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教学:网络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模式
2018-11-22赵良生
文 / 赵良生
从全球范围看,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已从信息化初期跨入信息化更为深入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丰富的学习资源触手可及且具有多重交互性,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发教育教学领域一系列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跨越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丰富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跨越式教学模式及中职思想政治课跨越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跨越式教学”,国内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身心发展水平、需要与可能,遵循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超越知识积累的某些固定程序,跳过某些知识序列,打破某些知识的顺序,大跨步式地引导学生学习那些对于学生来说较重要和较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跨越式教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压缩式跨越,“三步并作两步走”,每个阶段都经过,但快速完成,提前进入新知识领域;另一种是跳过式跨越,学习序列出现中断,留下一段未曾问津的“空白”。
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跨越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应包括:一是政治知识本身具有跨越性。在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知识中,中职思想政治教学所选择的只是九牛一毛,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横跨中外,穿越古今;二是学科间具有跨越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然涉及到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必然要涉及到这些相关学科,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知识;三是思想政治课堂师生角色的跨越。中职思想政治学科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情感的一门学科,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一门学科。
二、跨越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教学理论是跨越式教学模式赖以形成的思想基础,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策略的安排以及师生关系等。跨越式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以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为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建构主义理论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他提倡“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但教学又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当前的教学必须将学生的发展确定为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及系统性,重视教学过程,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跨越式教学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注重培养影响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一种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二)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强调社会协调和相互作用,强调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强调学生理解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在跨越式教学中,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构建情景课堂。跨越式教学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习环境的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成立及知识内容的要求。也就是说,跨越式教学很大程度上希望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逐步由知识学习的“边缘人”纳入到“中心人”中,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使用跨越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知识进行整合,设置情境,通过意义建构学习环境,将学生引入学习的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强调情景的真实性及实践性。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
在中职思想政治课中运用跨越式教学模式的目标是打造“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中职思想政治课堂,这一目标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跨越式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跨越、学生能力的跨越和师生课堂地位的跨越,这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控,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同时获取海量的信息,也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课堂才能使得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更加方便,使教师的监督评价更加全面。跨越式教学模式也只有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得到更好地运用。
三、中职思想政治课跨越式教学模式实施环节
为了更好地落实中职思想政治课跨越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起点低、容量大、节奏快、方法多的“四点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可以将此模式分为三个环节:课前准备阶段、中间具体操作阶段和最后的反馈阶段,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前期准备阶段是基础,中间操作阶段是核心,最后反馈阶段是对整个教学过程学习内容的总结,同时也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一)准备阶段
1.整合教材内容,确定教学主题
思想政治课是一个完整的、有机联系的整体,而每一个章节、每一部分内容只是这个整体的一个部分,要达到跨越式、线索式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树立整体观,系统地看待教学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从以下两点着手:首先,确定主题思路,并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取舍。如在讲《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四课“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的内容时,必须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当今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特征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讲解;其次,更多地关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现实问题与课本理论相结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2.课前任务布置,感知新课内容
跨越式教学教学任务的布置形式提倡多样化,但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准备课前导读,要求学生按照导读要求,一步步进行课前预习;二是布置活动任务,任务围绕新课的主题,设置活动问题,并分组完成。课前任务的布置,能让学生自我感知新课内容,并且为同学及教师的进一步交流与互动奠定基础。
(二)具体操作阶段
1.导入新课
通过课前学习任务的检查与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的办法,与学生一起梳理新旧知识的关联,并导入新课的学习。
2.情境创设,整体感知
通过具体生动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并在问题的引导下深入学习和探究相关主题,感知政治理论的整体,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3.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的语言是经过精炼提升的,教学难点通常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能理解的相关知识,或者教材中相关资料少且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因此,就必须通过适当的拓展、补充甚至讨论来完成该学习任务。
4.问题讨论,情感升华
根据拓展的知识提出问题,并组织小组讨论。
(三)反馈阶段
1.确定主题,网络留言
拓展阅读后,教师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和拓展阅读材料提供相应问题,要求学生谈谈对新主题的认识并进行网络留言,如果是非网络教学情况下,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发言,或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为学生留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如果拓展阅读是要求学生自主查找历史材料,那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查找的材料来完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2.评点反馈,线索重整
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以评价,线索重整的方式有师生共同完成和教师通过要求学生观看图片、视频等来进行总结。
跨越式教学是网络环境下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它强调的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教学关系和教学顺序并不固定,它真正突出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