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奖励小学生 美国玩花样

2018-11-21梦银

当代工人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丫丫校门俄语

梦银

这次到美国探亲,女儿交给我一项光荣而又轻松的任务:每天负责接丫丫放学。

丫丫是我的外孙女,在华盛顿州瑟马米士市的一所小学读二年级。女儿家离这所小学很近,5分钟就能走到,所以这是一项轻松的任务。在这里,接送孩子上下学都是爸爸妈妈的事,姥爷或爷爷去接孩子的还真不多,这又让我感到有点儿“受宠若惊”。没想到几个月下来,还有了意外收获,就是对美国的小学教育加深了了解,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奖励学生的方式,真是花样多多。

卡通合影奖

我一般在放学前5分钟到达学校门口,此时,接送学生放学的金色校车与接学生去课后班的五色专车已经分列校门两侧,远道接孩子的私家车则停在学校附近的道路两旁,学校的护路小队各就各位,升降国旗和州旗小组也在旗杆下站好了。等放学铃声准时响起,国旗和州旗会应声降下,不大会儿,孩子们便走出校门各自上车或被家里人领走。我家丫丫会先扑到我怀里,然后一路蹦蹦跳跳走回家。说实话,接孩子放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

一天放学,我照例按时到校。与往日不同,校门前站着一位打扮成天使的女老师,她头戴银色王冠,身披紫红色镶花边的长身外套,手里还拿着一根魔法棒。放学铃声还没有响起,丫丫和10多个孩子已经欢快地跑出校门,他们把这位“天使”团团围住,“天使”则高兴地舞起魔法棒,嘴里念念有词,好像在送祝福。此刻,另外一名学校工作人员举起相机,将这温馨一幕永远留存。刚照完,铃声响起,大部队也放学了,丫丫和之前出来的10多个孩子也就各找各家长了。这场小仪式前前后后不到5分钟,营造的气氛既热烈又欢快,我有点儿莫明其妙,这小仪式是啥意思?

回家的路上,我问丫丫,这调皮的小丫头就是不告诉我,还让我自己猜。直到晚上见到女儿我才搞清楚,原来这是丫丫他们学校想出来的表扬一、二年级优秀学生的新方法,一般一两个月组织一次,由各班推荐一两名表现好的学生,在校门前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合影。这些卡通人物都是教务人员装扮的,他们用扮卡通人物特有的方式送出对孩子的表扬和祝福。负责照相的教务人员将这份回忆留存,然后按各班老师报上来的电邮地址把照片发给家长。

女儿笑着打开了她的手机,在她与学校通讯的信箱里,有好几张这类照片,我看到的丫丫与“天使”的合影,也在这个邮箱里,照片下面还有一段表扬和鼓励孩子的话。这个表扬方式既新奇又有趣,很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

后来我又遇到过几次这样的场面,真想拍下几张照片,无奈学校规定外来者不许在校园内拍照和通话,只好留作遗憾了。

免费午餐奖

这天放学,刚打铃丫丫就跑了出来,先是抱着我不撒手,然后还非要我把她抱起来举高高。我劝了半天才没在学校门口留下个“惯孩子的姥爷”形象。看得出来,丫丫格外高兴,一定有好事。

果不其然,一回到家里,丫丫就从书包里拿出一张奖励证书。丫丫是个好孩子,这样的证书拿过好多,每次都先交给爸爸妈妈,听完他们的赞扬,才让我和她姥姥看,这次却先给了我,还说这张证书是在姥爷的帮助下得到的。我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这证书和丫丫跟我学俄语有关。

我们全家几次外出旅游,丫丫发现她姥姥说英语要比我强不少,我告诉她,姥爷上学时学的是俄语,姥姥学的是英语,这几年还在老年大学坚持学习,当然要比姥爷说得好了。丫丫听说我会俄语,马上来了精神头儿,非让我说几句。我的俄语是上初中时学的,虽然已经过去50年了,但还记得不少单词,并能流利地背诵一篇课文,翻译成汉语是这样的:“砰、砰”,这是谁呀?是我,费佳。尤拉在家吗?是,尤拉在家。课文很简短,读起来又朗朗上口,丫丫听后很感兴趣,连同我会的那些单词,不一会儿就都学会了。那几天她把从我这儿学会的俄语当成了歌谣,时不时地说上一遍。

说来也巧,丫丫班里来了一位插班的男生,是俄罗斯裔。也许是性格内向,又初到新环境,他迟迟不能和新同学融合在一起,学习也跟不上,显得很不合群。丫丫的老师就想了一个办法:选一个会俄语的同学主动接触他。当老师问班上的同学谁会俄语时,竟然只有我家丫丫大胆地举起了手。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丫丫肩上。更巧的是这位俄裔新同学的名字就叫费佳,他听丫丫背诵那篇课文后,一下子高兴起來,还给我家丫丫起了个俄文名字,不用说就叫尤拉。在老师引导和丫丫的帮助下,费佳的脸上也有了笑容,很快和全班同学打成一片,学习也有了明显进步。

这件事被老师汇报给学校,学校决定给丫丫一个特别奖励:午餐时和校长同桌,一个月免费。丫丫上的是公办小学,午餐是应该免费的,但这个学区经费短缺,学区和家长委员会商定,除家庭特别困难的外,学生午餐都要交半费。所以,这个免交一个月午餐费的奖励是个十足的“大奖”。丫丫爸爸打趣道:“宝贝儿,看来帮助别人,自己也能得到收获。这是你靠自己的努力,为咱家挣的第一笔‘大钱。爸爸也要谢谢你。”丫丫听后更开心了。

挨留也是奖

除了偶尔和卡通形象合影外,我家丫丫每天放学总是准时走出校门。可是,有一天她却延迟了几分钟,学生都快走光了,她才出来,似乎不太高兴。联想到最近她有两次数学速答测验都有失误,一个念头突然涌上心头:我家丫丫兴许是“挨留”了吧?

我开始上小学的时候,由于爱淘气就经常挨留,就是放学后被老师留下来单独批评教育,那可是件丢脸的事。我小心翼翼地问了丫丫,谁知,她一下子笑出了声,告诉我,她的学校和我小时候正相反,当天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才能挨留,帮助老师整理教室,每天最多只有两个学生能留下,同学们都争着举手呢。所以,挨留是奖励不是批评。

后来,女儿也说丫丫说的没有错。丫丫所在的小学会用很多特别的方式奖励学生。比如,允许学生上学带一天自己最喜爱的玩具,戴一顶喜欢的帽子或头饰,给同学们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童话或寓言,让老师解答一个自己关心的问题等,放学后帮老师整理教室也是其中一种。

丫丫不高兴另有原因。原来,在帮助老师整教室时,老师问她为啥这两次数学速算测验会出错,她没有答上来。老师问她是不会吗?丫丫说全都会,就是一时不细心答错了。老师没有批评她,鼓励她以后要更细心,学得再扎实些。这句话触动了丫丫,让她思索良久。

过去也听过美国小学教育以鼓励为主,这回才算有了切身感触。学校确实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用花样繁多的奖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进取心。就拿这次的事来说,在老师的帮助下,丫丫很快找回了自己的状态,又在测验中拿到了好成绩。

猜你喜欢

丫丫校门俄语
风雨中陪考
国内“奇葩”大学校门盘点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里加市长因讲俄语屡被罚
一兜橘子
快乐丫丫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中国“俄语年”俄语知识竞赛启动