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经济下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与创新

2018-11-22马翔秦峰

创意设计源 2018年4期
关键词:发展与创新

马翔 秦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工艺美术产业因其文化和经济双重属性成为国家文化建设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文化创意经济背景下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与创新模式。

[关键词]文化创意经济;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与创新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cultural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Because of the attributes of culture and economy, the 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nalyzed 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model in the context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economy.

[Key words]Cultural and creative Economy;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一、我國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一)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概述

工艺美术源于人类劳动生产工具的制作,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工艺的同时还表达人类的审美思想,是将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我国的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基本上呈现了两条发展脉络,一条是以实用为主的民间工艺美术,另一条是以观赏为主的宫廷和文人士大夫工艺美术。

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国家需要大量外汇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的建设资金,传统工艺美术受到政府的重视,手工业得到逐步发展,我国的工艺美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艺美术品的出口创汇在全国出口创汇总收入中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群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对观赏性工艺美术品的需求快速增长,推动了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生产与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市场。工业的发展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为工艺美术产业化提供了条件,就我国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来看,其生产组织形态大致经历了从个体家庭作坊生产,到工业大机器分工生产,再到专业化区域集群式生产三个阶段。我国工艺美术行业发展迅速,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日益增大。自“十一五”以来,我国工艺美术产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速度,以年均增速20%以上速度发展。2011-2016年期间,我国规模以上工艺美术产业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由5027亿元增加至10874亿元(图1)。总体来说,近年来工艺美术发展更多的是传统手工艺中以观赏为主体的工艺美术,而以实用为主体的工艺美术的发展相对滞后。但近几年工艺美术产业也面临着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劳动力成本提高、核心创意不足、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整体产业发展增速有所放缓,工艺美术产业面临进一步现代化和转型升级的挑战。

(二)政策促推工艺美术产业发展

我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推动和引导,1979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一系列政策举措,重新阐释与提升了当代工艺美术的文化功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工艺美术保护性政策,特别是每四年一次的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提升了工艺美术的社会影响力,对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3年文化部推出涉及工艺美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则、条例。2006年,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明确将工艺美术发展列入文化创意产业。2012年,文化部制定《“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将工艺美术列入11大重点发展产业,工艺美术产业地位得到了新的转变。国家对工艺美术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都给予了资金、土地、政策的保护,在各种保护性政策出台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工艺美术有了新的认识和重视,工艺美术产业有了发展新动能,同时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工艺美术情况建起了大量的工艺美术产业聚集区,促进了工艺美术产业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

201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工艺美术行业保持稳步发展;培养多层次的管理和设计人才;专业技术职称和荣誉称号评审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培育一批行业名人、名店,涌现一批行业珍品;争创更多中国名牌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立起多个行业服务平台;培育和认定100个以上工艺美术特色区域;建立起200个大师工作室。根据指导意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指导企业分类发展;引导产业合理集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技艺传承创新;强化自主品牌建设等。

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把工艺美术列为工业文化产业,把“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推出一批工艺美术珍品。积极引导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创新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培育一批示范性创新创业工艺美术特色区域和大师工作室,打造工艺美术特色区域品牌。”作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这些政策性的保护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保护和振兴了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对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随着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一些工艺美术产业发达的省份纷纷将工艺美术产业列入重点培育和发展的行业,不断优化的政策环境和产业政策,促进工艺美术产业进一步发展。

二、文化创意经济与工艺美术产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也呈现出快速、持续的增长趋势,“文化产业”概念开始在我国兴起。1991年“文化经济”概念在国务院批准的《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被首次提出,2006年“文化创意产业”首次出现在国家级文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标志着我国文化创意经济拉开了序幕,对“知识价值”的消费,促成了融合文化与经济的新型产业,即创意经济的产生,文化创意经济成为拉动经济需求的重要力量,以文化创意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理念被列入国家规劃。在《“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工艺美术”被列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工艺美术由传统手工艺转到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随着文化经济化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我国调节经济的支柱产业,除了高科技产业与服务业等重要的产业类别外,管理技术、咨询服务、品牌、设计、制造工艺、生产标准、营销模式以及各种各样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都被纳入到文化创意产业中。工艺美术的发展也伴随着设计和信息的流通与加强,逐渐从手工技艺向产业化发展。工艺美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逐渐商业化,工艺美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成为可批量化生产的文化实践,产品中的文化、审美、科技、创意、信息成为产品是否能赢得消费者的重要条件,工艺美术呈现出市场化发展及现代化转型的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以创造力为核心,将原创的知识性融入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其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发挥出产业的功能。所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传统工艺美术的振兴与发展构建了新的产业模式和途径。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文化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工艺美术作为批量化生产的文化商品必须面向大众群体,从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价格立足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需求。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创新,工艺美术在材料、工艺上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工艺美术产品批量化生产成为可能,促进了工艺美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产品销售量及企业效益。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工艺美术产业发达的省份把工艺美术产业作为重要的区域经济支撑,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一)科学定位工艺美术产业化

并不是所有工艺美术品类都适合进行产业化发展,对于原材料成本较高并且对手工技艺依赖性强的品类适合走精品路线,其发展方向是工艺美术艺术品,而对于原材料成本较低,随着技术的发展,可实现半手工半机械化生产,或全机械化生产的工艺美术品类是可以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其定位应该是发展更多的工艺美术产品,发展使大众能够消费得起的工艺美术品,也就是走工艺美术生活化的发展方向。

工艺美术作为一个基于农耕文明,依靠长期的手工生产方式积累起来的经验所主导的生产文化,在农业社会时期,手工艺时代的工艺美术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物质生产,当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确定为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时候,作为文化产业的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着是否成为“产业”再进入市场的问题。对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发展,当前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认为工艺美术属文化产业范畴,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主要是手工文化的传承,按市场要求,需要在一定的产业模式中才能进一步发展;另一种观点是认为工艺美术属于手工技艺,手工特点也是其价值所在,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工艺美术最重要的是保护,而不是产业化。

并不是所有的工艺美术都适合批量化生产,因为产业化需要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目的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依靠商业运作获取利润的最大化。像玉石、红木等因为原材料的昂贵和稀缺,以及一些手工技艺依赖程度高的工艺美术品,如刺绣、木雕等具有不可复制性和非批量性,只能走精品路线,面对高端的消费人群;有些工艺美术,如剪纸、泥塑等源于民俗的工艺美术品,随着赖以生存的民风民俗环境消失,失去了生存的市场与消费群体,产业慢慢衰退,需要保护性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和发展与社会生活环境相关,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传统的工艺美术生产与传承主要是以个体和家庭作坊经营为主,由生产者独立创作生产或雇佣少数工人进行小规模生产或以师傅带徒弟的家庭式生产的组织形态,技艺传承的方式主要是家族承传或师傅带徒弟,其内部组织运营与管理模式非常简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现代化进程,手工业和手工文化面临着现代机器化大批量生产急剧的转变,传统的以手工创作为主的工艺美术,如剪纸、刺绣、泥塑,也开始采用现代化生产模式,很多作坊式生产逐渐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专业化分工合作,集约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

随着小商品经济的兴起,除了传统的工艺美术市场,还出现了一些各地政府引导和社会投资兴建的众多区别于传统产地自然形成的新兴工艺美术品市场,如义乌小商品城。义乌小商品城几乎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雨具、电子电器、玩具、化妆品、文体等所有日用工业品,这些工艺品和商品物美价廉、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在国际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只有明确工艺美术在当代生活的定位,根据不同门类工艺美术的特点,提高传统工艺美术的市场服务意识,才能找到工艺美术产业生存与发展的突破口。

(二)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工艺美术从历史上看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发展的。因此,现阶段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也不应该固步自封,一味坚守老祖宗留下的技艺和内容,而应该跨界融合发展,不仅是工艺美术品类之间的融合,更应该是融入大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工艺美术也向现代、时尚等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转变,工艺美术产业跨界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工艺美术行业将向市场进一步细分,与建筑、家居、旅游、服装、玩具、汽车、钟表、电子、室内装饰行业等产业的联动发展,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并与高新技术结合更广泛,向产业集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比较明显的是,在跨界融合上与旅游业结合越来越紧密。2014年文化部、财政部提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随着“创意旅游”“体验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特色文化旅游,参与体验式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发展新热点,“文化旅游业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产品,促进由单纯观光型向参与式、体验式等新型业态转变”。工艺美术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基于各地地方特色,根据不同的景区,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同时将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工艺美术产业园与景区结合,开发各种旅游手工体验项目,使工艺美术制品成为文化体验的重要部分。

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着力提升文化产业各门类创意和设计水平及文化内涵。工艺美术产品在功能特别是审美上也需要打破固有的传统,创造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功能和新审美,这就需要通过设计对工艺美术产品进行功能的提升和符合现代审美观的创造,注重与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融合,由此带动产业升级和价值增值。

工艺美术借助与建筑家装、旅游休闲、工业产品等特色经济领域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实现工艺美术产业融合创新,也同时有效地优化其他产业结构,促进其他产业转型升级,对其他产业起到有效整合、推动的作用。

(三)重视创新设计意识

一提到工艺美术创新,大多数人都想到了内容的创新,但实际上工艺美术创新是多方面的创新,不仅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还包括了功能的创新、材料的创新、技术的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等内容。尤其是功能的创新更是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这种创新仅仅靠工艺美术行业内部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很难实现自身的突破,创新发展还需要借助行业外部力量的推动,尤其是设计行业,包括时尚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的设计人才共同推动发展,才能实现工艺美术产业的突破性发展。

工艺美术的创新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在工艺美术产业链中,前端部分是创新、设计,中间是原材料、制作环节,后端是销售环节,产业的创新包括了产业链前端的研发和设计,也包括了终端的各种营销策略。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只有不断引入新兴核心技术,应用新材料推动其改造和提升,并通过新的设计理念研发符合日常生活的产品,才能推动整个产业实现由劳动力加工型到文化附加值的转变。

在产品创新上,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艺术设计”被不断地运用于工艺美术产品创新,工艺美术在原有工艺基础上,突破传统设计模式,对工艺美术进行创新设计,融入现代的审美观,以设计创新的理念对工艺美术产品进行有效开发,开发符合现代生活和审美的新产品,由设计创新来推动工艺美术的发展。如将工艺品设计为符合现代年轻人审美需求和求新求奇心理的空间装饰品或礼品等具有艺术品质的产品(图2、3)。

在技法创新上,既要继承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技法,如捏、刻、雕、塑、畫、吹、烧、铸等技法,更要运用现代技术,如激光、静电、喷涂、切割、电脑设计、自动控制等技术,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使工艺美术生产方式从个人全能生产向流水线生产,向专业化生产、向社会化协作迈进。如3D打印技术在首饰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使设计师减少制造工艺中的限制,发挥更大的想象空间。(图4、5 )

在材料创新上,既要运用传统材料,也要运用新型材料。部分传统工艺美术价值多来自于材料的珍贵性,如玉石、红木等,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积极探索经济、环保新型材料的运用,拓展工艺美术的发展空间。

在功能创新上,一方面要遵循工艺美术实用性的特点,除开发观赏把玩和室内陈设功能外,应开发工艺美术制品更多的实用功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使工艺美术品不仅仅作为陈设观赏品,而且是实用和艺术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实用产品,如开物成务团队在传统工艺刺绣和雕漆传统工艺上研发了系列实用产品,指纹笔记本、手机壳等(图6、7)。另一方面,许多工艺美术品类由于其生存环境发生的变化,正在逐渐消亡,而其材料和工艺是否可以发展其他的功能,使其适应环境的变化,寻找到新的生存方式,也是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创意产品、营销模式都是工艺美术企业发展关键要素,开发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找准市场定位,特别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体验旅游、家居装饰、收藏热的兴起以及人们对艺术与个性化审美的追求,工艺美术产业要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实现转型升级、产业化,成为新型的文化业态,工艺美术产业将依托传统资源和传统品牌,在采用大工业化生产方式前提下,基于传统工艺、地域文化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融合时代的审美观,形成传统与创新、规模与特色的产业模式,工艺美术产业逐渐向时尚、文化、日常生活化方向发展,工艺美术在日常生活化中实现现代转型和活化。

结语

工艺美术产品作为商品,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市场化、生活化是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文化市场的快速推动,当前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工艺美术产业化,需要根据不同门类的产品进行功能、消费群体细分,产业跨界融合,注重产品的设计创新,才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辉全.文化创意——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新引擎.[J]中国集体经济,2011(1):49-50.

[2]潘鲁生.工艺美术的转型与复兴[J].上海工艺美术,2016(1):8-10.

猜你喜欢

发展与创新
恩格斯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基本思想的实践意义
发展与创新:构建对外开放战略新格局
浅谈村民自治中“海选”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之路q
浅析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
大学英语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与创新
陕西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刍议新数字媒体技术下游戏的发展与创新
试析石油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