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时政报道在新媒体的转型突破——以嘉峪关广播电视台“两微多端”为例

2018-11-22高原

记者观察 2018年15期
关键词:嘉峪关文明城市时政

文 / 高原

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内外时事政治的新闻报道,即是对正在发生的政治人物、政治事件的报道。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端设备的不断更新,再加上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监督能力的不断提升,网民在信息的获取上更为便捷,对新闻的依赖也逐渐增强。

一、新媒体时代时政报道的发展现状

作为新闻领域内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时政新闻,面临着报道模式化、内容空洞化、语言硬邦邦等形式和内容上的双重威胁。此外,时政新闻的原创性不足,报道深度不够。单一的报道形式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需要,不能吸引受众的观看兴趣,导致报道效果较差。同时,其内容形式过于拘谨,过于转述政令要求,不能体现记者的编辑思维,无法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继以微博为代表的新社交媒体出现后,微信从2013年开始逐渐取代了微博,占领了新媒体的半壁江山。有别于“微博”自媒体式的快速传播,微信更具有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内在属性,可以说是传统新闻报道在新媒体平台的延展。不过,微信公众号绝对不是传统报道的简单平移,如何在大量的新闻资讯中脱颖而出,培养用户的“忠实度”,比拼的不只是内容,还有报道的手法。

严肃的时政新闻在可读性方面似乎天生不具备优势,但是嘉峪关广播电视台“两微多端”坚守党性原则,深挖新闻价值,立足本地,追求原创的报道方式备受当地人的喜爱。事实证明,大众对于时政新闻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对传统的报道模式反感。那么,地方性的时政新闻如何借鉴经验,在新媒介上如何成功转型,笔者参与的“两微多端”内容策划、采写做了积极的尝试。

二、全媒体时代 说“透”时政

美国政治学家迈克尔·罗斯金在其所著的《政治科学》里界定,政治的关注要点是“权利、决策程序和社会利益”。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期,传统时政报道刻板的模式,显然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公众对时事政治新闻的需求。网络化给新闻事件带来了极大冲击,其中之一就是“全媒体写作”:一个人,一部手机,一个新闻事件,人人都可以变为记者。时政新闻的发生不是偶然的,都有宏观背景、中观背景和微观背景。这些背景原先都被大量的会议报道模式化语言所埋没或者完全忽略,公众想知晓却又没有可信的来源。时政消息的第一原则,就是以公众的角度,梳理时政新闻背景,解析出简短文字背后的信息。

2017年11月14日,嘉峪关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随后几天,各大微博和新闻门户网站的文稿信息大致都是这样的:

【嘉峪关市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11月14日,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其中我省嘉峪关市首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从1995年开始,嘉峪关市正式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特别是近年来,嘉峪关市各级各部门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建设幸福文明和谐雄关的基础工程来推进,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形成了强大的整体合力。

从上述文稿来看,无外乎就是一则很普通的消息,告诉大家嘉峪关历经22年终于创城成功。有意思的是,一则普通的消息似乎并不能满足大家的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我们充分整合各类资讯,重点就放在了放大“遗漏”的信息上,尽最大努力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

多层次的内容,事实上都是媒体之前已经有的报道,但是通过有效整合,层层递进,讲清楚了背景,说明白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每一个嘉峪关人的重要意义。这里面不仅有H5、图文,而且还首创了微电影《蓝制服红马甲》,点击量累计达到23万人次,体现了公众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时政新闻信息的需求。

三、引入时尚元素 让传统时政新闻绽放异彩

中国海洋大学的魏辉、王志刚教授在《当前国内媒体融合的几种形式》一文中,将媒体融合形式划分为:报纸与网络的融合、报纸与报纸的合作、报纸和电视的融合、全媒体化及其他媒体融合方式。这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新闻叙事形式融合”,也就是说新闻的语态、介质要面向更多的终端和平台,要更“有用”“有趣”“有料”。只有“内容为王”,抢占先机,才能获得粉丝的认可和转发。严肃的时政新闻要想在新媒介上让大家主动看、愿意看,必须改头换面,借助有趣的介质说“老百姓的话”。

(一)合适的“段子”,充当时政宣传效果的“催化剂”

近期,嘉峪关召开了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八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动员大会。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努力打造一座文明之城、温馨之城、品质之城。要进一步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将嘉峪关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国际丝路旅游目的地、标杆性的长城文化核心区、一流的户外运动大本营和西北旅游集散中心。当天的报社电视文字稿都是一贯的会议新闻格式。但是在新媒体上,如此规范的新闻用语和要素显然不能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选择以一个网络上流行的话题来作为文章的标题,并以此展开。《你好,我是嘉峪关人,我们出门不骑骆驼!!!》就此诞生。

文章不仅巧妙地回应了网上一直在传的话题——西北人出门骑骆驼,住在帐篷里;另一方面将嘉峪关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厚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有机结合。而且,我们还充分利用“抖音”这一年轻平台,围绕其发起的“换个角度发现美”热点话题,制作发布《西部明珠——嘉峪关,换个角度看更美》短视频,两者累计点击量达到了6.2万人次。

相比于传统报道5W式的“硬”切入,合适的段子开头、合适的平台媒介显然更容易抓住粉丝的眼球,吸引点击阅读量。

(二)好玩的脱口秀、搞笑的小短剧,放大时政民生面

法国著名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曾经解释网络时代传播的“内爆”:“内爆瓦解了各种社会界限……媒体的信息传播去中心化、去权威化,最终在普通大众中发散开。”时政报道要达到传播效果,必须经历这样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的“内爆”,彻底改变以往时政报道的“俯视感”。我们在改造时政报道中,常常“自我出镜”,用诙谐调侃的小人物形象客串,或者引入“小伙伴”,平时的形象加上平白的语言提炼出时政新闻中的民生点。尤其在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时政消息、政策方针的发布上,通常借用一些认知度高的人物故事,让公众可以非常轻松地明白其中的深意。

每年的“两会”上,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政府承诺为民办实事,含金量都是非常高的,毕竟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如果不加筛选、长篇累牍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我们在自办脱口秀栏目《辣哥SHOW》中,对大家倍加关注的譬如:百姓就业、医疗、子女入学、棚改等热点话题进行一一列举,再加上主播网红心理活动的旁白作为评价,既幽默又有趣,巧妙地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我们还借鉴了一些热门影视桥段,也可以起到“深入浅出”说明白的作用。比如,针对破坏生态景区垃圾桶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借助了电影《功夫》里斧头帮舞蹈的片段,将这些不文明行为进行了夸张的表演,这样一逗,不仅让观众印象深刻,而且号召广大市民远离不文明行为。

(三)图片与文字的节奏搭配

全媒体时代,新闻的生产不再是单项式的“你播我看”,更需要考虑用户的感受。手机移动终端的阅读和书本或是台式电脑不同,纯文字太多,即便再风趣幽默,也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适当插入漫画、卡通、动图、短视频、H5等,既可以简洁地点明信息,又可以调节阅读节奏,还能将时政新闻的严肃“化刚为柔”。

在一篇原创文稿中,我们选取市民常见的城市标志甚至一般的城市基础设施,将镜头扩大化,采取特写的手法与诙谐的语言。从文中就可以看出,最原始的城市风光照片,只要有巧妙的创意,加上幽默的小编语言,就可以化解严肃的印象,让人引俊不禁。

四、结语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型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嘉峪关广播电视台微信、微博、APP、网站组成的宣传矩阵正式推出以来,总阅读量连续在嘉峪关当地排行第一。笔者认为,运用新媒介的思维,改变时政报道的语气,让它更接地气,可以说是传统时政报道在新媒体的转型突破。

猜你喜欢

嘉峪关文明城市时政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嘉峪关: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时政要闻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