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29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绘制导图记忆

高 琰

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指出思维导图是通过图形直观呈现人脑放射性的思维,使大脑的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以外存补充内存,提高了思维的质量和效率,其非线性的结构更加清晰地表征关键词间的关系,促进新旧知识相互融合。

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能充分运用人类左右脑机能,最大程度发掘学习潜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记忆、联想和创造;能够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探究的过程,并通过探究掌握知识,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升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开展有意义学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认知规律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其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

学会学习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目标之一。小学生具有不同于初、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的无意注意、具体形象思维仍占很大的优势,有意注意、抽象思维处于发展阶段。教会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初学者学会英语、会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应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英语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十分可行且有必要。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注意力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思维导图的色彩、图画、线条、关键词给他们带来了动感美感,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能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把多种因素调动起来一起参与思维和记忆。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在表现形式上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如“Habits”一课的思维导图,用树干表示话题——习惯,茂盛的树枝是好习惯,害虫是坏习惯,只有捉除害虫,大树才会健康成长,以此来教育学生与好习惯交朋友,和坏习惯说再见。再如《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3“At a Music Lesson”词句板块的思维导图,主要学习表示能力的词汇和句型,教师用一条可爱的小章鱼为主体,以其伸出的多条手臂表示它掌握多种技能,由此鼓励学生:“If you can't,please learn. Never too old to learn. Then you will be gifted in many ways and just look like the octopus.”这样的思维导图是立体的、艺术的,且信息丰富,将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整合在一起,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应用这样的思维导图展开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提升注意力。

(二)建构知识网络,提高记忆力

记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如果没有巩固的记忆,就不能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材料进行比较,并能按照意义进行分类,还很容易帮助学生找出课文中主要和次要的内容,并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联系起来,这都是增强学生意义识记所必需的。如《牛津小学英语》6AUnit6“Holidays”A板块的思维导图,5个节日的信息被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块”,这样的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系统层次地分段组织信息,使学习内容进入长期记忆,消除了以往机械记忆效果差、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的弊端,有助于记忆的保持和检索。再如《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7“At Christmas”语篇课,随着阅读的逐步推进,师生共同完成的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阅读材料,理清Jim一家圣诞节互相赠送的礼物以及对礼物的态度,掌握文本的重点内容和结构。

(三)开展思维训练,培养创新力

人的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思维导图是用图像和联想进行思维的工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中常见的线性思维模式的消极影响,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看待问题、研究问题,不断体验新发现,积累新收获,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借助这样的思维导图,从中心话题出发开展讨论,在不同的分支上发散和延伸,能够产生出更多观点或创意,具有清晰思路、开阔思维和启发创造的功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的目的。

(四)培养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学习

思维导图经过梳理资料——汇总整合——形成导图——增添新内容——长时记忆——修正完善等一系列过程,构建的导图使得信息之间、信息与认知结构之间能从多个角度、按照不同的归类规则发生关系。这是学生自主重组旧有经验和现有信息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吸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抽象概括、系统化等多项思维方式的活动。这一过程可以促进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整合,实现新知识的内化和意义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是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一种学习策略。在思维导图制作、修改和完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记忆思维,有利于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英语认知、调控、交际策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负担起自主学习的责任。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绘制

(一)绘制思维导图应注意的三个原则

1.简约有序。思维导图是用简单易懂的图形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能够使关键信息一目了然。因此,绘制思维导图时要化繁为简,重点突出,把相对陌生的内容用已经熟悉的方式有序地表达出来,通过记忆熟悉的表达方式强化新的记忆内容。

2.生动有趣。绘制思维导图需要添加一些趣味化的元素,使用幽默的表达方式,如图形、箭头、线条、色彩等,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及生动活泼的形象呈现抽象的概念等知识,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3.实用有效。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快速直观地掌握知识架构,促进知识的迁移。因此,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要充分挖掘知识的使用价值,并引起大脑的高度重视,把所学知识点纳入大脑重视的范围,让学生学习更有效。

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强调以学生旧有的知识内化新学的知识,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的结构系统,更关注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水平;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内容,更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方法、技能以及情感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以有效促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在学科教学中结合所讲、所学知识的特点,绘制出适宜的思维导图,选择合适的表征方式,就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功效,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绘制思维导图的五个步骤

1.明确目标,提炼主题。在纸中央绘制概括性的中心主题,便于思维自由发散,有助于联想记忆。为力求生动形象,可以用词或者图画表示,与主题贴切而又美观。

例如,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6AUnit6“Holidays”,该单元围绕“谈论节日里所做的事情”这一话题展开教学活动。在绘制第二课时B、C、D板块的思维导图时,需要首先确定该思维导图的主题,毋庸置疑,主题应该确定为“Holidays”,因为该主题紧扣单元教学内容和本课教学目标。在一张白纸的中心画出能够代表“Holidays”的图像,大多数节日都是快乐的,可以画出如气球之类节日常见的图像,给其贴上“Holidays”的标签。

2.要素扩展,联想发散。围绕中心主题,找准文章的关键词或主要思考点,形成二级分支,即次主题,用适当弯曲的粗线条与中央图像连接起来。次主题的构成尽量使用图形,也可以用关键词,写在骨架式的线条上,并适当使用颜色与图形,增加导图的生动性。如果次主题较多并具有顺序性,可用数字或字母标明。

3.构思分支,以图示意。次主题进一步向下延伸,生成三级分支。在此基础上,对主题要素发散联想的分支进行合理构思,选择恰当的图形、图像、代码、符号,便于阐释分支意义,多用一些有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能引起多种生理感觉的元素,使大脑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比如思维导图Holiday,在有了具体节日名称之后,接下来通过展开联想扩展这幅思维导图。从“Halloween”这一分支出发,可以联想到该节日的日期、人们在该节日可能会做的事情,如“play with pumpkin lanterns,buy/make masks”,穿戏服扮幽灵“dress up costumes,ghosts”,不给糖果就捣乱的游戏“trick or treat”等关键词都可以写上。本课的目的语句型“When is the holiday?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the holiday? What did I do last holiday?”等内容则应势而出。

4.层级关联,艺术加工。各层级之间的图形要有所变化,重难点部分可通过不同颜色、字体加以强调。各层级之间要排列均衡、有序且合理。颜色、箭头以及线条等使用可根据图形或文字的含义加以选择,并做适当的艺术加工。

5.整理完善,评价反思。在完成思维导图的初步绘制后,要进行反思与完善。在此过程中,能使学生获得新的启示,是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同一主题的思维导图可以多画几次,既可以使思维导图更简洁,也有利于牢牢把握知识架构,有助于学生长期记忆。

不同学生绘制出的思维导图各不相同。评价时应尽量避免简单划一,可以小组为单位,采取自评、互评、展评等多种评价手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或重绘思维导图的要求,修改或者重绘的过程可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进一步反思。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现状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不仅对学生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对英语语言的认知等方面都产生正向作用,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引起注意并加以改正。

(一)有些思维导图的设计缺乏科学性

思维导是图文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它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工具,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能够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思维导图中主题、节点、子节点等具体要素是绘制导图的最基本条件。但是,师生对这些要素的把握还存在缺陷,了解不够,在设计上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另外,部分导图的主题不够突出,在线条选择上变动性大,同一节点上有时候会变换线条颜色,这与思维导图绘制中对线条的要求不太一致,线条的区分度也不太明显,在以后使用中要多加注意和改进。

(二)教师没有全面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在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被“唤醒”,学生都能积极投入教学过程中。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部分动手能力较弱、学习能力较低的学困生关注很少。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保证按时完成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教师对部分学生有所忽视。另外,教师也过分强调绘制样式的统一性或者相似性,从而忽视了学生个体思维和心理发展的差异性。这些问题随着思维导图教学的不断深入将得到相应的改善和解决。

(三)教学后思维导图的处理比较粗糙

思维导图无论是教学前、教学中还是教学后都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使用范围有着很强的宽泛性。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前两个环节中,它得到了相应、适当的使用,但是在课后的使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课后一般是学生利用它进行英语知识归类、复习和整合,明显没有在课堂中的使用频率高。这说明学生利用其进行知识复习整合的意识和能力较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在课后,学生如何利用自己和他人的导图反过来更进一步地促成自身思维的拓展和创新,既能做到以“思维”来“导图”,又能实现以“图”促“思维”,这就成为师生在课后需要思考和改进的问题。

(四)思维导图绘制样式单一

目前,学生所绘制的英语导图样式比较单一。由于教学任务量、教学时间以及导图作为新工具的使用这三重限制和矛盾,教师在英语教学时基本上比较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处于“任务关注阶段”,因此,教师在综合这三者矛盾的基础上,尽量会规范、统一学生的绘制样式,以便于指导和改进。但是,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比较单一和模式化。随着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的深入开展,教师也需要学习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知识,使学生绘制的图形生动形象且具有个体差异性,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思维的发展。

(五)对英语核心知识的关注较少

英语核心知识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线和关键逻辑点,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对所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梳理和剖析。思维导图是对英语知识中核心要素、核心知识的挖掘,所以提炼英语核心知识是绘制英语导图的关键。在设计导图时,师生对材料中具体要素的确定不够具体和科学,使整个导图看起来比较随意和分散,英语知识内部的联系也变得松散。

四、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注意事项

(一)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小学生理解能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小学生在识记知识内容时是机械记忆,只有到了高年级后才逐渐进行有意义的记忆。教师要有效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运用其所呈现的线条、颜色等对学生的吸引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科学设计并合理应用思维导图

教师要熟悉思维导图的绘制,更重要的是需要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非常明确,才能在绘制时突出核心知识及在课前、课中、课后合理使用,发挥思维导图发散思维的作用。

猜你喜欢

绘制导图记忆
Art on coffee cups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放学后
记忆中的他们
第6章 一次函数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