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融合探究

2018-11-22胡元杰

记者观察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利用学科多媒体

文 / 胡元杰

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成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主体性,促进他们原有被动学习方式的转变。那么,“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小学教师应该如何实现在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又给传统课堂带来哪些根本性的改变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借助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优势,构建起有利于小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全新教学模式。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微课视频和新课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小学生在网络上完成“先学”过程,接下来的线下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先学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引导小学生通过个人以及和同伴之间的思考合作探究,成功解决难题。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互动反馈技术充分利用起来,构建起多向互动课堂。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导入阶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小猴子的图片,辅以“猴”这个生字,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小学生认识生字,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在识字阶段,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开识字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帮助小学生正确记忆字形;为了帮助小学生梳理整个故事,教师则可以将依据故事发展顺序绘制的五幅图片按次序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小学生看着图片讲故事。多媒体整合小学语文教学,让小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体验,激发了他们的主体性,增强了课堂上的多向互动,成功打破了原有教学模式。

二、利用信息技术扩充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室的教学空间是有限的,教材上的知识更是极其有限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讲解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课堂容量小,学生缺乏积极性、教学效果差。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对扩充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具有重要作用。在学科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要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教师要提高对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进行搜索、下载、整合、利用的能力,将网络上的各种视频、文字、图片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将它们整合进自己的教学课件当中,教师还要利用网络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例如学完人教版语文《小镇的早晨》,小学生被江南水乡的美景所吸引,心向往之,教师可以从网上搜寻介绍江南水乡美景的视频资料和优美图片,辅以优美的背景音乐,再加上“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诗词朗诵,他们不仅知识视野更为开阔,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活学生思维,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实现以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跨越,提升他们思维的广度、深度、速率,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认识角与直角”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钟表、扇子、三角旗等实物图片展示出来,让他们从中寻找自己认识的角,并指出这就是数学意义上的“角”。然后在计算机与教师的交互过程中,教师依次从实物当中抽象出“角”的图形,让他们寻找这些角的共同点。利用信息技术从实物当中抽象出角的图形过程中,小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学难点被顺利突破,他们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也能发展起来。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和小学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还对激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高具有关键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促进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利用学科多媒体
利用比例尺来计算
【学科新书导览】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超学科”来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