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营养健康及相关营养补充剂研究现状
2018-11-22
(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200)
孕产妇作为特殊人群的一部分,从普通妇女到孕育生命、哺育婴儿的母亲,经历着生理、心理巨大变化。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营养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孕产妇营养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孕产妇整体营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调查显示,孕产妇存在着营养不均衡、宏量营养素过剩、部分微量营养素缺乏等现象,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孕产妇的健康状况既关系自身健康,还会对胎儿以及其出生至成年后的生长发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关注了解孕产妇营养健康现状,分析孕产妇生理营养特点及其营养素摄入情况、当前市场营养补充剂市场现状,有利于科学地进行营养干预,对改善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孕妇及乳母生理及营养特点
女性自妊娠期至哺乳期结束,身体状态发生着重要的变化,生理的特殊性决定其对营养的特殊要求。
1.1 孕妇生理及营养特点
孕妇不仅要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还要为母体本身乳腺和子宫等生殖器官以及分娩后乳汁的分泌提供营养储备,需要大量营养素,并且随着孕周的增大,需求量也在持续增长[1-3]。
妊娠期主要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3个阶段。孕早期的胎儿生长发育相对迟缓,所需营养和孕前差异不大,宏量营养素基本能够满足机体需求,而一些微量营养素存在缺乏问题,比如铁,碘和叶酸。孕中期开始,孕妇对营养的需求快速增长,需要摄入优质蛋白和能量来维持胎儿的生长发育,相比孕早期,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也有所增加。孕晚期营养素的摄入主要在孕中期的基础上增加优质蛋白和微量营养素。
研究显示,孕期女性会出现胎盘催乳素增多、甲状腺功能增强、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等内分泌的改变;会出现早孕反应和饱胀感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的改变;生理贫血等血液循环的改变;肾小球过滤增加、尿钙的排出量减少等肾功能的改变;以及骨密度改变、体重增长等其他生理变化。为应对身体各项机能复杂的转变,保障孕妇本身及胎儿的健康,保持科学均衡的营养尤为重要[4]。
1.2 乳母生理及营养特点
乳母经历妊娠以及分娩之后,身体损失大量营养素,各项身体机能亟待恢复;添加辅食前,母乳喂养情况下,母乳是婴儿的唯一营养来源。此时母亲的营养以分泌乳汁为目的,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保证乳汁的供给。多方面的能量消耗使得哺乳期女性相对于非哺乳期女性需要更多的营养素和能量。乳母的膳食营养在一般成年女性的基础上,每日优质蛋白质增加25 g,维生素A增加600 μg视黄醇活性当量(retinol activity equivalents,RAE),钙增加 200 mg[5]。为了增加钙的吸收,也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D。
2 孕妇及乳母宏量营养素研究现状
2.1 孕妇宏量营养素研究现状
孕妇每个时期所需要的能量不一样,所摄入量与妊娠时间成正相关。根据2013版中国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孕早期能量需要为200 kJ/d、孕中期能量需要为1 250 kJ/d、孕末期能量需要为1 900 kJ/d[5]。
孕妇宏量营养素的摄入过少或过量都会对其本身与新生儿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营养不足可能导致早产、低出生体重,可能进一步导致新生儿发育迟缓或智力低下,进一步增加成年疾病的发生率[4];若孕期营养过剩,不仅会增加母体患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的风险,还可能会造成难产、巨大儿、新生儿出生后血糖异常等现象。此外,孕期营养过剩也容易造成了母体产后肥胖。
根据已有的研究报道,宏量营养素摄入与新生儿健康密切相关,多表现为巨大儿发生率的变化。脂肪摄入量过多导致孕妇增重的主要因素,进而使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6]。也有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巨大儿发生率的关系呈正相关[7]。不仅仅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有关,在孕早期蛋白质所提供的能量与婴儿出生体重也有很重要的联系[8]。并且研究者通过对77名孕妇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蛋白质是3种宏量营养素中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最大的营养素[9]。近年来我国巨大儿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989年仅为 3%左右[10],2010年~2013年为 6.85%[11]。巨大儿会引起很多并发的不良妊娠结局[12-14]。结合孕妇特殊的生理状态对营养素进行合理的分配与供给,是当前对孕妇进行健康指导的重点。
2.2 乳母宏量营养素研究现状
孕妇至乳母的转变是天然连续过程,乳母需满足自身产后生理恢复、补充机体能量储备、哺育新生儿,宏量营养素需求进一步增加。中国乳母能量日均摄入量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的114.8%,研究表明我国乳母膳食中三大营养素供能整体较为合理,部分地区存在比例不平衡的现象[15-16]。乳母宏量营养素的摄入大部分以分泌母乳为目的,乳汁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相对稳定,受营养素摄入的影响较小。乳母蛋白质的摄入直接影响乳汁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组成[15-16]。人乳脂肪中主要变化的指标有脂肪含量、生育酚含量和脂肪酸组成,乳母日常饮食中脂肪的摄入不同使得乳脂的成分具有显著的差别[17]。乳母食物摄入量随哺乳期延长逐渐减少,其乳汁营养成分随泌乳期延长呈动态变化,随泌乳期延长,母乳中脂肪、能量升高,而蛋白质、矿物质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母乳密度在整个哺乳期呈现出相对恒定的水平[18]。
3 孕妇及乳母微量营养素研究现状
微量营养素主要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主要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在持机体新陈代谢、生长以及发育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维生素D以及B族维生素在孕产妇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孕产妇所需矿物质主要包括钙、铁、锌、碘等。矿物质具有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机体的酸碱平衡,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参与机体的重要部分组成等作用。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全球大约1/3的人口面临着微量营养素的缺乏。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微量营养素缺乏不仅患病率高,而且还重叠发生,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3.1 维生素
维生素D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研究表明,孕妇对于维生素D的需求量远高于普通妇女,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于全球范围内,一般维生素D的膳食摄入量一般低于10%,乳母为缺乏的高危人群。根据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中1 981名乳母血清维生素D含量分析,我国乳母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现象较为普遍,维生素D缺乏率(维生素D<12 ng/mL)为25.2%,不足率(12 ng/mL≤维生素 D<20 ng/mL)为45.4%,合计为70.6%;乳母维生素D营养状况受多因素影响,比职业、地区、季节、纬度等,偏远贫困山区、高纬度地区的人群特别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阳光较少的地区比如南方梅雨季节以及北方的冬天都需要额外的补充维生素D,乳母维生素D缺乏改善措施应具备针对性[19-20]。
B族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12,作为辅酶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维生素B1的缺乏会影响胎儿大脑的生长发育,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孕产妇严重缺乏时会产生视力疲劳,口角炎等现象。有结果调查显示孕妇膳食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不足,维生素B1的摄入量低于或接近于推荐摄入量的50%,而维生素B2也仅仅为推荐摄入量的60%左右[21]。维生素B12缺乏易抑制甲基化反应而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此外,也有学者证实维生素B12和叶酸同时缺乏不仅会造成巨幼红细胞贫血,还会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叶酸参与核酸、氨基酸、蛋白质以及磷脂的代谢,对于合成DNA、RNA以及细胞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人体不能合成叶酸,必须通过从食物中摄取。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摄入量为200 μg/d,孕妇和乳母是成人摄入量的两倍。2013年宫蕊对1977名乳母血清叶酸水平分析发现,民族、地域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都与叶酸缺乏有关,少数民族聚集地、北方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乳母叶酸缺乏现象较多[22-24]。叶酸缺乏易引起神经管畸形,中国的发病率远高于国际水平和发达国家[25]。当前研究报道指出,适当的补充叶酸还可以减少其他妊娠并发症的发生[26],降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27-28]。此外,也有研究报道叶酸缺乏与新生儿唇腭裂畸形有关,但是具体关系国内外学者还未达成一致的观点。
3.2 矿物质
钙作为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人体呼吸、代谢、免疫等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妊娠期间母体长期或严重缺钙容易导致母体和胎儿严重钙缺失,引起孕妇手足抽搐,发生骨质软化病,增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率,而且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发生先天性佝偻病。目前,在整个孕期中我国孕妇钙的摄入普遍偏少,实际摄入量远低于推荐摄入量标准[29],及时补充膳食钙有利于提高人体中钙的含量[30]。
铁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在氧的转运和细胞呼吸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缺铁性贫血认定为全球最常见的四大营养缺乏症之一,全球有接近30%的孕妇患有贫血症,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31]。此外,孕妇缺铁还会造成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不良妊娠反应。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营养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孕妇的缺铁性贫血状况也得到了改善。现将2002年~2017年之间的孕妇的缺铁性贫血率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Table 1 The morbidity rate of iron-deficiency anemia among pregnant wome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由表1可知,2002年深圳地区的孕妇缺铁性贫血率高达52.4%。从2002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的缺铁性贫血都有所下降,但总体来说,缺铁性贫血现象还是广泛存在,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比如宁夏海原,经济落后,物质生活水平低下,很难注重这些微量营养素的膳食平衡问题。
锌在胚胎生长发育和分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据有关报道,动物实验显示孕期锌缺乏容易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甚至可导致胎儿畸形。锌的推荐摄入量是16.5 mg/d,钟秦文通过对518名孕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25%的孕妇存在锌摄入不足的现象[40]。唇腭裂作为生长缺陷的一种类型,它的发生率仅次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位居第二位[41]。也有相关文献报道,母体血清中的锌含量与子代唇腭裂有一定的关联,并且通过饮食增加锌的摄入对于预防唇腭裂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42]。
孕妇对于碘的需求比普通人多1/3倍~1倍左右。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作为人体重要激素,可以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严重碘缺乏易造成克汀病,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碘缺乏则会造成胎儿智力落后,生长迟缓以及增加孕妇流产,死胎的风险等[43-44]。而碘过剩会增加婴儿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45]。目前对于碘的相关报道结果不尽相同[46]。整体表现为碘营养状况良好,部分孕妇存在碘过剩的现象[47],而有些地区碘缺乏率达到21%[48]。面对碘缺乏的现象,每个国家以及企业也会相应的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这些变化。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都在推行碘盐、碘强化面包、乳制品和海产品等碘强化食品。
4 营养素补充剂食用情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提高、受教育水平的改善以及对营养健康重视程度的加大,孕产妇开始通过服用营养补充剂来维持身体的膳食营养平衡。不同地区孕妇营养素补充剂的服用情况调查结果中,辽宁本溪地区孕期女性会服用叶酸、铁剂、钙剂、复合维生素及复合微量元素[49];北京地区女性孕期使用多种营养素补充剂的孕妇,除了钙的摄入量相对偏低以外,其它主要营养素的摄入量均达到推荐摄入量,并且使用率达到了50%[1];陕西省妇女围孕期微量营养素增补率为84.33%,其中叶酸增补情况较好,但钙剂、铁剂、复合微量营养素增补情况并不理想。影响孕妇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接受教育程度,妊娠患病情况以及医生的推荐[50]。受教育程度越高,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可能性越大[51]。目前,我国营养保健普及率不及10%,而美国的普及率高达70%,人均消费不足20美元,约为美国的1/5,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52]。
目前,市场上的营养补充剂主要有维生素矿物质复合型类、维生素类、微量元素类、复合型维生素类。单一维生素类补充剂主要是维生素C,相比较于单一维生素类产品,微量元素类产品较多,主要有钙、锌、硒等。现在市场的营养补充剂不再局限于补充单一营养素,维生素与维生素的组合以及维生素与矿物质的组合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其中复合型维生素类主要B族维生素之间的组合比较多,其次是维生素C与维生素E之间的组合。维生素矿物质复合型类中最普遍的组合是钙与维生素D之间的组合,其次是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的组合,用以全面补充人体的营养素。
5 相关法规以及产品分析对比
当前市场上主要包括3类营养素补充剂,分别为普通食品营养素补充剂,保健食品营养素补充剂和非处方药(over the counter,OTC)类营养素补充剂。普通食品营养素补充剂含有一定量的营养素,和普通食品相比没有具体特殊作用。保健食品营养素补充剂是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为目的,适用于特定的营养素缺乏的人群。OTC类营养素补充剂则是以治疗为目的。营养素补充剂分类比较见表2。
表2 营养素补充剂分类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nutrient supplements
综合来说,营养素补充剂产品主要有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OTC药品3种类型,每种类型对应的产品种类很多,对营养素的添加量参差不齐,国家的监管程度也不一样,大大增加了普通消费者的对营养素补充剂选用的难度。
6 展望
尽管我国孕产妈妈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营养不良、营养过剩、微量元素缺乏等仍然是我国孕产妇人群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虽然,孕妇与乳母的营养所占比重较大,但是目前还是围绕蛋白需要量、贫血、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和骨质疏松等问题进行研究,关于哺乳期妇女营养和营养素补充剂使用情况研究甚少,缺少科学合理使用营养素补充剂的指导性建议。因此,深入研究孕产妇人群营养;对该人群建立完善的营养与健康监测系统;加大营养知识宣传,提高孕产妇人群知识水平;指导孕产妇人群合理使用营养素补充剂,控制和预防产后肥胖等。根据在孕产妇人群中存在的突出营养问题,采取多种综合有效的干预措施,这将对我国孕产妇人群营养与健康及宝宝的生长发育都有着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