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11-22安明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明时代素养

侯 玥,安明明

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指大学生的校园文明和社会公德,主要表现在言语文明、举止文明、课堂文明、宿舍文明、就餐文明以及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大学生是文明的践行者和文明的传播者。大学生是新一代的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是时代晴雨表的重要刻度,其客观现状反映了学校教育的成效和时代的精神面貌。新时代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勇担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的历史使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引导力和感召力。[1]

一、当代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现状

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思想积极上进,充满理想,尊师重道,热爱生活,追求真知,务实进取,勇于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但是,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个人文明习惯有待改善。例如语言方面,存在部分学生谈吐不雅,说脏话、出言不逊,或者给同学起不雅的绰号等现象;行为方面,部分大学生在公共场合不注重仪表仪容,穿着不得体,见到教师长辈缺乏礼貌礼仪,又如个别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合举止不雅;课堂文明方面,上课存在迟到、早退、逃课现象,课堂上不听认真讲、纪律性较差、考试作弊,课下互相抄袭作业等现象;宿舍文明方面,宿舍是公共场合,休息时间在宿舍内大声喧哗影响他人,宿舍不整洁,卫生较差;就餐文明方面,存在餐厅买饭不排队,饭后不自觉收拾餐盘,大部分同学做不到光盘等现象。大学生的个人文明习惯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基于此现状,促进大学生养成文明习惯非常有必要。

2.社会公德意识有待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养相对较高,但是受社会环境和自身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有些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薄弱。比如不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破环公共设施,在公共场所乱刻乱画;缺乏环保意识,不懂得节约水电资源;又如等公交不排队,在公交车上不主动让座等。

二、出现不文明现象的原因

大学校园随处可见的不文明现象是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低的具体表现,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还处于不成熟时期,当社会上的消极、负面的信息传播到学校后,往往会使部分心理不成熟的学生耳濡目染接受着这些消极影响,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负面的作用。

2.家庭小环境的教育缺失。一方面有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对孩子的教育停留在宏观上,方法不当,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细节,行为举止随意,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学校文明教育机制力度的不足。学生在高中时候,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升学率指标,未能承担起基础文明教育的责任,切实有效的实现德育,道德素质培养往往被弱化和忽视。在大学虽然重视德育工作,但是大部分是课堂教育,更多的是理论说教和“接受式”教育,没有注重社会、学校与大学生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理论与实践存在脱离的现象,大学生的“知”和“行”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制定的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成为虚设,没有起到很好的文明约束作用。

4.大学生文明自觉能力的匮乏。当代大学生虽然对文明有一定的认知,但是没有把文明素养提到一个道德的高度,形成一种文明的理念。一部分学生的道德认知停留在社会契约层面,或者把文明当作是一种被迫的要求,碍于个人的自尊才去讲文明。自觉性和自控性较差的学生,不能自律,对不文明行为习以为常。

三、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观念相互碰撞,每天都在对大学生发生有形无形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道德水平、文明程度和言谈举止更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要重视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教育,使大学生深刻认识“文明素养”的重要内涵和重要作用,牢固树立正确的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推动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实的践行者,从而有利于带动全民族文明素养的提升,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谐与进步。[3]

2.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素养教育具有及时性、可塑性和终身性。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不是特别重视自身的形象,缺乏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大学生文明素养的表现,可以透视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作用,这种体现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大学生的行为修养和与人交往,这方面的思政课应该拓展教育内容。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文明素养。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是其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修身、立德是自身成长的基础,当今有些家庭和学校相对注重应试教育和学生的成绩,忽视对孩子文明修身、个人爱好、道德建设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忙于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忽略自身道德修养。[4]文明素养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提升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的有效路径

1.发挥学校教育功能,提升思政育人全过程。

“思政课程”是高校培养人才和实现立德树人中心任务的途径之一。高校要充分重视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把大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融入教育教学中和学生日常管理中。一是发挥思政课堂育人功能。学校可以将文明素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采取有效的机制和措施。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改革创新;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研讨,开设相应的美学、礼仪、优秀传统文化等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使文化基础课程能充分发挥其为提高学生自身素养的作用。二是注重校园文化和文明机制建设。三是注重大学生实践教育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团学联合会和社团举办文明素养教育的相关活动、比赛等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如成立“大学生礼仪社团”“大学生文明社团”等,开展“光盘行动”“文明主题班会”“文明月”教育等活动,为大学生自觉提升文明素养提供空间、搭建平台。

2.强化教师职责,承担育人时代使命。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在对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在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中具有纽带和桥梁作用,肩负着为新时代培养合格人才的使命。所以作为高校的一名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文明素养,要将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成为学生心中的道德楷模。其次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生活上的知心朋友,文明教育融入日常的教育和管理中,从根本上培养和塑造具有完美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

3.家庭重视孩子成长教育,以身为范。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老师。无论社会经济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化,家庭对孩子教育的作用都不可替代。家庭教育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提倡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团结和睦,传承诚信、学习、责任的传统,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积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5]使大学生逐渐由他律走向自律。

4.发挥“互联网+”新媒介作用,提升文明素养教育传播力。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大潮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校园媒体紧跟时代潮流的步伐,通过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新媒体形态寻求长远的发展。根据《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统计,融合型校园媒体占比已超过95%,87.26%的高校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72.25%的高校开通有微博,46.07%的高校有新闻网;其微信平台成为校园媒体的主流形态。[6]新时代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新媒介的功能,通过新媒体平台来推动大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微信公共号推送国内外时事及热点事件,利用学校微博关注热门话题,或者针对校园内的不雅行为和不文明现象开展积极讨论,通过互动对大学生积极进行正面的引导,利用新媒介的传播力量,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

5.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高个人文明觉悟。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当代大学生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文明素养提升的重要性,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一方面,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另一方面,在校期间要认真学习和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将自己外在的行为方式内化为良好的文明素养。

在新时代环境下,学校要高度重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教育,加强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让青年大学生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和时代新人。充分利用传统媒介与现代新媒体的结合,借用网络平台与学校教育平台,将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渗透,构建全课程、全方位、全员立体化育人格局,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文明时代素养
请文明演绎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漫说文明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对不文明说“不”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