审品种8个、赣审品种5个、赣引品种2个,同时,根据图1分析2017年在生产上应用的35个棉花品种的审定情况,国家审定的品种为19个,地方审定的品种为16个(赣审品种13个、其他省份审定品种3个)通过分析表明,在生产上应用推广品种面积较大的棉花品种中,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占53%~60%,其余大部分为江西省审定或引种的棉花品种,但在其他省份审定的棉花品种在江西棉花生产上应用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2.6 品种更新换代速率

根据近3年江西省在生产推广面积前15位的棉花品种变化来看,从表1中分析表明,主要是在5~10年间审定的品种。2015年~2017年推广应用前15位的品种中,10年前审定的品种有1~2个,占6.7%~13.3%,5~10年审定的品种11~12个,占73.3%~80%,为大面积推广的主导品种,而在近5年内审定的品种6.7%~20%;且在2015~2017年推广面积前15位的棉花品种中,近3年审定的品种只有1个在应用,新审定的品种可能均在示范过程中,棉农接受新品种需要一个过程。据此,品种的生命周期大约在10年。

2.7 种植方式

江西棉区种植方式上,仍主要是以营养钵育苗移栽、稀植大棵的栽培方式为主,占播种面积的97%左右,其余为精量直播。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主要表现为单株生长势强、株型松散高大、果枝较长、果节较多、抗倒伏性差、早熟性较差且吐絮不集中、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成本高等方面。因此,2017年的直播面积比2016年有所扩大,主要是为了节省育苗用工。

3 江西棉花生产趋势和棉花品种发展建议

3.1 种植面积趋势

因2017年籽棉收购价格没达到预期,棉植效益有所减少,通过调研了解,2018年棉农植棉积极性依然低迷。据2018年3月对彭泽、都昌、柴桑区60户棉农棉花种植意向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国家给予了植棉目标价格补贴,但难以调动植棉积极性,江西省植棉面积与上年相比,仍在持续下降,植棉面积减少10%以上。

3.2 技術需求分析

为满足棉花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必需要逐步改变江西省棉花现有的营养钵育苗移栽、稀植大棵生产方式,大力推广新型植棉技术,如棉花精量直播技术,实现棉花绿色增产增效;发展新型种植模式,如油菜棉花双直播技术,以提升棉田周年效益。积极推广棉花集中成铃吐絮技术,开展脱叶催熟剂的示范推广,将棉花收获次数由目前的5~7次减少至1~2次,以减少收获用工,为下茬作物种植尽快腾地;示范应用植保无人机病虫害飞防技术,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减少劳动用工,提升植棉效益;在洲地棉田逐步示范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通过将以上成熟技术集成并进行推广应用,最终实现棉花生产机械化率大幅度提高,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用工,提高棉花生产效益,达到棉花生产绿色轻简增效的目的。

3.3 品种发展建议

由于营养钵育苗移栽、稀植大棵的栽培方式表现为单株生长势强、株型松散高大、果枝较长、果节较多、抗倒伏性差、早熟性较差且吐絮不集中、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成本高等方面。为适应棉花生产新形势,江西的棉花生产要转方式、调结构,通过调整生产方式、进行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积极研发转基因抗虫常规棉花品种,特别是转基因抗虫早熟常规棉花品种和适宜机械采收的棉花新品种,并在生产上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

3.3.1 品种创新是基础

一是要继续研发优质、高产、早熟、抗逆性强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二是要针对棉农生产需求和纺织业的需要,加大对优质、高产、早熟、抗逆性强的转基因抗虫常规棉新品种的研发力度,并在生产上进行示范推广,以适应降低生产成本需求的棉花生产形势。三是要着力培育能适宜江西棉区的机采棉品种,要求具有品质优、早熟性好、抗逆性强、稳产、结铃吐絮集中、铃大、含絮力适中等特性。

3.3.2 区域化布局是前提

为了提升原棉的市场竞争能力,保持原棉品质的一致性,积极搞好品种区域化布局;同时,通过组建棉花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形式,力争在一个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内生产的原棉品质一致,以实现订单生产。

3.3.3 种子标准化生产是保障

种子生产标准化是延长品种使用年限的技术措施,也是农业进行绿色生产、高效生产的前提,种子生产企业对推广的品种必须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和完善棉花种子生产行业标准。首先,区域试验标准化建设是保证区试的质量的关键,要确保区试点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靠性,要做到试验有代表性、结果可靠且能重演[4-5],区试人员要提供的客观、公正的第一手试验数据。第二,严格按品种审定标准进行审定,联合体试验也必须按国家制定的品种试验标准执行,确保种子安全。第三,要加强对推广品种的种子质量进行监管,各种子公司的销售品种在进入市场时要在当地的种子管理部门进行备案,种子管理部门每年要对市场上的品种进行风险评估试验,及时向种植户进行风险提示。第四,要严格执行品种淘汰制度,一是对种性退化严重,尤其是品质性状、产量性状明显下降的品种应进行淘汰,二是对不能适应现行生产条件的品种应进行淘汰。

3.3.4 逐步发展机采棉是方向

江西植棉区30%左右的棉田为洲地圩区,棉田面积较大,棉花有可能实行机采,主要问题是要将棉田进行流转,集中生产,但也只能用中小型的机械;同时,江西有70%左右的棉田为丘陵旱地或山区种植,该区域棉田面积小、排灌不便,大型机械根本进不了。为了加快棉花生产机械化步伐,建议一是加大对适宜江西机械化生产棉花品种引进和选育的力度,以选育出能适应江西植棉区棉花机播机收、株型紧凑、熟期适中、结铃集中、棉铃大、含絮力适度的优质、高产、多抗的棉花新品种。二是加强对适合长江流域棉区尤其是丘陵植棉区生产条件(小块棉田)的耕整、播种、田管机械和采棉机的研发。三是加强丘陵植棉区棉高标准棉田建设,尽量将小面积的棉田通过高标准建设整理成较大的棉田,同时做好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机械能通过。

3.4 品种选择

市场上推广的棉花品种较多,建议棉农按种子部门的风险提示,选择种植抗病虫好、产量高、抗逆性强的品种。选购品种时,结合农户自己的种植经验和种植模式,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本区域(圩区、丘陵、山区)种植品种。同时,在当前棉花效益偏低的情况下,棉花生产上逐步实施棉花精准直播,可选择适宜直播的丰产优质抗虫棉常规品种,以降低用种成本和育苗移栽成本。

致谢

在调研过程中,得到了九江市彭泽县高培喜、九江市柴桑区张祥勇、九江市湖口县余炼中、九江市都昌县陈齐炼、九江市德安县徐从辉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 夏绍南,余进祥,杨磊,等.江西省2017年棉花生产与收益情况述评[J].棉花科学,2018,40(2):46-49.

[2] 陈宜,张允昔,杨磊,等. 江西省棉花轻简化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 中国棉花,2016,43(9):10-14.

[3]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2017年棉花产量的公告[OB/OL].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17-12-18.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12/t20171218_1564142.html.

[4] 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3-17.

[5] 沈家兴,涂祈钧,周宝珍,等. 做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的见解[J].棉花科学,2016,38(6):53-57.

猜你喜欢

趋势分析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浅谈核电项目设计质量信息收集与分析
高校微课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田湾核电站趋势分析方法应用浅析
汽车行业财务业绩分析
出版社的数字营销工具研究
潜江市果蔬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趋势分析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