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整本书阅读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8-11-21吴建秋

江苏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方式全媒体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数字化传播为主要特点的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研究全媒体阅读方式有着独特的价值。进行全媒体环境中儿童全息阅读的实践探究,利用全媒体优势,通过认识阅读载体,推进多元阅读,构建阅读社群来强化儿童的正向阅读体验,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有着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全媒体;阅读方式;全息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1-0015-03

【作者简介】吴建秋,江苏省常州市三井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022)教师,三级教师。

信息革命的余音仍然在耳,人工智能的浪潮已经袭来,移动设备发展和运用,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成熟让纸质媒体为主的阅读环境飞速转向多种媒体融通整合的全媒体主导的阅读环境。全媒体时代对阅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媒体传播途径让信息飞速传播,让阅读时刻发生,但也带来了碎片化、浅表化、超量化和视觉化的问题。現在我们的学生是信息原住民,他们生来就处于全媒体阅读环境之中。为了让学生在这样一个新兴的、复杂的阅读环境中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在全息阅读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中认真了解和分析全媒体时代新环境,注重调用全媒体时代的特色工具,发挥全媒体阅读的正面价值,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阅读习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认识阅读载体,感悟媒体变迁

全媒体阅读是从单一的纸质媒体阅读发展而来,两者之间绝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全息阅读实践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数字化阅读日益普及的今天,以手机阅读为代表的移动端阅读成为新时尚,在这样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发掘纸质书的魅力,注重纸质书阅读的体验,从而避免阅读中过分的数字化、碎片化显得格外重要。

在这一理念下,一年级组设计了特色入队活动——“闻香识书”。在多学科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体验了完整的造纸流程,并在自制纸上书写留言,或送出祝福,或许下愿望。学生参与到了纸质书信诞生的全过程,并认识到全媒体时代纸质书的艺术魅力。而三年级组英语教师则指导学生创作绘本,进行文字与图画的创作,涌现很多图文相得益彰的作品。

部分高年级学生在绘本图文创作后,还欣赏学习了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如:《不裁》(曾获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铜奖)等获得相关装帧设计奖的作品。之后,教师又组织学生通过展示交流身边独特装帧的书籍,引导他们关注书的设计感:(1)注重封面和纸张材料的选择,突出质感;(2)关注封面图画与主题设计的相关性;(3)选用游戏化元素增加趣味性,比如参考“机关书”的类似设计,使用隐形墨水等。学习体悟后,学生首先对自己创作的绘本进行装帧、署名,然后进行互赠,或者“签售”仪式。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美篇、初页、微信等工具对绘本进行加工,将其制作成数字化作品。通过这一完整的纸质书数字化的过程,学生可以感受到书籍不同形态的变化及其独特之处,对全媒体时代各种阅读媒体形态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

二、推进多元阅读,发展多元智能

往常的儿童阅读往往局限于“看书”,即阅读文字,这是单调的,会影响不同智能类型儿童的阅读兴趣。所以学生不爱“看书”并不等于不爱“阅读”,因为“阅读”不等于“看书”。多元阅读理念正是对应于“看书”式的单调阅读,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向多元智能,另一方面指向多感官刺激。其理论依据分别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实践方面相对应了“两多做法”即:多感官刺激和多途径选择。

这两大理念在全媒体时代更易实现。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注重多感官体验的原则,发掘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元素,让多学科元素为阅读服务。例如:四年级围绕《青铜葵花》一书设计的《谣啊谣,我的童谣》课中读童谣、玩童谣、唱童谣等环节,让文字式的童谣,跳出纸张,焕发活力,生动展现。在唱童谣环节,学生用《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采莲谣》的旋律套用到了《粽子香》和《四月》两首童谣之中,实现了童谣新唱;《炒蚕豆》《编花篮》两首童谣更是可以边唱边玩,这些设计让阅读融入了音乐和体育的元素,增添了创作改编的机会。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了身体,实现了多感官体验,发展了多元智能,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学生在课后感想中写道:“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童谣阅读课,那些快要忘却的、平淡的童谣一下子变得特别有趣起来。我们要用方言说起来,在课后玩起来,换曲调唱起来,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

在课外时间,我们向学生推荐专业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的手机应用,他们可以用此自由听书,创作和发表个人读书作品,并进行评论;还可以自选自修应用上的优质课程资源。如:很多学生就因为“婷婷唱古诗”这一栏目而喜欢上吟唱诗词,强烈要求学唱李白的《将进酒》等诗词,并在家长会中向家长展示。优质的线上课程让学习成为一种自发的需求,让学习行为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六年级学生在阅读《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时,借助一款免费的配音软件“趣配音”的资源,制作配音作品,因为对这一阅读形式的喜爱,学生的阅读热情更高了。学生创作的文字、图画、视频、音频等在平台或者朋友圈中分享,接受互动、评论和点赞,这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阅读行为进一步延续,进一步相互影响。

三、构建阅读社群,延展时空界限

全媒体时代技术和工具扩展了时空界限,阅读从线下走向了线上线下的融合,阅读场域得到了扩大。线上线下阅读群落的构建能有效促进阅读活动的展开。线下群落,真实性更强,可以实现在真实环境中的面对面交流互动,但受学校的班级和课程限制;线上虽是虚拟环境,但更易实现个性化选择,两者各有优劣,线上线下阅读社群的双向构建可以实现相互补足。

线上英语阅读社群“薄荷阅读”,有其独特之处。首先体现了线上社群的个性化:在正式选择书目之前,会有单词量的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提供相应能级的书目选项,最后根据所选书目组成阅读小组。这样的群落完全是根据能力和兴趣而来,而学校班级阅读是受制于班级的。根据兴趣和能力的学习群不需要跨年级走班式的兴师动众,也会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事实上混龄的、亲子的、跨行业的线上线下阅读社群正越来越多。

“薄荷阅读”的每日答题打卡,阅读字数累计,完成任务奖励让阅读足迹一目了然,而且永久保存;阅读导师引领解读,讲义随时回看,社群成员交流互动让阅读更加方便有趣;“薄荷阅读”这样既有个体阅读,又有社群互动的方式,为构建线上阅读群落提供了参考,我们也利用此资源进行相关实践,教师和部分高年级学生都有参与,这一做法不仅避免了网络时代阅读的碎片化,反倒用碎片化的时间串联起了整本书的阅读,让移动端阅读有了新的改变。而且配合一款针对英语学习的应用“百词斩”可以很好地跟踪词汇量变化,词汇量提升的轨迹清晰可见。

“薄荷阅读”只是全媒体时代线上阅读产品的一种,相信今后会涌现出更多专门为学生服务的阅读产品。当然,除了线上阅读社群,我们也注重线下的阅读社群的构建,除了班级阅读社群,我们还与北门书屋合作,构建了社区内的阅读社群,利用全媒体时代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组织相关阅读活动,在不断实践中进一步完善阅读社群的建设。

全媒体时代为阅读带来了新环境,也带来了新矛盾,研究全媒体时代的新阅读富有时代意义。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路上,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阅读方式全媒体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分析阅读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关于现代大学生文学阅读倾向的思考
给孩子插上阅读的翅膀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营销新策略
碎片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